中机十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随着工程当中混凝土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混凝土建筑完裂缝的问题也成为了当前施工单位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当前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主要是通过控制质量、加强质量监管等措施,保证混凝土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符合要求,从源头上避免裂缝产生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技术
1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裂缝原因分析
1.1地基不均匀沉降
不同建筑工程当中地质条件不同,在建筑过程当中做好地基的把控是做好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地基建设方案要根据当地地质条件、总体规模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对建筑物的结构、混凝土的强度、施工技术等进行管控,确保施工建筑质量符合当地实际要求。如果施工队伍没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考虑,直接采用相同的地基形式,按照相同的技术进行施工,在建筑物的负载作用下,地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不均匀的沉降会导致建筑结构出现破坏,建筑混凝土会产生裂缝并出现开裂的现象。地基中受力分布不均匀,出现局部承载力不足、局部承载力过大等问题都是由于施工前期未根据结构设计好地基形式,从而引发地基不均匀的沉降,尤其是在楼塔建筑当中,如果没有进行特殊技术应用,那么在建筑相接部位容易出现沉降问题。
1.2建筑结构变形
混凝土梁板是土木工程建筑中受力结构和传力结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梁板强度不过关,或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拆模,会导致梁板产生裂缝。另外工程投入运行后,如果梁板长时间受超载作用力,也会导致建筑内部混凝土结构产生拉应力,从而使结构发生变形现象。一旦拉应力超出混凝土承受范围,将直接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1.3施工工艺不当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施工工艺不当也会造成混凝土开裂。在当前施工条件下,施工控制当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浇筑过程中,对于钢筋密集部位或建筑重点部位没有进行分层浇筑,采用一体式的浇筑,导致内部分布内部配料分布不均匀,建筑质量不够密实,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第二,混凝土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容易产生离析,出现水泥、骨料混合不均匀的现象。如果没有充分地混合均匀,由于时间过长会导致混凝土配合混合出现分离现象,对后期的工程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第三方面,模板支撑不够牢固,混凝土建筑由于热胀冷缩状况,出现变形开裂现象。第四,混凝土浇筑时间间段过长,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硬化现象,产生冷缝。第五,混凝土建筑完成后未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建筑出现脱水过度饱和等现象,导致及早的出现裂缝。第六,拆模时间过早或拆模方法不当,导致建筑出现裂缝。
1.4设计问题
在初始设计阶段,如果没有合理规划土木工程混凝土的结构,那么将无法保证后期的施工质量。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类型、参数、构件尺寸等方面,努力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其中,混凝土裂缝是影响土木工程整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应当合理设置混凝土的等级、强度,避免产生裂缝。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合理配置钢筋、建筑构件,避免给混凝土的结构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2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裂缝控制对策
2.1控制混凝土配比过程
在配制混凝土时,要格外注意混凝土的材料来源以及材料质量,在原材料进入到工厂进行施工前期,要及时对材料从出库到到达工地的过程中进行审核,严格的控制材料的来源。对混凝土骨料成分进行审查,骨料的含泥量大的情况下,将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吸水率过多,出现干缩裂缝。因此要及时的检测材料当中的成分,确保建筑材料的各项成分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当中。
混凝土结构安定性是混凝土稳定的关键,通过试验确定安定性好的水泥。提前做好预实验,测定小剂量混合的强度,结合建筑施工的整体结构,确定好混凝土混合的比例。混凝土的收缩程度需要在工程中进一步确定,根据水泥质量、骨料配比、当地温湿度等进行收缩度测定,确保混凝土的硬化强度能够为建筑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混凝土搅拌技术
搅拌时间、投料顺序、材料配比等因素都会对搅拌阶段混凝土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最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各个参数和细节的控制,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和管控搅拌时间。同时,工作人员应当实时监控整个搅拌过程,明确混凝土的流动情况,保证搅拌的均匀性。
2.3控制浇筑过程
混凝土浇筑过程是控制裂缝产生的重要过程,在浇筑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混凝土建筑的数量、混凝土建筑结构不同研究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测算出重点部位与施工缝之间的距离,采用加固处理的方式,避免出现裂缝。同时,为了避免在运输或长时间等待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的现象,要对混凝土运输的距离运输方式浇筑时间等进行统一的规划,合理的对混凝土进行调配。浇注完成之后,会由于重力的作用,混凝土会出现离析的现象,骨料分布不均匀,容易在表层产生收缩裂缝。因此在最终凝固之前,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施工,一般来说,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模压处理。一般在24小时之内,混凝土初步凝结,这时要结合工程施工的振动状况,研究在施工过程力的扰动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问题。当混凝土最终凝固后,可以小批量地运送施工的材料,注意对材料进行分散化放置,确保混凝土凝固后受力均匀。尽量避免集中应力压迫的现象,当混凝土凝固时间充足达到规定的强度之后,再进行正常化的施工。为了减少裂缝的出现,可以通过铺设木模板或手脚架等,将建筑过程中的应力分散开来,进一步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刚度,避免出现形变和震动。
2.5严格控制温度应力
在搅拌和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水泥会产生水化热现象。为了做好内部控温,工作人员要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加强入模温度的控制,合理调整水泥的比例。此外,工作人员还可以将一些水管提前铺设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在浇筑过程中或者浇筑结束后,利用冷水循环带走内部的部分热量,达到有效控制内外温差的作用,减少温度产生的应力。
2.6加强施工材料控制
全面管控原材料的质量,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性能,有助于预防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首先,在控制材料质量时,采购人员要明确工程规定要求,多方面调查市场环境,仔细检查材料质量。其次,质检人员要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对原材料的各项性能进行抽查检验,一旦发现不合格指标要进一步扩大抽样检测范围,并及时和采购部门沟通。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避免混凝土裂缝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施工单位提高质量防控意识,强化混凝土裂缝预防和处理力度,全面提高土木工程建筑质量,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顾军.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与防治策略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0,No.335(24):20-21.
[2]韦茂.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探究[J].城市建筑,2019,016(027):187-188.
[3]尹丽娜.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轻松学电脑,2019,000(015):P.1-1.
[4]陈立,陈爱鑫.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砼裂缝防治策略[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000(00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