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解析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5期   作者:  黄睿
[导读] 在工民建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其中最为主要的材料,其质量直接对整体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黄睿
        成都市武侯区住房建设和交通运输局, 四川成都,  610046
        
        摘要:在工民建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其中最为主要的材料,其质量直接对整体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就目前国内工民建工程来讲,在各施工环节还有一定程度的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这对工民建工程的整体工程质量十分不利,甚至还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由此,笔者先是以工民建工程发生混凝土裂缝的危害性为突破点,进而对其形成裂缝的成因作了深入地剖析,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裂缝的控制措施,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措施
        引言
        在现代建筑施工工程中,钢筋混凝土作为极为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在各种施工建筑领域,并对各种施工建筑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许多建筑施工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大多都是混凝土裂缝所致。为此,要想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就要对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原因进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防止施工建筑出现裂缝,并对后期裂缝进行修补处理。
        1工民建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
        1.1混凝土收缩原因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得知,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主要产生原因是混凝土收缩。对裂缝分析得知,混凝土中含有的水分通过大量蒸发以后,就会出现收缩情况产生混凝土结构裂缝。通常钢筋混凝土建筑内部抗拉力强度出现反差以后,就会使混凝土结构收缩应力产生适当变化,引发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当前,较为常见的收缩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中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中最为常见的裂缝是干燥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发生在早期建筑使用过程中,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内部因未能予以完全硬化而产生裂缝,与外部环境引发的钢筋混凝土裂缝毫无关系。温差裂缝通常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硬化以后,因内部温度急剧变化而出现的裂缝。塑性裂缝则是受环境因素影响使得混凝土表面大量失水,从而引发的裂缝。
        1.2材料问题
        (1)石子等用料含泥量如果超出允许值,并且石子等用料级配不正确,就会使得混凝土收缩性变强,在这种情况下,就易于引发开裂。(2)混凝土制作环节没有严格控制用水量,随意向其中添加水分,致使用水量过多,收缩性变强。(3)所用的掺和料未按要求进行添加,致使掺和料的实际占比较多,从而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4)选择的水泥品种不正确,在选择所用的水泥品种之前,没有充分考虑构件的用途与使用环境等因素,而是随意选择水泥品种,使得所用的水泥收缩型较强,且未采取适宜的应对策略。(5)水泥细度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水泥如果细度愈细,且本身的早强性愈强,则愈易于引发混凝土开裂。混凝土如果强度等级愈大,则收缩性愈强,从而易于出现开裂现象。(6)未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调整配合比,而是仅凭经验来确定配合比,致使混凝土和易性没有达到要求,加强了收缩性。此外,配合比中确定的膨胀剂占比较高,也加大了开裂风险。
        2工民建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2.1强化施工材料的控制
        (1)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对所使用到的材料加以管理和控制,无论是材料的技术选择,还是性能等方面均需严格按照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来进行实施和使用;同时,还需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对所使用的材料加以调整和优化,尽可能避免由于材料问题而引发裂缝。(2)当材料准备工作完成以后,施工单位还需进一步强化材料的控制,尤其是对骨料、水泥等的配置应当具备科学合理性。(3)强化外加剂的使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的使用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来添加一定量的外加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材料质量,确保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尽可能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2控制温度与施工质量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想降低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概率,就要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过改良初级料的配比份额来控制混凝土温度。在天气炎热时,需要对混凝土浇筑工序做好散热措施,并使用冷水管对混凝土浇筑层进行散热,以便用凉水带走混凝土多余热量;在天气寒冷时,需要对混凝土设计提高强度,防止混凝土出现热胀冷缩现象。根据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90%的混凝土裂缝都与施工质量把控不严有着极大关系。为此,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监督管理,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实际施工配比与设计配比相吻合。待施工结束以后,施工人员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养护,确保混凝土能够正常使用,对混凝土存在的病害做好相关防治工作。
        2.3施工管理
        (1)所用的模板须表面平整、结合紧密,以使构件形状规整。在拆模之前,要检查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拆模的要求。(2)运送混凝土时,需做到不破坏混凝土的和易性,并避免出现离析现象,运送过程要注意防雨、防寒,运送的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影响施工的连续性。(3)混凝土从搅拌至入模的时间如下:如果气温未超过25℃,则在90min以内;如果气温超过25℃,则在60min以内。此外,必须保证搅拌时间充足,以使掺合料之间能够充分的拌和。(4)浇筑前需查看模板支撑是否牢固、钢筋位置与数量是否正确、管线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等,确认合格后,才允许浇筑。在浇筑过程当中,间歇时间需符合有关要求。对于大面积浇筑的地面,需进行二次抹面操作。(5)对于高空浇筑,需采取溜槽下料的措施,以防止出现离析现象,并且要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以不超过40cm为宜,振捣棒必须插到每层的最底部,下层振捣密实后,才允许浇筑上层。(6)养护是避免出现裂缝的关键环节,故此,在浇筑结束后,需安排专人来实施养护,以防止出现脱水现象。通常情况下,养护时间为7d;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可适当延长。
        2.4强化混凝土施工设计
        对于工民建工程来讲,施工作业人员在对混凝土施工进行设计时,应当结合当地气候、地质等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对混凝配合比加以选择,不断提升整体工程抗应力的平衡性。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施工时,还需对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加以选择,确保其完全满足工程设计施工的实际要求和规范,有效地避免由于其厚度过大而发生裂缝问题。此外,在具体的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还需科学合理地设置一定的后浇带及伸缩缝,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增强整体混凝土结构,使其水化热的散热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从而有效地避免由于混凝土内部结构温差过大而发生裂缝问题。
        2.5注重施工材料与混凝土配比
        由于公路、桥梁、楼房等建筑物用途不同,混凝土配比要求也存在较大不同。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用途,科学合理地选择混凝土强度,并为其配备相对应的水泥品种型号,同时选择配比优质的砂石石料,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外加剂,在确保施工企业建成的建筑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的同时,减少水泥使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属于较为常见的施工现象,由于混凝土裂缝产生因素过于复杂,要求施工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时对可能存在的混凝土裂缝因素予以充分考虑,确保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依照施工设计图纸要求,严格掌控好混凝土各种材料配比。在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同时,还要对混凝土质量予以控制,以此提高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施工质量,确保后续施工工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沈乃湾.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防治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7):120-121.
        [2]齐尚辉.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205.
        [3]郭文斌.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预防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000(02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