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海河管理中心二道闸管理所 天津 300000
摘要:最近几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是我国建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以及有关的部门都对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重视起来。通过已有的经验来看,良好的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可以很好地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环境保护处于核心地位,必须考虑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保护,只有减少水和土壤的被侵蚀可能性,才能保持地球生态平衡。
关键词: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生态环境;影响
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生态环境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人类是一个关键因素,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了生态环境,自然就难以形成较好的生活环境,人们的生活需求就难以保证。这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维护之间关系密切。
从古至今,人类就一直在借助水利工程来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效果,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对地方的用水情况进行一定调节。比如古代的都江堰和现代的三峡工程都是有效利用水资源的做法。都江堰给地方农业生产提供了帮助,三峡工程对湖北地区的生活、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比较大的促进作用,它们都能够对地方生态环境的发展起到调节作用。
我国各地都有水利工程,而且很多水利工程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都发挥着较大作用。一些水利工程能够储存容纳水资源,便于水资源的调节。一些水利工程甚至改变了地方气候,让气候环境更加适宜。
2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2.1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般而言,水中藻类植物繁殖频繁,停留时间较长,极易造成河流浮游生物的大量聚集,既不利于河流内鱼类等生物的生长,还容易造成过度的光合作用,吸收水体内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钙离子,进而使水体硬度下降,大大增加水体的毒性。同时水利水电工程蓄水后,由于水流的不同,对污染物质净涤的速度也不同。效果各不相同,会影响水质。另一方面,水库内的水源再次进行置换的速度较慢,透明性好,进而创造了易于藻类生长的自然环境,同时水库水体内大量堆积的营养成分,促进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一旦水库内水质受到危害,水体内大量的微生物爆发,造成生物死亡,会严重影响水体的质量,同时对河流生态也会造成严重威胁,不利于地区生物的生长。
2.2水利水电工程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许多水利水电项目附近,蒸发量将随之增加,这将直接引起不同季节温度的变化幅度会明显降低,从而对周围植被和土地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还会导致河水泥沙的含量、营养盐含量和水的温度也随之变化,从而使水文形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者的生活垃圾产生、工业污水排放、河道污水,容易造成河道附近的动物和植物的死亡,进而导致施工范围内生态系统不稳定。更甚者因工程蓄水后,水体面积增大,导致多种水体病毒,容易导致附近居民的发病。总之,希望有关专业人员能够对上述问题给予广泛关注和重视,并采取适时有效的办法加以改进。
3未来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的发展策略
3.1制定较为完善的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制度
当下的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求,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环是可以尽量避免的。
国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制约,用更加细致的规章制度来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另外,国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也应该制定一定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一定的补偿。这种生态补偿机制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进,从而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与设计高效性的提升。
3.2选取科学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需要将水土保持理念以及生态修复技术极大的应用到工程建设当中去。在进行一个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选择时,需要设计师去当地勘察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气候的实际需求和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且与施工负责人员进行沟通。将环境保护意识与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融合在一起。相关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需要不断加强,其应用生态修复的技术也需要不断提升。只有人人都认识到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才能够形成科学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从而使相关部门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合作,避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坏,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3完善评价体系,维持生态平衡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要保证健全的生态环境评估体系,对当地环境和生态发展状况进行详尽的勘察,对生态保护状况进行系统的评估,使生态保护符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在生态环境评估系统中,需要全面评价当地自然环境,水利水电工程沿途的情况,内容涵盖范围广,涉及地方水文、动物植被、气候环境等各方面的内容。建立全面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需要确保系统与各种水利水电项目建设活动的融合,并将其融入各个环节。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前,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和评估施工建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结合预测结果,完善施工方案。水利水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水文地质造成影响。为了减少施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保证地区生态结构稳定,可以将生态补偿项目融入其中。例如,可以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适当的还原,为植物和生物生态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健全生态环境补偿系统是经济和生态平衡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在具体工作执行期间,需坚持保持损害和补偿的密切联系,明确生态环境补偿主体单位,清楚记录生态补偿实际内容,具体范围等。在科学合理管理的模式下,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有序进行。在实施水利水电项目时,可以将其预留的部分资金用于工程建设,作为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的资金。
3.4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深刻认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间的密切关系,合理规划、设计和施工,尽可能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的显著加速,国家加大了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速度和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某些区域造成水环境失衡,水害频发。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重要论断,必须建立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逐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统筹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保两者的关系,处理好水利水电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关系,促使水利水电工程的健康长远发展,使之在长期时间内造福全国人民,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永庆.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32):59-60.
[2]苗春雨.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