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常见病害成因及养护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7期   作者:高凯
[导读] 公路桥梁养护是一项长期工作,
        高凯
        北京路桥瑞通养护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市大兴区 102600
        摘要:公路桥梁养护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专业人员针对桥梁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和养护,以提升桥梁的质量,保持其承载力,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保证整体桥梁的正常使用。桥梁养护单位应加强专业的技术,强化专业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公路桥梁交通不断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公路桥梁常见病害成因及养护管理措施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公路桥梁;常见病害;成因;养护管理;措施
1 引言
        当前公路交通四通八达,私家车辆的不断增加,桥梁已经是现在公路交通的主要设施之一。桥梁必须加强病害管控。任何问题都不可马虎大意,否则将会给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结合以往的桥梁病害处治经验进行分类总结,形成完善的治理体系。同时要提高对桥梁日常保养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公路桥梁的正常使用。
2公路桥梁常见病害成因
        2.1 桥面病害
        公路桥梁在投入运营使用后,由于桥梁需长期承载大量车辆,极易造成桥面沥青出现松散的情况,从而导致沥青吸附力不足,若不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将会造成桥面出现坑槽现象,对桥梁沥青铺设带来严重损害。沥青铺设紧密度不足、未有效清除沥青杂质、未按设计图纸开展沥青铺设作业以及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等,均有可能造成桥面坑槽现象。桥梁在车辆行驶长期作用下,用于连接空心板所需的铰缝混凝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影响其承载效果,从而造成桥面发生纵向开裂。除此之外,用于承载桥梁的桥墩,其墩台顶部位置由于长期承受竖直方向的作用力,也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下降,从而发生横向开裂。桥面的伸缩缝是整体桥梁结构中较为薄弱的部分,若长期承受车辆重力或各类气候因素影响,则会产生伸缩缝两侧混凝土抗压能力下降、伸缩缝锚固部分松动等诸多问题隐患,从而导致伸缩缝逐步失去使用效果。
        2.2 裂缝问题
        桥梁结构混凝土在运营期间产生的裂缝是病害中最常见的,而结构裂缝会对结构的安全产生影响。裂缝分为结构裂缝和非结构裂缝。结构裂缝的产生主要是外部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的分布和荷载大小有关;非结构裂缝的产生是因为结构在变形受到限制时,内部会产生自应力,当自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值时就会产生裂缝。引起混凝土结构产生自应力的因素有:温度变化和结构材料自身的收缩徐变。
        2.3 钢筋锈蚀
        较为常见的隐患还有桥梁结构内钢筋表面发生锈蚀。作为桥梁承载力的重要受力部件,钢筋一旦出现腐蚀,将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改变内部结构的性能,承载力大大降低,出现桥梁质量隐患,车辆安全无有效保障。由此可见,这种问题在日常维护和保养中要引起相关人员高度重视。第一,为了避免结构主体钢筋出现腐蚀,通常情况下,桥梁结构表面都要经过特殊处理和保护层厚度要求。但是由于长时间未维护,表面的保护膜被破坏,钢筋表面与空气接触产生反应,表面被氧化。第二,环境问题也是诱发腐蚀的关键。由于气候环境日益恶劣,酸性物质增加,在这些元素的作用下保护层被腐蚀。“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的腐蚀点,都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变化,切不可忽视。钢筋主体的腐蚀,会给混凝土带来较大的影响,导致其表面产生裂痕,外观被破坏,钢筋表面氧化后,断面面积变小,抗弯强度变低。最终影响其主体结构受力变化,导致桥梁出现安全隐患。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


3 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措施
        3.1 桥面病害处理方案
        公路桥梁桥面的病害处理,应加强重视桥面的铺装作业,对于不同结构的桥面,开展相应的铺装措施。例如,混凝土结构的桥梁,其桥面抗渗透能力以及抗腐蚀性能较差,因此,此类桥梁桥面的铺装工作应结合工程地点外部环境因素,构建科学、完善的桥梁排水系统。此外,若桥面已出现裂纹现象,应在裂缝部位灌满混凝土泥浆,或者立即清除病害部分,并进行重新铺装。桥面沥青若出现裂缝、麻面等情况,可以采用封浆混合料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例如,桥面沥青出现4mm左右的裂缝,可以采用加热沥青对其进行补修,若裂缝超过4mm,则可以在加热沥青中添加粘和性材料开展修补工作。公路桥梁伸缩缝出现病害时,应及时清除损坏的锚固混凝土部分,并对其进行重新灌注,从而保障伸缩缝的稳定、牢固。此外,应定期对伸缩缝开展清洁工作,有效清除其内部杂质,并定期检查伸缩缝橡胶条,若出现脱落现象,则应及时更换新的橡胶条,从而保障伸缩缝的正常使用。与此同时,应尽量避免桥梁防撞墙结构的损害,对于已损坏部分,应采用适当材料对其进行更换,若出现钢筋外露现象,则应对外露部分涂抹泥浆,避免加深结构损坏。
        3.2 裂缝修补加固处理
        常见的裂缝处理技术主要有表面修补技术、填充技术、注浆修补技术等等。表面修补主要针对较浅的裂缝予以处理,就是采用水泥浆、环氧胶泥等材料首先对裂缝实施涂抹,然后再以油漆、沥青等覆盖表面,最后再对表面采用玻璃纤维覆盖,阻止水汽、化学物质、二氧化碳等物质进一步的损坏,防止裂缝延伸。填充技术主要用于裂缝面积较小的情况,就是以树脂胶结物和水泥浆注入裂缝中,从而对裂缝病害实施修复。注浆修补主要是针对较深的、对结构完整性有影响的裂缝或有抗渗要求的裂缝,施工原理是通过加压设备将水泥材料、环氧树脂等胶凝材料压入裂缝中,在打入裂缝中的胶凝材料凝结、固化后与原结构形成整体,能够防止不利物质进入裂缝,抑制裂缝的进一步发展。
        3.3 钢筋锈蚀处理措施
        在桥梁的施工环节,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因此施工企业要提高重视,做好施工前的选材和质量检查,同时在工程完成后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质量验收。钢筋结构性不合格,会给公路出行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公路正常运营时,要制定科学的养护计划,随时查看结构表面是否出现腐蚀。一旦发现混凝土裂痕脱落、钢筋发生腐蚀时,应及时找出问题诱发原因,同时要及时进行修复保养,以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3.4 构建高水平桥梁养护队伍
        桥梁养护工作需要养护人员具有专业知识储备和相应的检测和维护的经验,为提高养护的质量,应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桥梁养护队伍。在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养护单位的养护范围、桥梁数量和状态等决定养护工程师的数量。不同等级、复杂程度的桥梁,养护的工程师等级不同。建设队伍前,应对辖区内部的桥梁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再进行工程师的配备。在工程师和养护队伍设定完毕后,应禁止将工程师随意调配到其他辖区内进行辅助工作,工程师应保证本区域工作的完成情况。养护单位应为养护人员制定工作制度,对每位工程师的具体任务进行排列,规定养护期间的实际操作和工作职责。养护人员应定期对自身负责维护的桥梁制定工作报告,对桥梁中存在的问题、具体的养护过程进行如实汇报,贯彻施行养护作业。科技不断进步,桥梁养护的相关技术不断提升,因此,应提高养护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
4 结束语
        公路桥梁施工质量既关系着人们的日常出行,也关系着经济发展,所以务必要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避免出现各种病害。基于此,本文总结了公路桥梁施工的常见病害及养护处理技术,就是为了提供给相关从业者,引起施工人员的充分重视,以便更好保障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倪青 . 高速公路桥梁病害维修加固策略[J]. 四川水泥,2020(6):60.
[2] 贾志鹏 . 高速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养护对策[J]. 砖瓦世界,2020(16):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