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凯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我国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是其主要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及其生态环保工作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水资源保护理念得到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就要对河道治理与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提升建设水平。基于此,文章先对河道治理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对河道治理及其质量控制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质量控制
前言
水利项目建设过程中,河道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在雨水及其水流作用下,河道容易出现淤泥的堆积,同时周边工厂排放的工业垃圾与居民生活垃圾也会造成河道阻塞。随着人们生态理念的提高,有效提升了水资源及其自然资源保护度,治理河道项目的增加,提高了沿河居民生活品质。
1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的重要性
河道治理是有效控制河道的关键,在项目进行建设过程中,强化灌溉,提升生产率,优化水质,提升生态环境水平。河道进行治理时,包含农业经济及其沿河居住环境两方面,有效提升水质及其生态环境。在治理过程中,对水流进行疏通是主要方法,能够在雨季来临时,不产生洪水灾害,且在旱季也能够实现对农田的灌溉。在城市供水出现不足的现状下,通过河道治理的水源,能够更好地保障居民生产生活所需。在治理河道过程中,还能够提升自然资源平衡性,提升水体生物群的调节水平,提升水体抗污染与净化能力。经过治理以后的河道,使沿河环境产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城镇地区,有效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水平,还能够实现美化城市环境,吸引投资,促进城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水利项目建设中河道治理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步伐的发展,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其质量控制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2.1完善前期调查工作
水利项目建设过程中,想要落实河道治理工作,就要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对工作内容进行明确,编制完善的河道治理方案,促进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提升治理质量水平。这就要求治理管理人员组织技术力量,采用现代化技术与设备,如无人机等,对河道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获取全面信息,为河道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保障,有效提升河道治理质量水平。
2.2河道治理方案的合理选择
河道治理工作中,要对防洪功能进行综合分析,提升治理效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要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有效提升河道治理整体效果。在选择堤线与堤型过程中,避免出现人为改变,还要保留原有生态元素。同时还要对植被进行有效保护,避免对生态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有效提升河道空间特质,在设计过程中,坚持整体性原则,提升治理质量水平;还要坚持可持续原则,结合生态结构功能,掌握各要素间的作用,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更好地修复河道系统。河道治理过程中,会存在着严重的污水问题,这就要对其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主要是由于水体溶解氧缺乏所致。此时可采取增氧曝气技术,实现对臭水的有效处理,增强生态平衡性,更好地提升水体质量。
2.3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
随着水利建设项目要求的越来越高,就要对河道进行有效的治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治理方法。结合河道治理的内容,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同时对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由专人负责落实。
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河道治理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有效落实,强化监督管理力度,严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提升治理质量整体水平。将质量管理效果与工作人员绩效相挂钩,提升治理水平,促进河道治理目标的实现。
2.4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水利项目建设过程中,河道治理质量控制时,要结合施工过程,对其进行有效管控。第一,材料质量控制。河道治理过程中,由于所使用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想要实现对质量的有效控制,就要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同时做好质量检测工作,有效提升河道治理质量水平,提升项目建设整体效益;第二,施工工艺。河道治理过程中,结合应用的工艺,制定规范化管理机制,对各环节进行规范,提升管理效益。质量管理人员还要对治理河道的情况进行有效检查,一旦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就要及时做出处理。同时对于关键工序,也要现场进行监督,完成治理以后,还要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以提升治理水平;第三,人员方面。河道治理工作中,由于技术复杂性不高,因此,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提升河道治理水平,落实质量管理,实现河道建设的目标。对于参与项目施工人员来说,还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督,降低人为操作引发的质量问题,提升河道治理水平。通过落实精细化管理,提升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提升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第四,资料管控。河道治理管理人员对所有原始资料进行收集,特别是隐蔽工程,更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包含地质及其问题的处理等内容。项目经过决算以后,出具审计报告,并进行验收工作,同时结合实际内容进行归档。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档案贯穿于始终,在对合同进行签订过程中,要对档案进行有效整理,同时对其要求进行明确;对施工进度与质量进行检查过程中,还要对档案进行有效收集;项目验收过程中,要对档案质量进行审查,提升整体治理水平;第五,完善后续维护管控工作。河道治理工程完成后,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保障其稳定运行,还要依据标准,做好维护管理工作,加大河道保护力度,设置警示标准,维护管理人员权益。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强化节水技术的推广,增加植被覆盖面积,优化网络系统,减少成本支出,提升后续管理维护效果。此外,还要强化内部营运制度,通过竞争与激励机制的建立,促进目标的实现,有效提升管理效率,保障治理水平的提高。
2.5质量控制信息化的应用
水利项目河道治理过程中,要对工作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引进先进技术,构建信息化平台,为各部门人员的沟通与交流提供平台。将施工现场数据上传到系统中,使管理部门能够全面了解真实的信息,动态化地进行质量管理,实现质量控制目标。如果需要,可建设智慧工地,引进视频监控系统,对整个过程实现可视化管理,拉近施工现场与管理之间距离,实现对现场情况的全面了解,督促工作人员规范化进行操作,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另外,还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数据,实现对质量管理过程的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升质量控制水平。不断创新质量控制方法,促进河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河道治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水资源生态修复水平,还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降低自然灾害引发的经济问题。在治理过程中,不仅要强化质量控制,还要加大河道保护宣传工作,提升全民环保意识,完善质量控制工作。同时,还要完善后续维护管理,只有做好完善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够确保河道治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正云.生态河道治理中的格宾网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1):97-98.
[2]付晓丽,李雪莹.中小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9):134.
[3]李淑珍.基于生态景观理念的河道治理与城市防洪工程设计[J].水利水电技术,2019,50(增刊2):133-137.
[4]王小征.关于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及其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