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周周
沈阳煜森联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会对其质量、安全、造价等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现今建筑形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建筑施工项目也愈发复杂,因此需要做好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的优化,以此来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及控制,推动建筑工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施工。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管理
引言:
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需要保证其各个施工项目能够按照施工方案的内容来规范施工,以此来避免在工程中留有质量隐患。为此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要求等来制定完善的技术方案,确保各个施工环节可以按照方案内容来落实。同时需要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来做好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控制,避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疏漏情况,这样也可以减少在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隐患,为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益提供保障。
一、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的措施分析
1、桩基施工技术
目前,国内桩基技术主要包括灌注桩技术与管桩技术。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混凝土管桩由工厂制造,每一根管桩在出厂前都经过了多道程序的检查,强度高,承载力强,抗弯性高,比灌注桩施工更易实施机械化施工,且管桩吊装方便、接驳迅速,施工速度高,在施工中又不会产生污泥、废水;但采用锤击法沉桩,噪音与振动较大;混凝土灌柱桩在施工时则不会产生噪声与振动,也不会造成地面隆起、侧移,还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实际桩长、桩径、桩顶与桩底高程,加大承载力;灌注桩可适用于各种软硬岩层、土体,灌注桩的配筋率也低于管桩,施工设备也较为于简单、轻便,但施工工艺复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现场实际条件选择桩基技术。
2、深基坑支护技术
目前高层建筑项目不断增多,因此在基础施工中多数为深基坑形式,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安群,会针对深基坑形式来采用支护技术,防止深基坑出现滑塌的现象,同时支护技术所具备的加固、保护作用也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建筑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在建筑工程可以应用卜鲁姆法、盾恩法、相当梁法等极限平衡法进行基坑设计,应用弹性支点法解决变形问题,还要应用有限元法,让平面、空间、土体与结构共同发挥作用。常用的基坑支护结构有放坡、土钉墙、重力式水泥土墙;支挡、拉锚式围护墙;拉锚式支锚体系或内支撑支锚体系。在非软土地区,一般采用复合土钉墙;在软土地区,需要以水泥土搅拌桩进行支护。
3、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施工主要是按照拼装方案进行安装施工,对于模板需要检查其内侧是否平整、干净,防止其影响混凝土表面的形态。在模板安装时需要注意规定的施工顺序,避免出现安装错误的情况,对于安装完成后的模板工程应检查其拼接处是否存有缝隙,并对不符合规格要求的模板进行处理,避免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出现漏浆、冒浆的情况。同时在模板工程完成后应检查其结构整体的稳定性,确认工程是否达到建设质量标准要求,为建筑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4、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主要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与寿命。现代混凝土技术包括大体积混凝土技术、高强混凝土技术、钢管混凝土技术、型钢混凝土技术、免振捣混凝土技术、清水混凝土技术、预制混凝土技术等等。国内建筑施工主要采用现场湿浇,搅拌混凝土后在施工现场即时进行浇筑,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是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浇筑是其主要的施工部分,目前在施工作业中主要采用的为分层浇筑施工方法,在浇筑过程中需注意保证施工的连贯性,并采用边浇边捣的方式进行作业,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密度及强度。
在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保证振捣的均匀性,可根据建筑工程的建设标准及混凝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振捣,在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后进行养护作业。
二、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分析
1、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
制度保障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并且在规章制度的规范下能够避免在管理工作执行的过程中出现职责混淆的问题,在极大程度上加强管理工作的执行效力。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应针对工程的施工内容、技术、流程、材料、人员等进行全面的细化,确保规章制度可以覆盖到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在制度基础上使管理工作的实行能对各项施工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及规范,并推动建筑工程管理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工程的施工水平。
2、优化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目前许多新型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都可以应用到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其可以突破传统管理模式所存有的局限性来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效果,并有效的对工程施工中存有的质量问题进行查验及处理。例如,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可以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加强对施工的控制,此种管理模式能够利用闭合式的循环管理环来对施工中存有的质量隐患问题进行检查、识别、分析及处理,有利于对质量控制的执行效果进行强化,并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对质量问题进行处理,为工程的施工效率提供保障。
3、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可以通过融入现代化技术来创新其管理方法,通过技术创新能够对施工中存有的质量问题进行更为高效的检查及判断,为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目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及应用,其高效的信息处理效率能够更好的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类信息进行统计、收集、管理,使各项信息条目更为清晰、明确的展现出来。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的进行技术创新来使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现代化管理要求,例如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BIM技术可以根据工程设计及施工参数来进行建筑模型的构建,并且通过BIM技术与4D技术的融合可以进行施工过程的仿真模拟,这样可以检验施工流程、施工技术是否科学合理,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控制的实行效果。
4、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控
首先,对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对于建筑工程所采用的材料需要通过抽检现场试验的方式来确认其各项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确认其各项指标满足规定后方可入场使用,通常在质量检验中对于抽检的材料需要保证其样本具有代表性,避免存有质量缺陷的材料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并根据材料的性质特征来选择适用的保管方法,防止因储放环境影响材料的性能。其次,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管控,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进行检验,确认其是否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来进行作业,对于不当的技术操作行为需要及时的纠正,明确建筑施工流程、工序,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关键施工环节及隐蔽工程需要进行重点的管控,减少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风险。
三、结语
目前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施工技术及工程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地完善,为此还需对针对工程实际情况来优化及改进建筑施工技术方案,并对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进行细化,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水平进行全面提升的目的。上文对建筑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简单分析,提出了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及要求,并研究了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以此来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控制,使工程建设质量、建设效率、施工安全等得到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曲凡柱.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与管理关键分析[J].居舍,2019,000(035):P.70-70,76.
[2]许伟伟.建筑施工技术及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思考[J].城镇建设,2019,000(011):47.
[3]陈志翔.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v.30;No.468(16):37+39.
[4]陈建国.浅析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的优化管理[J].名城绘,2019,000(004):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