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小学数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期   作者:毛小梅
[导读] 数学是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引导学生培养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
        毛小梅
        四川天府新区煎茶小学
        摘要:数学是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引导学生培养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要让他们掌握解题的技巧和能力,拓展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的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简单数学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明确,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本文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合新课程对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对于教学的优势,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意见建议,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数学思考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深入,我国的教育部门也已经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轻松亲切的学习氛围中,形成自主探究能力。新课程强调,素质教育要充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展开教学,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能够独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就必须要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数学思考是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尤其是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教学内容去思考解决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地将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知识解题方法和逻辑思维,运用到生活中去发现数学规律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数学思考是一种过程性目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地投入到数学探究的过程中,让他们自主的去发现问题、总结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一、情境教学,引发思考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运用生活情境式教学。通过将教学内容和生活情境相结合,在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学习中,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在情境中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思考数学问题。同时,数学教学情境的发展是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的,有利于学生串联教学内容,促进理解。例如,在进行元、角、分的教学中,教师设置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情境,可以是百货商店,也可以是文具用品店。学生使用手中面值不等的钱,到教师手中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教师让学生购买时自己找零,或者由一名学生扮演商店的售货员,其他学生扮演消费者,在商店购买物品,学生自主完成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引入情境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数学知识点融入实际生活。
二、经历探究,发展思考
        数学理论知识是来自于生活实际经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同圆或等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硬币、易拉罐罐底、瓶盖等圆形物体,在课堂中让学生对这些圆形物体进行观察,通过看和摸感受曲线和线段的不同,感受什么是“围成”。学生看见一个平面图形能够立刻发现“这个图形是什么线怎样形成的”,这就是数学的眼光。在教学直径与半径关系时,则可以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这样一个过程,使他们明确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这就是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循序渐进,推进思考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时,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夯实数学基础,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理论。同时,在讲授新课时,要做到温故而知新,让学生能够根据学过的知识点去推理出新知识点的联系。例如进行四则法则运算教学时,要用加减乘除计算法则的知识点引入,并且给出四则运算的例题,由学生自主思考例题的解题方式并发现解题规律,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教师随机提问每组同学四则运算的规律是什么,并进行验证。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使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深入发掘生活实际中的规律,主动进行思考,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归纳反思,深化思考
        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后,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理论。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考虑到每节课都做课程小结,因此这样就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不足。即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教学步骤都已经落实的,但是由于没有归纳总结,就会让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点串联出来,形成自己的数学经验。在这个过程中,通常是让学生先独立回忆本课的学习过程,可以查看课本和板书,引导学生梳理、巩固重点、难点,使其内化并形成个人收获,在小组和全班交流,特别是过程与方法的归纳和反思尤其重要。例如: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通过题中的关键句找准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数量关系式,然后在此基础上列方程解决问题。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重视,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开展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活动,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运用课程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数学思考的习惯,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赵玉斌.在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小学数学为例[J].当代家庭教育,2019(10).
[2]徐宇.浅谈在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小学数学为例[J].学周刊,2019,395(11):80-81.
[3]赵志美.在操作与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找质数"为例诠释小学数学概念课的教学[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3,000(004):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