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屹
江苏省高邮市建筑工程安全监察站 江苏 高邮 225600
【摘要】建筑安全管理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做好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发挥施工安全的作用,管理者不仅要了解和掌握施工安全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进一步发挥施工安全管理的预控作用。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管理,促使他们做好自我控制,切实消除施工现场人和物的不安全行为,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发生。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安全管理; 措施
引言:
目前建筑业发展迅速,但由于管理不善使得安全事故频发。如何加强建筑管理,提高建筑安全,已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中分析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导致建筑安全事故的因素。进一步阐述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需要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视,减少施工中的潜在风险,并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发展。
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 在施工现场方面,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和监督非常重要的。由于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环境相对复杂,涉及的内容很多会容易造成内部安全风险,所以更容易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在这方面强化建筑工程的安全管控尤为重要。第二,在建筑工人方面,提高安全管控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人员可以说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组成部分,确保建筑工人地安全是十分重要。但若是出现安全事故,势必会造成建筑工人得伤亡。所以,在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应强调提高施工项目的安全管控。第三,在施工企业方面仍需要加强施工企业在施工项目中的安全管理和控制。安全事故不仅会耽误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而且会对工程造价产生较大影响,最终影响建设单位的效益。因此,有必要加强安全管理。
二、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建筑单位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在安全管理实施中,缺乏完善的相关管理制度。当遇到安全问题时,由于没有运用到有效手段来解决问题,所以很难保证工人的安全,也不能保障施工过程有效运行。目前建筑系统越来越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若是发生一些事故,就会造成工程质量下降。并且还会导致无法弥补的事故伤害,给工程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有些建筑公司的管理人员只关心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却疏忽了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2.材料及施工机械质量不合格
建设材料是工程的基础条件,材料质量是施工安全的保障。如果材料不符合要求,就很难保证建筑安全。由于涉及建筑安全的材料种类繁多,很难进行全面的控制,而且抽样方法也会出现遗漏问题。有的承包商为使中标后的效益最大化,不按相关的安全规范要求和规格进行选择,这样很难保障工程效益。相关人员没有严格控制材料设备,或未按规定现场见证取样,未对材料进行复验,造成不合格、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工程施工,这容易造成隐患问题。
3.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建筑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生产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有些法律规则不能满足建筑安全生产的发展要求。另外,现有的一些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还不够完善,不能为建筑安全生产提供最有力的依据。
4.建筑工程安全监督体系不健全
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安全管理监督制度,给未来工程造成了很多的问题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建设现场地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没有贯彻到底。由于缺乏安全监督人员,而且一些安全监督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责任重大制度的不到位。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效率有所下降,从而导致一些问题隐患得不到解决,使得安全事故的频发。
三、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1.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的主要力量。对这些人来说,安全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才能关注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相关安全隐患,进而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施工注意事项。特别是与相应的施工安全密切相关,应引起施工人员的注意。
只有确保施工人员考虑到风险问题,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这个角度来看,有许多安全问题和风险需要考虑。例如,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电气设备。电力使用的安全是建筑工人特别注意的问题。所以需要确保相应的施工人员能够规范用电资源。
2.构建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条件。制定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定标准体系就要遵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规范性。其次,建立相关责任制是工程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确立建设项目相关管理地总目标和责任,对积极落实安全管理的给予奖励,对不到位的予以严厉处罚。最后,改进安全预警机制和事故应急预案,有效防止及处理建设中的安全隐患。此外,针对施工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或操作行为造成的一些安全隐患,要对施工人员制定标准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从制定安全制度来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施工安全的有效实施。
3.强化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安全监管从政府监管转向市场监管,社会力量逐步引入安全监管制度中。有关的责任主体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进一步发挥各方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各方主观能动性,完善施工安全管理,为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创造新局面。从事施工管理的相关人员必须切实落实安全监理工作,不得马虎大意。在发生违规行为时,应及时处理,并对责任人进行处罚,使整个施工过程达到规范要求,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4.完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在现有法律法规的框架下,结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趋势,有效整合实效化的内容。认真完善国家建筑安全管理的标准制度。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完善和更新地方性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形成国家与地方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相互补充的比较完善的建筑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同时确保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最后,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可以依法进行。
5.加强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管理
首先,选择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做采购工作,有效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通过掌握材料信息,选择优质资源。进入现场的材料应从合格供应商或信誉良好的商店采购,采购的材料应附有相关的合格证书和测试报告。建筑公司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材料进场时,施工现场负责人应与业主、监理等有关人员核对。检查书面材料的质量,对于配件应见证取样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其次,施工设备必须附有合格证书和操作说明。机械装置必须运用有资质的相关单位进行组装。安装完毕后,应由专业得检测部门进行审测,在检验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装备在投入使用初期,建设单位需要制定合理的机械设备管理体系,落实和加强日常维护,监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安全装置和防护装置,降低风险隐患,确保机械工具地有效运行。
6.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人才队伍
建立严格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招聘选拔机制,将有能力的管理人员纳入人力资源,提高全体安全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管理团队的专业性,加强大规模教育培训,建立全面得培训制度,以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通过运用绩效考核形式,激励安全管理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并且把有关员工的作业效率与绩效联系起来,促使管理者在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价值。分配好岗位职能,扩大管理人员的监督范围,使工程项目能够顺利的实施下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整个建设项目的核心。就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现状而言,建筑工程得复杂性会引发很多地隐患,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也就越严重。所以加强工程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正是由于这种发展,目前的工作很难完成,所以需要加强对可能影响整个建设项目安全的所有实施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文波.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8,15(24):119-121.
[2]刘军,王丽宏.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安全和施工技术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103.
[3]王爱云.论建筑施工中如何做好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的防范措施[J].居业,2018(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