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邓可双
[导读] 在高中地理学习开展的过程当中,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邓可双
        四川省南充市第六中学校
        摘要:在高中地理学习开展的过程当中,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带动学生的地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是教师在课程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方向。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结合学科目标,真正的做到多措并举,让研究能力的培养得到真正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地理;研究能力;培养

前言:在高中学科体系当中,地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地理学习的有效开展,能够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和总结归纳当中更好的加强对我国以及全世界地形地貌的理解,让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路径。所以,在现阶段,为了凸显课程价值,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地理知识探究的过程当中更加积极,实现对地理问题的有效解决。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高中地理学习开展的过程当中,本身就是对问题不断思考、探索、发现、找寻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具备研究能力之后,才能够让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实现对于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良好获取。此外,研究能力的有效培养也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当中的需求,让学生具备自主探索能力,获取到更多的启发,让学生可以在地理研究的过程当中生成更多的自信心和愉悦感。这就需要高中教师在地理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真正的做到多措并举,善用多元化的方法和策略来带动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让地理课程教学的开展价值变得更加丰富。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密切联系生活,培养研究能力
在高中阶段地理课程教学开展过程当中,教学知识的呈现是既抽象又丰富的[1]。假如在课程教学开展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只是对理论枯燥的进行讲解,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很难提起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加强教学方式的改进,真正的推动教学目标得到良好的实现。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贴近实际生活,从生活提问入手,做到循序渐进,鼓励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当中真正的做到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做到比较、分析、抽象和综合,带动学生的研究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山东沿海”相关地理知识的过程当中,这一地带冬天时的降雪量是非常大的,这样的天气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在生活当中很难认真思考。所以,在地理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当地的地理位置、洋流、地形、气候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对降雪量比较大的原因进行研究,找寻到地理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立足实际生活,实现学以致用,让学生的研究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加大氛围创设,培养研究能力
在地理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要想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应该保障学生的学习氛围是比较浓厚的[2]。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当中产生欲望。

在日常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推动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创新,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给予学生更多互动、对话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让课程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例如,在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有关分布”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产生问题,比如北半球中西风漂流往往是暖流,但南半球中的西风漂流为何不是暖流?为何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高纬海区中的洋流流动不是完全相同的呢?对于这样的疑问,教师不要直接回答,而是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研究,鼓励学生探究原因,分组探讨。教师再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点评,做到去伪存真,让学生可以在知识探究的过程当中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鼓励小组合作,培养研究能力
在新课改持续推动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能够让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感受变得更加深刻。所以,在现阶段,在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加强小组合作模式的构建,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变得更好[3]。
例如,在讲解“全球气候”相关知识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大家小时候进行比较,大家在实际生活当中是否感受到当前气温变化没有原来相差大,冬天时室外温度也不是很寒冷,你觉得造成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当中,哪些活动会导致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气温会受到二氧化碳怎样的影响?”在问题呈现完毕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实现小组探究,自主思考。并可以在后续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派出代表,对本组成员的观点进行阐述,带动学生一起探讨,实现知识的内化,带动课堂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
(四)转变角色定位,培养研究能力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之外,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开展中也应该对自身的角色定位进行转变,真正的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让课程教学改革得到真正的推动。
例如,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和学生之间构建民主以及平等的关系,引导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在研究的过程当中能够心情愉悦,无拘无束。此外,在日常地理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在课前、课后来布置一些调查和实践作业。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课堂的空间得到有效的延伸,鼓励学生成为地理知识探索和掌握过程当中的主体。借助这样的方式就能够不断地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综合素质,让学生可以在地理学习的过程当中展现出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的带动学生在课内、课外研究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可以在地理学习当中有更多的收获。
结论: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让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持续的强化。在此过程当中,在教学中主要可以从密切联系生活、加大氛围创设、鼓励小组合作、转变角色定位,带动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鹏. 思维导图学习法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应用和效果评价[J]. 高考,2021,(20):18-19.
[2]刘勇斌. STEM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高考,2021,(20):48-49.
[3]廖伟琳.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综合思维”培养策略初探[J]. 高考,2021,(20):9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