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研究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5期   作者:郭根生
[导读] 在现代化背景下,人们对土木工程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出现了极大程度地提升。

        郭根生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 401120
        摘要:在现代化背景下,人们对土木工程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出现了极大程度地提升。但是,要想切实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必须推动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有效结合,这样才可以为施工建设工作展开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土木工程建设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各种新的技术、理念以及设备也被广泛应用到了项目施工当中。在这种背景下,要想切实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除了设计人员必须做好结构设计工作,保证方案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以外,施工人员一定要综合考虑工程实际选择更为高效科学的技术完成设计方案转化,从而更加高效的完成施工建设。
1对土建结构工程设计进行优化的意义
        工程设计优化可以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节约资金的投入。减少了多层建设采光不好等多方面的因素带来的成本的投入。优化设计结构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经济,建设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时候,建筑楼层越高,需要的建筑材料越多,随着楼层的增加,墙体的承重和建筑主体的重量会不断的增加,地基和墙面的承重力增加,所需要的水电管道和劳动力都会相应的增加。所以,在工程施工项目中,合理运用结构设计优化措施,可以为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了更多的有效运用率,也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的预定的状态。也是提高了施工企业的利润,也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有效的措施。
2关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
        2.1结构手段要完备
        整个建筑结构设计全过程里,一定要注重的原则就是保证完备的结构手段。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一般需要应用到许多的建筑材料和设备,所有材料和设备等结构、性质等会对建筑物之后的运用影响较大。因此,想要让建筑更为完备,合乎居民要求,进而在设计建筑基础性结构时,一定要运用有关适配手段,将建筑结构的设计合理完善。例如,建筑结构设计的全过程里,一定要将温度的影响和建筑结构组建的延展性等充分考虑到,从而将建筑结构设计合理完善。此外,建筑结构设计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看重建筑工程的薄弱项,遵照施工具体实况,运用对应的合理手段,将建筑结构的设计逐步完善。理所当然,整个过程运用的手段一定要合乎有关规定,按照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等原则,深入完善建筑结构,确保建筑结构的职能能够常规化发挥,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只有建筑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才能确保人们居住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2基础方案要合理
        设计建筑结构的时候,需要拟定好建筑方案,对于建筑方案的科学性和建筑结构的质量紧密联系。整个建筑方案拟定的具体过程中,一定要整体思考多类别制约因素,例如气候条件和建筑周遭的环境、地质条件等等,遵照具体的需求拟定基础性方案。拟定建筑结构的基础性方案之前,一定要将建筑施工地的调查报告完备,利用给出的结果作为依据,尽可能将地基效用发挥出来。建筑物的运用全过程里,地基作用显著,地基也会随着建筑物的运用形成一定的变形,因此拟定基础性方案的时候,需要充分思考到上述诸多因素。此外,设计方需要对整个建筑实施整体性分析,特别是建筑物上部结构和负荷,遵照分析出的结果改进基础性方案,从而提升基础性方案的科学性,确保整个建筑物设计的质量和整体效益。
3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内在联系
        3.1结构设计为施工技术选用提供可靠依据
结构设计为选择施工流程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如果结构设计出现问题,选择施工过程就会有偏差,导致土木工程施工结果与设计规划不一致。

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技术落实不到位,施工容易增加事故,延误工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2设计方案需要依靠施工技术转化为具体成果
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设计者对项目现场进行深入的现场勘察,将数据与调查结果和历史数据相结合进行建模。按照标准化设计的原则,在施工过程、工期、成本、人员安排、施工管理、技术设备应用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工作。为了获得更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保证施工环节的顺利衔接,优化开发资源配置,尽量避免设计变化,充分发挥结构设计的主导作用,为后续施工的顺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现有的土木工程建设技术更加先进,能够更好地完成施工成果的转化,准确实现设计方案,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4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探析
        4.1准确计算出房屋建筑结构
        地基的基础结构设计不严谨,导致地基的安全性能欠缺。首先,业主应强制要求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对房屋建设项目进行地质勘查,要知道更准确的勘查数据。然后,设计师在知道了地基基础信息后,要严格按照科学计算方法准确计算项目结构基础的承载力。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使用地面替换垫设计时,设计人员还需要更改地面替换层的厚度。保证科学计算后的数据得承重力的准确性、可行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后在计算项目结构的承重力时,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整体项目的安全。
        4.2加强沟通和交流
        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之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师应与投资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与投资者进行具体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弄清设计方向,掌握建设项目的具体设计要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设计师应主动向投资者询问其联系方式。当建设项目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征询他们的意见,以免对建筑结构的设计造成盲目性。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该建筑项目的基础,在此之前必须了解该区域的基本用途,并了解整个建筑工地的地面条件。设计师是整个建筑结构设计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工作潜力,设计师应定期召开不同建筑部门的会议,阐明不同部门的不同工作职责,并确定部门之间的工作。避免重复工作内容,并尽可能提高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5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协调的具体措施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设计单位出具的图纸内容与实际施工存在一定偏差,难以满足施工要求。比如基础梁筏的地梁设计,高度参数要一致,保证图纸美观。但在实际施工中,纵筋配置完成后,相同高度的地梁宽度会增加超过标准值,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施工问题。对此,施工方应与设计方保持良好沟通,进一步明确设计意图,如实反馈施工环节中的问题,努力共同协调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在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阶段,相对容易更改设计图纸,不需要暂停施工,自然不会造成工期延误和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设计单位出具的图纸内容偏离实际施工,难以满足施工要求。例如,基础梁筏的地梁设计,高度参数必须一致,确保图纸美。然而,在实际施工中,肋骨配置完成后,同一高度梁的宽度会超过标准值,导致一系列施工问题。在这方面,施工方必须与设计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进一步说明设计目的,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诚实反馈,努力协调解决各种难题。在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阶段,改变设计图纸相对容易,没有必要暂停施工,当然不会造成延误和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结束语
        综上,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施工单位需结合工程实际要求,采取合理方式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注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以此发挥出施工技术的最大应用效益,保障工程的高质量完工。
参考文献
[1]高瑞,汤超伟.浅析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J].四川水泥,2019(12):73.
[2]李坚.浅析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J].居业,2019(09):30-32.
[3]吴成.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探讨[J].智能城市,2019,5(07):100-101.
[4]王雄峰.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2):56-57.
[5]王赵鸿.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2):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