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勉
深圳中冶管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目的是尽量避免道路机动车道下的直埋管线,增强管线运维可靠性,减少道路开挖。为增强管廊的经济合理性,应合理减少管廊埋深、过路管线、附属设施,条件许可时应采用干缆(支)分离形式,尽量避免出现干支混合型管廊,降低工程施工与交通疏解难度,方便运维。下面以人民路(福龙路-龙观路)改造工程综合管廊优化设计为例,探讨管廊因地制宜建设。
关键词:综合管廊;因地制宜;干缆分离
引言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各类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对解决反复开挖路面、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和运转效率,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管廊建设不仅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同时可集约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市服务品质,满足民生之需,提高人民幸福感;同时可以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管廊作为有别于架空和直埋之外的第三种管线敷设方式,通过地下立体敷设,既能解决架空管线导致的城市景观影响和直埋管位不够的问题,又可以提高管线的安全性,还能为管线的检修或者扩容改造等运行维护作业提供物理空间,减少道路开挖。管廊规划建设分为“干支缆”三级体系,管廊建设初期,国家大力推行干支线管廊建设及管线全面入廊,管廊建设追求大而全导致投资巨大。随着探索实践的深入,建设原则转为因地制宜,注重投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管廊类型和入廊管线的选择更实事求是。
1.工程概况
人民路(福龙路-龙观路)改造工程南起福龙路,北至龙观路,沿途从南至北依次与新区大道、腾龙路、民塘路、布龙路、龙胜路、工业路、建设路、和平路、宝华路及公园路等道路相交,人民路道路全长5.27km。其中布龙路至工业路段设计有综合管廊,长约1.01km。
2.原管廊设计方案
2.1方案设计
本次管廊设计路段为人民路(布龙路-工业路),道路红线现状宽32m,改造后52m,管廊布置在道路东侧机动车道下。管廊全长1.01km,断面尺寸长10.7m,宽4.1m。入廊管线包括DN600给水管,DN800污水管、4回110kV电力电缆、24回10kV电力电缆、48孔通信及DN400中压燃气管等。
.png)
图1 人民路管廊横断面
2.2存在问题
(1)投资额较大
1)原方案污水管采取入廊方式,导致管廊整体宽度及管廊埋深偏大,管廊主体工程量、基坑支护量及土石方量较大,投资较大。
2)原方案燃气舱净尺寸为1.8×3m,仅布置一根DN400燃气管及一根预留燃气管,导致管廊整体工程量偏大,投资较大。
(2)施工难度较大
原方案中污水管及燃气管均入廊,导致管廊断面整体宽度偏大,且污水管入廊导致管廊埋深加深,管廊施工基坑的宽度及深度较大,工程实施难度及交通疏解压力较大。
3.管廊方案优化
3.1政策变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部长陈政高在2016年提出:凡是管线,包括天然气、污水管线必须全部入廊。经过几年的探索经验,管廊建设理念有了新转变。深圳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8年9月13日在《关于各区综合管廊详细规划相关要求的通知》中提出,管廊建设应“因地制宜,科学入廊”。根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技术导则》(2019年6月)第5.6.8条规定:“燃气管道入廊还应结合入廊燃气管道的管径、压力等级、管道数量、管道敷设、检修和扩容、运行安全、用地条件等因素,提出含燃气舱室以及燃气管道配套设施的有关要求,考虑对城市景观、地下空间、道路交通的影响等,综合分析含燃气舱室的综合管廊建设效益。”
3.2优化思路
管线遵循因地制宜、科学入廊的原则,尽量降低建设成本、注重可实施性。借鉴相关工程案例:一、传统大而全的管廊化整为零布置。如日本广岛市祗园新道共同沟,道路中央是干线共同沟,两侧的人行道之下分别建设供给管共同沟;二、污水管道直埋于非机动车道下,影响可控。参考日本为泰国曼谷做的综合管廊设计,位于人行道下污水管,采用直埋布设,没有入廊。维修或者更新管道可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开挖进行,不影响机动车道交通现状;三、燃气管道直埋转变为廊化型式,管线更安全。如南山区登良路,燃气管道廊化布置在绿化带下。
图3 曼谷管廊设计污水管处理(左)及登良路燃气管廊化(右)
3.3优化方案
管廊采用高压电力舱+综合舱(水、中压电力、通信)的双舱型式。道路西侧:天然气管道作廊化处理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下;道路东侧:布置双舱管廊,其中高压电力舱布置于机动车道下,综合舱布置于非机动车道下,覆土厚度约1.5m。
优化方案较原管廊设计方案建安费(约24000万元)减少约4600万元,节省投资约19%,管廊建安费约19400万元。相较于原设计方案,管廊断面优化减小了主体工程量。同时减小了管廊覆土厚度,土石方量和基坑支护工程量也不同程度的减少,降低了工程实施难度和工程费用。
.png)
图4 优化方案横断面
4.结语
按照住建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城〔2020〕111号)要求:“各地要统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提升设施效率和服务水平,合理布局干线、支线和缆线管廊有机衔接的管廊系统,有序推进综合管廊系统建设。”
综合管廊建设应继续以“因地制宜、科学入廊”为建设原则,满足科学合理、经济实用、安全可靠、便于运维的要求,结合城市建设发展阶段和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入廊管线规模,并结合管线种类及规模、服务性质、建设条件,合理地选择干、支、干支(缆)混合、缆线等综合管廊型式,科学推进项目建设。优先在新区(新开发区)建设干、支线综合管廊,在建成区因地制宜推广紧凑型管廊,适时采用干缆分离等手段尽量减小管廊断面尺寸及埋深,从而控制工程规模,降低工程造价,增强综合管廊适用性,逐步形成干、支线及缆线综合管廊系统布局,促进综合管廊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申燕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及建设运营模式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1):191-196.
[2]张忠强,陈乐,王涌涛,朱勇.一种紧凑型综合管廊的设计探讨[J].给水排水,2019,55(07):115-117+123.
[3]王恒栋.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修编的几点思考[J].江苏建筑,2019(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