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块化体系的设计研究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1/7/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1期   作者:邓亨翠1 辜志鹏2
[导读] 摘要:模块化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1 身份证号码:51032119910705XXXX 2 身份证号码:51032119860316XXXX
        摘要:模块化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从有效缩短工期、减少实际用工、减少建筑材料、减少实际用工、减少建筑材料和设备的应用以及更高的施工技术等方面,阐述了模块化技术在施工中应用的优势,并对其在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综合国力终究可以看作是创新的竞争。深入贯彻创新发展模式,使得科技创新、产业模式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市场机制创新、产品性能创新、业态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以创新和经济发展为核心支撑,使得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创新实现企业社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模块化;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引言: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对建筑工程有了更高的要求,模块化施工技术具有很强的优势,能够在建筑工程中体现出许多应用价值,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工程的顺利进行它的高效应用,使相关技术人员更加重视,以优化模块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工程的实际质量。
        1模块化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
        1.1有效缩短工期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缩短原有的工期,甚至能够达到1/3到1/2。之所以能达到这种程度是因为模块化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需要完全等到完成前一流程之后再开展下一环节的工作,能够同时开展土建施工以及工厂化制造,再加上模块化后期装配效率较高,所以能够有效推动工程进度。缩短工期能够实现对于资金周转速度的加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投资的效益,能够尽可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1.2降低实际用工量
        除了有效缩短工期外,采用模块化施工技术还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实际用工。模块化施工工艺具有很高的产业化水平,与板房相比可节省12-15%的劳动力,与砖房相比可节省40-50%的劳动力。在实际施工现场甚至可以节省更多的劳动力,一般情况下,与大板房施工现场相比可以节省一半以上。
        1.3减少施工材料与设备的损耗
        在建筑施工中,采用模块化施工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的损耗,也可以改善原有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大部分施工过程可以直接在工厂进行,只有少量的装饰、连接管道和组装模块需要在现场完成。建筑工人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受到室外恶劣天气的影响,这对长期组织施工和发展规模化工业生产具有积极作用。
        1.4施工质量较高
        模块化技术的应用具有施工质量高的特点。采用模块化技术生产的模块化单元主要由钢材制成,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良好的抗震、抗压能力。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模块化施工会在楼板、梁、柱等部位加入大量钢筋混凝土。为了使“建筑”与“结构”充分结合,模块化单元不仅要发挥围护结构的作用,其斜柱和斜梁支撑建筑的结构框架,增加建筑的坚固性,使其使用寿命更加稳定,是时候充分延长了。
        2论模块化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2.1模块单元运输
        模块化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应在模块化单元的工厂化生产中进行,然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相应的安装工作。

在运输模块单元之前,应使用厚塑料膜密封。同时,相关施工作业人员需要加强模块单元连接的防水工作。在模块单元运输过程中,需要优化选择相应的运输方式,以保证运输道路的畅通,减少颠簸等问题对模块单元质量的影响。另外,经营者要保证运输道路的宽度,因此运输前要完成运输工具的合理选择,并从当地道路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制定运输路线,确保运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在运输模块单元过程中,若是需要经过危险路段,便要采用拖车来完成模块运输工作,以此提升运输的安全性。在运输模块单元过程中,其除了会受到交通因素影响以外,还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等,都有可能会制约模块单元质量的提升。为了降低上述因素对于模块单元运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运输期间应开展相应的密封处理工作,降低其出现受潮的可能性,进而实现其质量的提升。
        2.2提升与安装受力
        在模块单元吊装过程中,经常出现损坏现象。由于吊装过程中应力点相对集中,模块单元自重较大,加重了损伤问题。基于此,在模块吊装阶段,应更加注重模块单元的连接,注重自身阻力的提高,同时通过应用热轧型钢进行吊装工作。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模块单元的强度,降低吊装阶段的损伤概率。在实际进行相关操作的过程中,由于起重机的相对高度不同,实际吊装工艺也有差异,所以在吊装单元模块时,提升钢丝绳的角度调整应随时进行,以保证单位重量处于最小状态。对于模块单元来说,其转角处的重量最大,因此在吊装过程中,我们需要先从转角处开始,利用独立的框架辅助吊装工作,妥善保护模块单元,最大可能减少吊装阶段损坏的发生。
        2.3建立三维施工信息模型
        为了能够有效保障好施工效果以及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应当在全面信息的基础上完成对于三维施工信息模型的建立,并对实际开展得现场施工基于正确指导。这样便可以明确好施工设备的具体位置,并在了解施工具体情况以及标准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安排与调整模块单元的日常顺序,以保证现场施工能够更具规范性以及稳定性。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可以充分利用4D技术进行模拟施工,此举有助于及时发现施工期间潜藏的各种风险问题,以便于第一时间采取妥善的措施进行解决。
        2.4管道和管线模块安装
        在安装管道以及管线模块的安装方面,应当深入探索其模块以及支架之间的距离,进而确定好其长度,然后再进行工厂预制,对管道以及管线进行详细编码,然后再开展相应的安装施工工作。从实际的批量模块化标准出发,明确好管道以及管线的具体连接方式以及敷设方法,同时确保材料使用能够同工程具体的标准相符合,这样便能够切实保障好管道以及管线模块的安装质量和效果。
        2.5标准化设计及自动化制造
        相关企业与主管部门需要对现行预制装配整体时模块化建筑设计体系、技术标准进行完善补充,明确各类结构体系的设计标准值,推动建筑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发展。要明确标注建筑结构不同截面形式的适用条件、钢制构件及材料的性能指标等。同时,为保障预制建筑构件的制作质量、提高构件良品率,需要对预制构件的制造工艺进行优化完善,开发配套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替代人工开展各项生产活动,最大程度降低对预制建筑构件质量、建筑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
        结语:综上所述,模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工程的资源投入,同时其对于施工整体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施工人员务必要加强对该技术的重视,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优化对于该技术的应用,提高我国模块化施工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实现工程整体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新时代背景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去贯彻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稳步推进工作进度,统筹国家方向,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使得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实现双赢。可持续发展前提是变革创新,要敢想敢做,切不可固守思维,学习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加以结合本地实情运用,使之更好地推动经济以及生态的良好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