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佳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北京市 10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逐渐进步,可持续发展理念已蔓延到各行各业中。而在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中,广大群众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也越发重视。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分析了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和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景观设计的有效措施,对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景观设计进行策略研究。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理念;景观设计;广大民众;发展趋势;协调性
1987年4月,挪威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夫人向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递交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并提出人类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发展背景下,环境问题日渐凸显,广大民众需在景观设计中积极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本文对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景观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设计措施。
(一)景观设计发展趋势分析
景观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民众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逐渐进步,广大民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在现代化发展理念影响下,我国城市景观设计观念不断改变,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发严格。景观设计不仅要求外观美丽、环境宜人,还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宜,有丰富的设计内涵和设计品味,并且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倡导下,景观设计师还要根据建筑的特点进行更加相匹配的景观设计,并在设计中加入地区文化,与广大群众的审美追求相一致。
美好的景观环境不仅能够营造艺术意境,还能够明朗心情、陶冶情操,有助于广大民众置身于更好的环境,协调城市生态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及地貌相当复杂,不同地区环境特点鲜明,地域间也存在明显的审美差异。因此,景观设计必须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综合地域特点与景观差异性;景观设计师也需要考虑多重因素,尽量巩固城市与景观设计之间的依托关系。[1]
在未来发展中,景观设计需要对区域特色打造更加重视。我们在汲取国内外先进景观设计经验的同时,还需要根据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进行优化改善,打造属于当地特色的景观设计,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景观设计的发展。
(二)目前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古代景观设计历史悠久。古人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融入自然,让自然为自己所用。古代景观设计非常注意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古代景观设计中有非常多优秀的作品,例如都江堰、颐和园、苏州园林等,不仅外观优美、功能齐全,还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但是,由于我国现代工业发展时期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对景观设计忽略和不重视,导致现存的景观设计行业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景观设计师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景观设计的目的。设计师在设计前并没有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民俗、地理环境等情况,没有向本地人咨询相关意见,对设计也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在不了解目的情况下贸然开始工作,于是出现设计失误,偏离正确的工作轨道。
(二)景观设计的生态价值不够。景观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生态价值,如果在生态的设计上不够,就会导致景观设计浮于表面、过于追求精致化、生态不平衡,或者耗费资源等情况。这和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严重相悖。
(三)景观设计中缺乏因地制宜的意识。我国幅员广阔,环境复杂,因此景观设计中,应该尽量使用当地常见的材料和当地施工方便的工艺。但在目前的设计中,很多景观设计师过于追求外在美观、缺乏因地制宜的意识,导致需要的景观材料要从外地运输而入,于是造成成本增加,也可能导致后期维护费用巨大。
(四)设计方法不合适。
一些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过度倚重西方“洋味”的景观设计方法,反而忽视了我国优秀的景观设计方法,导致设计不符合我国城市发展实情、缺乏地域特色、无法展现出城市发展特点[2]。
(五)没有将景观设计放在城市发展的中心。如果景观设计仅仅作为点缀城市的花卉树木,那么人们总是为了城市的美观问题和流行的审美而频繁地更换植物。长此以往,景观设计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城市环境也无法获取有效保护。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景观设计措施
(一)打造更完善的景观设计生态系统。景观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施需要自然条件支持,例如地质、植被、水源、天气、采光等,人们探索其中的自然变化规律,对景观设计有效控制与合理搭配[3]。生态系统是景观设计的前提,同时也是景观设计必须尊重的条件。通过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科学搭配,在此基础上打造更理想的景观设计空间,积极在地方景观设计中凸显出地域特色与文化特色完善地方景观设计生态系统结构。
(二)强调设计的协调性。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求将协调性作为首要任务。因此,景观设计师在开始设计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深入到需要进行景观设计的地区,全方面地了解该地域的风土民情、山川地貌、城市民俗文化、城市历史等,从当地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景观设计,从而确保设计与当地的生活相统一、与地域特征相契合、与城市生活相协调,促进城市生活的协调发展。
(三)加大再生资源利用力度
景观设计始终与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系统建设关系密切。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景观设计中需要尽可能多地应用再生资源,加大资源保护与能耗节约力度,制定更完善的资源保护计划,尽可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自然空间得到科学规划,资源价值有效发挥。在景观设计中融入湿地资源,以水系生态廊道或者绿色生态廊道等手段,加大太阳能的使用,进一步提高景观可持续设计与生态城市建设的通畅性,改善景观设计中生态环境的天然自净恢复力等。
(四)合理地使用可再生资源
在景观设计中,可常使用环保材料,例如水泥预制板、泥巴、竹子、木头等。它们不仅能够营造出自然和谐的理想景观环境,还能减少许多资源消耗,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另外,景观设计中还可以使用可再生技术,例如生态用水、水循环系统和水处理系统等。这些先进的技术都能让景观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经过专业的可持续再生处理后,合理地使用可再生资源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再生资源利用力度。
(五)尊重自然
即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景观设计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我们要在自然的基础上进行改建,依照自然的规则,尊重自然环境。这是理想化状态的园林设计,还需要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人们大多依靠于人工建造,砍伐树木、移植绿植,依靠巨大的能源消耗,而非依赖当地的生物圈,进行景观设计,这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从当地的生物圈出发,以尽量小的生态破坏,打造景观设计。
(四)结束语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也在不断地进步,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但是,这一切是付出了环境这一代价换来的。为了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为了子孙后代也能感受到和谐美丽的环境,我们必须要注重景观设计的可持续,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景观设计的设计、建造、使用,会涉及到很多学科的知识,以及各行各业的施工与设计。所以,我们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尽力,齐心协力,才可以达到完美的效果,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进而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景观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小满,吴文友,周逢旭,等.基于遥感技术的环巢湖区域湿地景观格局及可持续设计[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0(10);116-120.
[2]周志军.浅谈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4(09):112-114.
[3]杨京燕.台州市滨海区域生态景观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4(5);696-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