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食育课程与绘本阅读有效融合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徐衡清
[导读] 3-6岁是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给予恰当的养成教育,培养好的饮食习惯,将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而绘本阅读是幼儿认知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过程,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能唤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如何将两者有效的联系起来,通过这一年来的实践研究,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徐衡清   柯桥区六一幼儿园教育集团  浙江  金华  321000
【摘要】3-6岁是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给予恰当的养成教育,培养好的饮食习惯,将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而绘本阅读是幼儿认知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过程,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能唤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如何将两者有效的联系起来,通过这一年来的实践研究,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60-01
       
        1以“食育”班级环境为特色,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和有效地利用环境影响幼儿。”陈鹤琴先生提出“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由此可见,幼儿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它可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作为幼师的我们要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资源。
        第一,创设以食育为主的走廊环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上述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本园充分利用班级走廊,结合本土特色食物,创设“会说话”的环境。比如,大一班阶段的主题是认识黑羊,在走廊相对应布置了黑羊的生长过程、黑羊吃什么、黑羊的营养价值、画笔中的黑羊等环境;中三班阶段主题是认识包菜,班级环境相对应布置了包菜的生长过程、包菜美食、包菜的营养价值等;小四班阶段主题认识百香果,班级环境相对应布置了百香果长在哪里、百香果的生长过程、我认识的百香果等。
        第二,创设以食育为主的区域环境。区域游戏活动既是幼儿学习、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有效手段之一,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验和探索。本园把食育结合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进一步感知食物,了解食物的特性。比如,小班的操作区投放鸡蛋、花生等让幼儿去剥,剥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食物的特性;中班的美工区投放不同的蔬菜让幼儿去印画、添画,感受食物的秘密;大班的科学区投放鱼、兔子等让幼儿去探索它们生活习性及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等。
        2以“种植区及食育作坊”为平台,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阅读习惯
        第一,种植园地,体验劳作乐趣。本园在三楼建立空中菜园,每个班级认养一块地并结合生活课程的需要种植相对应的蔬菜,从翻土—播种—施肥—拔草—捉虫—收获等一系列过程都让幼儿亲自体验参与,在播种前组织幼儿讨论,我们要播种什么?确认主题后,开始引导幼儿翻土、播种,每天安排值日生进行观察记录、浇水、拔草、捉虫等,然后再体验收获的喜悦,并结合食育课程,开展对应的食育活动。


        第二,食育作坊,深化生活课程。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这样的教育思想,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搬到”实践当中,“用生活来教育”。本园在二楼专门开辟食育作坊,各年段根据课题方案有计划的制定本年段食育课程安排表,并根据安排表开展相对应的活动。
        3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提升幼儿阅读能力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情感的凝聚与价值观念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最具有特色的展示。本园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系列课题研究活动。首先,在楼梯两边布置传统节日相关的环境,比如,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习俗、我制作的月饼等,幼儿上下楼梯时可以和同伴交流图片的内容。其次,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各个班级先丰富相对应的知识,如观看有关重阳节的视频,了解重阳节,回家做一件关爱老人的事并照相,然后来幼儿园和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关爱老人的。最后,结合食育课程,在二楼操作坊制作相对应的美食,如中秋节制作月饼、端午节包粽子、冬至团圆子等,并把这些美食分享给同伴,向同伴介绍自己是如何制作这些美食的,并把整个过程制作成一本图文并茂的图书,投放于阅读区,潜移默化中把食育与阅读有机结合在一起。
        4以“家园共育”为抓手,建立具有本园特色的食育课程
        《幼儿园工作规程(新)》指出“幼儿园应当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有利条件,丰富和拓展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本园一直坚持把家长当成教育的好伙伴,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
        第一,亲近自然,探索游学奥秘。以班级为单位,5-6个家庭一组,分时间段走进不同的菜园、果园、家禽等,让幼儿近距离的接近自然资源,感受德化的美食文化资源。如小班的主题是:家乡的水果。小班课题组先集中研讨家乡的水果有哪些?是哪个季节的?然后组建家庭小分队并联系场地以及制定方案,最后走进各个水果场地,和水果来一个近距离“约会”。
        第二,分享阅读,共享游学成果。将“宝贝游学”日记延伸到课堂中,使家园内外相联系,建立起具有本园特色的食育课程,培养幼儿崇尚劳动、爱惜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小班家庭小分队走进果园到自制绘本,最后把绘本投放到班级的阅读区,让幼儿在自由阅读中,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
        第三,分享阅读,共享游学成果。将“宝贝游学”日记延伸到课堂中,使家园内外相联系,建立起具有本园特色的食育课程,培养幼儿崇尚劳动、爱惜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小班家庭小分队走进果园到自制绘本,最后把绘本投放到班级的阅读区,让幼儿在自由阅读中,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
        5.结语
        通过这一年的实践研究,笔者觉得我们要充分挖掘食育资源,通过食物、耕作、食操、食礼等系列活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绘本阅读中,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并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搬到”实践当中,“用生活来教育”,建立起具有本园特色的食育课程,为幼儿树立终身阅读夯实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