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绿道规划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 董万荣
[导读] 乡村道路是乡村居民的主要交通运输道路,在道路边上植树、栽花,把普通车道、人行道建设成绿色通道,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蕴含多元生态功能、游憩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
        董万荣
        中机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5
        摘要:乡村道路是乡村居民的主要交通运输道路,在道路边上植树、栽花,把普通车道、人行道建设成绿色通道,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蕴含多元生态功能、游憩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乡村绿道是在绿道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城乡之间,乡村之间的区域特征为研究对象而提出。乡村绿道概念的提出希望探索出通过线性景观的建立缓和城乡发展之间的矛盾。本文简要归纳总结乡村绿道的定义、类型和功能,结合我国乡村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乡村绿道规划原则,分析了乡村绿道生态系统建设和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绿道;规划策略
        引言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绿道建设必然要与农民致富、乡村振兴密切相关。多年来的绿道建设实践证明,绿道具有连续性、高度可达性、多层次性等特点,且具备生态、游憩、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对于恢复区域生态系统、弥补城乡绿地的破坏,为游憩性活动提供便利的场所,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重视乡村绿道的建设,在营建乡村特色的线性景观空间、为城乡居民提供良好的乡村游憩环境的同时,为村民致富,带动沿线村庄全面发展。
        1乡村绿道的概念
        乡村绿道(ruralgreenway)是指城乡间或城乡与自然之间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绿色开放空间,是在绿道概念的基础上,以广大的乡村及周边地区路网、水网等线型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融合生态、游憩、产业及文化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系统,最终目的为统一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乡村绿道由乡土特有元素如水体、农田、山野、道路等组成,将城市与乡村之间一块块相对破碎的绿色空间连接为一个整体,并且能够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乡村绿道能够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2乡村绿道的分类
        根据乡村独特的资源环境特征和当地景观要素的实际情况,可将乡村绿道分为生态型、游憩型、文化型和产业型四大类型。
        2.1生态型绿道主要指在生态功能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廊道,包括自然山川、河流、农田、生态林、防护林等。
        2.2游憩型绿道主要指连接该地区景点景区,且自身具有较高景观性的游憩通道。文化型绿道主要指连接乡土特色景观等各种文化资源,体现当地风土人情的线性空间。
        2.3产业型绿道主要指以发展乡村农林经济为目的,连接农业特色产业,构建起区域产业链的通道。
        3乡村绿道的功能
        3.1生态功能:由于城乡间发展不均衡、城市的集聚扩张,使得城乡间景观破碎化严重,乡村绿道能有效连接城市绿地与乡村自然基地,构建可持续发展城乡生态系统弄。
        3.2游憩功能: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火爆,郊野乡村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成为城镇居民假日休闲的首选之地。
        3.3经济功能:乡村旅游很好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绿道作为通道,吸引八方来客,扩大了乡村资源的影响力,提高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增强了景区景点的知名度,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3.4社会文化功能:乡村绿道承载着乡村居民出行的道路功能,又是饭后之余休息健身的场所,绿道规划设计和景观小品等元素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
        4乡村绿道规划原则
        由于地域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乡村绿道具有区别于城市绿道的特殊性。在规划策略上中要强调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对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完善规划设计。
        4.1生态保护原则:乡村绿道建设首先要保护区域内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不遭受破坏,在规划过程中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4.2人文特色原则:我国地缘广阔,历史人文景观丰富,注重保护当地文化资源,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特色,乡村绿道规划要突出区域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充分重视区域现存人文景观。


        4.3连续可达原则:乡村绿道是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联系纽带,具有通道连廊作用,规划中需保证乡村绿道的连续可达性,形成乡村绿道网络体系,布局合理开放空间,发挥绿道的各种功能。
        4.4经济合理原则:我国现阶段乡村发展和城镇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政府进行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并不充裕,合理规划绿道建设,因地制宜,不搞铺张浪费、不搞形象工程,经济合理是必须时刻谨记遵守的重要原则。
        5乡村绿道的生态系统建设
        乡村绿道集护路、防风沙、降噪、安全、遮荫、观景等功能于一体,发挥生态网络、交通运输等重要作用。同时,使乡村内田园生活景观、生产景观,与外围山水、林地等自然景观相互渗透、彼此联系与融合,构成乡村完整的生态绿地系统。生态绿化是绿化发展的一个主流,也是人们环境意识增强的体现。乡村绿道建设无疑成为乡村景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生态建设重要环节的乡村绿道规划,其功能目标主要突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条件,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发挥绿化、净化和美化功能;其次要因地制宜,实用、经济、美观三者统一;三是路面布置水平要体现整洁、宁静、文明、绿色、环保的乡村景观面貌。结合乡村用地实际及增加绿化的可能性。
        6村落与绿道共建,完善村落宜居环境
        乡村地区的村落由于区位偏远,规划建设大多都缺乏有效的管控,风貌逐渐破碎化。在建设绿道的同时,对风貌杂乱的沿线村庄分区划片的进行不同程度的整治。村容美化的同时,将带动村落与绿道共同建设,共同发展,使得美好的村落环境与完善配套促进产业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7打造地域文化
        乡村绿道建设时应当充分连接和展示当地具有较高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针对景观资源打造相应的服务游憩场地,这样既增加了景观资源的可达性,又增加了绿道走廊的游憩功能。基于地域文化内核,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化发展,保留乡村传统文化。对于乡村特有建筑风格,在修复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留建筑原貌,体现当地特色建筑风格。在绿道选线布局上,合理组织景观游线,统筹串联乡村各个文化节点,展示各具特色的乡村景观风貌,在工程设计中采用竹编技术、夯土技术等传统技艺,就地取材,体现地方特色,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复兴和传承。景观小品的打造结合乡土元素,强化乡村文化个性,加强乡村记忆。
        8乡村绿道的意义
        乡村绿道的建设体现了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三生融合功能。城市与乡村相互连接、相互共生,共同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农村地区发展不足之间的矛盾在乡村地区最为突出,所以更加急需破解乡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想要解决我国社会在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必须以乡村作为突破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绿道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载体体现,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了乡村吸引力,构建了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五大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发展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资源的着力点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提升乡村吸引力,提高村民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具有内在动力的乡村长效发展机制的重大战略意义。
        结束语
        当前,在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绿道符合当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能够合理利用和整合各类资源。乡村绿道是生态廊道、游憩廊道和产业廊道的线性空间,能够进一步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带动乡村振兴。以产业融合、地域文化、生态文明为核心的乡村绿道一定是今后解决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多个方面来重塑乡村生活,带动沿线发展,实现乡村复兴,解决乡村发展问题。乡村绿道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一种可行策略,期待我们规划从业人员有更深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田源.乡村风景区与绿道共同开发策略研究[J].现代园艺,2019,42(23):126-128.
        [2]徐文辉.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M].浙江农林大学,2018.
        [3]詹巧巧,冀凤全.乡村绿道使用行为特征研究——以黄山市徽州区徽州绿道为例[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8,26(06):114-119.
        [4]李国祥.成都推进乡村振兴主要经验与启示[J].先锋,2018(08):16-19.
        [5]何洋.以旅游为导向的乡村绿道规划设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