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癌痛治疗药物制剂的相关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期   作者:陈银霞
[导读] 阿片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癌痛的常见药物
        陈银霞
        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 贵州 福泉 550599
        摘要:阿片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癌痛的常见药物,符合WHO癌症三阶梯直通治疗原则,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现如今,阿片类癌痛治疗药物制剂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癌痛情况,对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入手,深入分析目前临床上多种阿片类癌痛治疗药物制剂的临床研究现状,希望能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癌痛;固体制剂;液体制剂
引言:
        癌痛的治疗为综合性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并涉及患者及家属宣传教育等环节,其中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手段。一直以来,癌痛药物治疗以20世纪80年代WHO制定的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为基础,随着对于癌痛发病机制和疼痛评估认知的深入,癌痛药物治疗理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就探讨了阿片类药物制剂的作用,具体如下。
1现阶段常用的癌痛治疗药物类型
1.1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通过与阿片受体(μ、κ和δ)结合发挥作用,因有多种给药途径、易于剂量滴定、镇痛效果好而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痛。目前,通常建议癌痛患者使用纯阿片受体激动药,如可待因、双氢可待因等弱阿片类,以及吗啡、羟考酮、氢吗啡酮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等强阿片类。丙氧酚、哌替啶的代谢产物具有神经毒性,目前已不推荐长期用于癌痛患者[1]。如果从类型上看,又分为三种:首先,固体制剂。癌痛更多的出现在中晚期阶段,此阶段因为病症影响,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现象,或者口服药物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针对此类患者可考虑将片剂采用栓剂形式直肠给药。直肠给药具有见效快的优势,且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灵活给药。针对女性患者而言,阴道给药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例如选择硫酸吗啡控释片阴道给药,在用药量与用药间隔不改变的情况下,具有与口服用药相同的镇痛效果。其次,芬太尼透皮贴剂内的药物通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后,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超过80%,其稳态分布溶剂较大,并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组织的摄取与存储,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发挥止痛的效果。该药物的释放速度受患者皮肤渗透性能的影响,透皮给药过程中会持续完成药物的释放与扩散,动物学研究显示,芬太尼透皮贴剂的平均稳态浓度为1.6ng/mL;该药物透过特殊微孔渗透入皮肤后,会经过毛细血管由患者身体吸收,吸收率超过92%,且给药后的12~24h内都能维持理想的血药浓度,在24~72h内达到峰值,取下药物后,血药浓度逐渐下降,其平均半衰期约为17~20h。
1.2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s对癌痛效果已经十分明确。该类药物对骨痛或严重炎症病变相关疼痛患者的效果较好,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作用相对较弱。2010年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建议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s仅用于轻度疼痛,2015年之后的NCCN指南推荐任何疼痛评分都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s。
1.3癌痛辅助药物
1.3.1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药物
        神经性疼痛影响20%~40%癌症患者,且这部分患者往往对阿片类药物治疗反应欠佳。与2014年之前的治疗推荐相比,2015年及2019年保留了一线治疗药物钙离子通道调节药(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等和二线药物曲马多;第1次推荐高浓度辣椒素贴片及大麻素类二线药物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疼痛;还增加了肉毒杆菌毒素A作为三线药物用于外周神经性疼痛。


1.3.2骨转移癌痛相关药物
        骨转移癌痛被归类为难治性癌痛。阿片类药物是治疗骨转移疼痛的基础用药,存在炎性疼痛时可以联用NSAIDs,合并神经病理性疼痛时可选择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等。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和地诺单抗可以预防骨相关事件(包括骨折)的发生,并可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降钙素在骨转移痛的治疗中证据缺乏,仅当其他治疗无效时使用[2]。骨靶向的放射性药物对于多灶性的骨转移疼痛有良好效果。
1.3.3甾体激素
        目前认为糖皮质激素可能对多种类型的疼痛有效,例如该类药物可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因其抗炎、减轻水肿的作用可用于缓解恶性肠梗阻所致疼痛、淋巴水肿所致疼痛,以及颅内压增高所致头痛。
1.3.4其他辅助用药
        因为癌痛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尚有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氯胺酮及其他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药、抗分泌药如奥曲肽、生长抑素和抗胆碱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肌松药如氯唑沙宗、乙哌立松等均可作为癌痛的辅助用药。
2阿片类新剂型在癌痛患者中的运用
2.1喷雾剂
        从药理作用来看,芬太尼鼻喷雾剂可以经过鼻黏膜吸收,并在15min内达到峰值,因此该药物的动力学特征与爆发痛类似,所以可以发挥止痛效果。根据现有的临床经验可知,芬太尼鼻喷雾剂保证了患者耐受性,且使用方便,常见不良反应为口腔不适以及口腔干燥等,部分患者也会出现便秘、呕吐等症状。有学者在报道中对芬太尼鼻喷雾剂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患者在接受该药物治疗时,其躯体疼痛情况可在10min内缓解,效果显著。芬太尼喷雾剂具有使用方便、耐受性良好的优势,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口腔不适、口干舌燥等,并兼具其他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便秘、恶心、呕吐等。当患者存在以下症状时严禁使用阿片类药物,包括:严重呼吸道窘迫症、无阿片类药物治疗史、严重慢阻肺疾病、复发性鼻出血等[3]。美国学者Portenoy等对芬太尼鼻喷雾剂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药物进行交叉、随机与双盲研究,发现芬太尼鼻喷雾剂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总痛强度差(SPID),与安慰剂相比具有更理想的效果,大部分患者在用药10min后躯体疼痛情况显著改善,并且该药物使用方便,较少出现不良反应。
2.2透黏膜口含剂
        口含剂能够穿过人体的口腔黏膜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中,并在短时间内维持理想的血药浓度。此类药物被固定在口腔黏膜上,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抵抗舌头运动以及人体吞咽动作,可自行治疗,方便定位,保证患者依从性。从药理作用来看,芬太尼具有分力量小以及脂溶性强的优势,能够直接作用在口腔黏膜上,与吗啡等药物相比,透黏膜口含剂可在更短的时间内缓解患者躯体疼痛情况[4]。外观来看,透黏膜口含剂类似于棒棒糖,在入口10~15min内即可发挥药效,持续作用时间为45~60min,所以该药物经常被用于治疗爆发性疼痛治疗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床上治疗癌痛的阿片类癌痛治疗药物制剂种类多样,因此医师在临床用药阶段,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用药方法,争取能够有效调整患者的躯体疼痛情况,降低癌痛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为保证预后、延长生存时间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谭炳煦,程玉峰.普通癌痛及"围放疗期"癌痛患者规范化治疗进展[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0(01):73-74-75-76-77-78.
[2]赵睿,杨立强.鞘内药物输注设备治疗癌痛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3):2975-2980.
[3]赵美凤,洪志鑫,李洪平,黄靖.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过程癌痛药物质控分析[J].海峡药学,2019,31(12):252-255.
[4]万丽,肖静,谢琴.盐酸吗啡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的药物经济学比较[J].临床医药实践,2019,28(11):850-8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