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娟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第二小学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 72540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语文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还有让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训练具备阅读科技类文本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帮助学生汲取丰富的科学知识,成为促进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科普文的雨阅读,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科普文阅读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科普文 阅读 提升
在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都倾向于让学生用感性的思维来体会文本的情感,感悟文本的思想内涵,而忽略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造成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相对欠缺,知识结构比较狭窄,不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与创造。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对科普文的阅读,积极改进科普文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总结归纳、广泛探究和自主创作等方式来广泛汲取科学知识、深入理解科学知识、有效运用科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知识素养的有效提升。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提高学生科普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总结归纳,分层次提取信息
科普文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向学生传达具体的科学知识。因此,学生阅读科普文的首要任务就是从文本中提取与科学知识相关的信息。对此,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层次的划分来明确的认识文本所传达的科学信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例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归纳的方式,从文本中有效提取科学知识。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哪种事物?这种事物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发现课文主要对蝙蝠这种动物进行了介绍。同时,能够总结出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等信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先写蝙蝠,然后写雷达呢?”学生通过阅读“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等段落能够发现,作者介绍蝙蝠主要是为了揭示雷达制造的原理。同时,学生能够对雷达的特点进行具体的认识。在这样的总结归纳中,学生能够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具体的认识,有效提升阅读效果,不断激发阅读的动力。
二、结合资料,进行深入探究
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科普文只是让学生将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积累而缺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科学知识的意识,造成学生科学素养的贫乏。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结合相关的科学资料对文本中的相关事物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以此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阅读《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知识进行广泛探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文本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比如一些学生可以提问“豆子有哪些种类?”“豆子适宜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等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大豆生产技术》等农业书籍,了解到豆子可以分为红豆、黄豆等多种类型。同时能够了解到黄豆是个喜温的作物,发芽最低温度在6至8℃等知识。又比如,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古代大豆的种植技术等问题,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借助相关的科学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有效培养乐于探究,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
三、自主创作,展现科普素
科普文的写作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素养来创作与科技相关的作文,以此一方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一方面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创意写作活动,提升学生对科学的认识。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大家对于文中的哪位科学家或者哪种科技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以他为话题创作一篇文章吗?”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展开具体的创作。比如一些学生可以选择以电力为话题进行创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文中对电力的基础知识进行准确的介绍,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比如一些学生可以选择牛顿等科学家进行人物作文的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牛顿的科学成就,对牛顿进行外貌和精神特征等方面的描写,生动展现牛顿的形象。在这样的自主创作中,学生能够进一步丰富科学知识,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实现从知识到思维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科普文的阅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广泛探究和自主创作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深度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艳萍. 以教学内容确定为核心的小学语文科普文阅读教学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7.
[2]周雪蕊. 小学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