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节水型社会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第5期   作者: 许燕
[导读] 本文对创建节水型社会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许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水文水资源管理中心  新疆塔城834601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对创建节水型社会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社会;节水;管理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因而要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实现外流域调水,同时要加强全社会的节水工作,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节水含义
节水旨在使水资源发挥出最大利用价值,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水资源不是无限的,若无长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则在无节制开发利用下,水资源终有一天会出现短缺甚至枯竭现象,这对我国的整体发展是较严重的打击。节水的核心在于计划用水,只有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计划用水管理模式,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发展,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的完好性。
二、构建节水法规体系
1、加快节水立法进程,尽快构建节水法规体系。虽然一些地区在水法建设方面已形成了较完备的体系,但节水法规建设还不完善,致使节水管理难以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因此,要以制定《水法》配套法规为契机,加快节水立法。
2、提高节水立法质量,增强法规可操作性。在节水立法中,要高度重视立法质量,既要使法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完整性,又要解决法规间的衔接问题,使法规符合区域水资源实际情况,突出地方特色,真正保障全社会节水工作的开展。
3、严格执法。只有严格执行完善的法规,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节水工作中,要严格全面执行节水法规,认真落实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节水,不断提高节水工作的法制化管理水平。同时,根据地区节水实际需要,安排必要的执法检查,查处非法取水、无证取水、越权发证等行为。
三、建立节水管理机制
1、转变思想观念。由于职能还未完全到位,所以,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坚决摒弃狭隘的节水观念,树立节水服务全社会意识,本着对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配合计划、经贸、财政、建设、农业、物价、环保、质监等部门,履行水法规定职责,形成全社会节水工作“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分部门落实”的管理格局及运行机制。
2、建立完善节水管理体系。建立计划用水管理机制、节水“三同时”管理机制、用水定额管理机制、“以水定供、以需定需”决策机制、节水产品和节水技术认证机制等工作机制。在具体工作中,首先,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或办法,使管理机制规范化、具体化;其次,抓好示范推广。各项节水管理机制的实施要遵循“由点到面、先示范后推广”原则,积极稳妥开展;最后,注意发现实施中的各种问题,及时总结,不断改进。引导全社会按已颁布实施的节水管理制度或办法开展节水工作,并在实施中注意总结改进。
3、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的节水管理队伍。近年来,各级节水管理部门积极探索节水技术和管理手段,因地制宜开展节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许多方面,仍难以适应新时期节水工作要求,特别是目前松散型管理模式,只能进行宏观管理,不能进行具体指导,不能承担新水法赋予的职能。因此,必须抓好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责任,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责任和措施到位。另外,要加强对现有节水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节水管理需要。
四、抓好重点节水措施
1、农业节水。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74%,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工作重点。

农业节水,要转变以粮为主的农业生产观念,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保证粮食安全前提下,减少水稻、小麦等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要彻底改变过去的漫灌方式,推广科学的节水灌溉制度与灌溉技术,大力推广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结构节水、管理节水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技术管理节水。
2、工业节水。工业节水要按“调整改造存量、优化控制增量”原则,加快现有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加大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包括电力、化工、造纸、冶金、纺织、机械等,将节水纳入工业生产指标体系,实行行业用水定额管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要根据水资源分布及承受能力,合理控制和优化布局,确保工程建设与节水设施同时设计、施工和投产。
3、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要大力发展和推广使用生活节水设施与器具,提高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加大城镇供水系统改造与配套建设,努力降低管网渗漏率。公园绿地和市政建设用水,必须安装节水龙头与设施,优先使用再生水。通过实施各项节水措施,实现生活用水略有增长、工业用水缓慢增长、农业用水逐步减少、总用水量总体稳定的目标,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4、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要选择具有代表性与示范性的试点,加强建设指导,提高试点地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实现“城乡一体化,水权明晰,以水定产,优化配置、合理水价、用水岛效、中水回用、技术先进、制度完备、宣传推广”目标要求,以此促进全社会节水工作的开展。
五、完善基础工作
1、完善节水数据库建设。准确合理的基础数据与规划方案是各级政府及领导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抓好供用水调查统计、水平衡试验、用水定额指标监测等基础工作。尽快完成水资源评价,为科学实施全社会节水规划提供依据,全面指导节水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注重科技创新,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工农业和城镇生活节水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积极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不断提高节水工作的科技含量及管理水平。
2、做好水平衡试验。水平衡试验是促进企业节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计划用水及定额管理的依据。各市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水平衡试验工作,克服盲目乐观、麻痹松懈、消极畏难心理,扎实做好水平衡试验监督协调工作。完善工、企业水平衡试验实施办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全面推进水平衡试验工作的开展。
3、实施全社会节水规划。因一些地区缺乏系统的节水规划,节水工作的开展受到很大制约。要尽快制定面向全社会的节水规划纲要与技术细则,抓好开展全社会节水规划工作。节水规划要以区域水资源与水资源供求计划为基础,坚持政府、市场行为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要强调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科技成果含量,使规划具有全面性、先进性、可行性、指导性。
六、加大节水宣传及投入力度
1、节水工作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涉及各行各业、各个方面,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尽管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在加强节水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水资源意识、水危机意识、水商品价值、惜水、节水、护水意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水资源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大力宣传节水方针、政策、法规,特别是要加强新水法和节水典型经验的宣传。同时,要建立健全节水工作的社会监督体系,组织公众多形式、多层次地参与节水工作,不断提高节水宣传质量及效果。
2、要加大节水投入。节水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应采取政府投资为主,全社会共同分担的投资政策。一方面,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在节水管理、节水技术研究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合理水价形成机制与节水投入机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达到节水目的。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加大节水投入,确保节水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芙蓉.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J].江苏水利,2015(02).
[2]梁建义.创建节水型社会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措施[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