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MEA方法的供应商评价与管控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范雯
[导读]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变革,供应商评价和管控已不仅局限于
        范雯
        天津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300300
        摘 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变革,供应商评价和管控已不仅局限于产品质量的好坏,更注重供应商综合管控风险的能力。公司在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及日常管控过程中也应重点关注直接影响生产过程、在道运行和品牌信誉风险,如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评价客观性风险、交付准确性风险、现场质量和服务风险等。为更有效的管控供应商的风险,将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方法运用于新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供应商日常管控中,通过识别供应商风险,分析风险产生原因和影响,管控不接受的风险,要求供应商实施整改,降低由于供应商的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关键词:FMEA 供应商 风险防控
        引言
        供应商风险管理是公司日常管理运行中的重要部分。目前公司对供应商风险管控较薄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供应商评价准则和方法单一,针对供应商风险的评价不全面;第二,供应商日常风险管控针对性不强;第三,供应商风险管控工作没有标准化,未建立完善的供应商风险库。因此,采用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的方法着重于针对供应商不良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出供应商较大的风险因素,在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控过程中重点关注,采取措施,降低由于供应商的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1 FMEA概述
        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是一种用来确定潜在失效模式和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措施用以降低或消除失效发生的分析方法。
        FMEA分为四个阶段展开分析活动:一、建立FMEA小组;二、识别风险;三、风险评估(确定S、O、D值,计算RPN值);四、制定管控要求;流程如图1所示。

        在供应商管理中运用此方法是通过识别供应商已知或潜在失效模式,分析失效模式的起因、机理,通过严重度S、频度O、探测度D三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估,计算风险顺序值RPN(Risk Priority Number),即:RPN=O×S×D;最后对需要管控的风险制定管控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原则:按RPN值大小进行排列,风险顺序数RPN<100的供应商失效模式为可控,继续保持即可;风险顺序数RPN≥100或D\O≥9供应商失效模式为不可控项,需要采取控制措施;RPN≥200高风险项,需要暂停准入或采购;S≥9为K.O项,不予通过。
        S、O、D的取值标准如表1所示。

        2.1 FMEA在供应商评价中的应用
        2.1.1FMEA分析
        供应商评价阶段运用FMEA分析时,需要在评价过程中收集供应商存在问题的项目。根据公司供应商评价准则在对提供关键物料的供应商A进行准入评价时,得到供应商A评价问题(失效模式),根据S、O、D的取值标准及控制措施制定原则,由FMEA分析小组进行失效分析并进行S、O、D打分,得到供应商RPN值及排序及控制措施,如表2所示。

        2.1.2 FMEA分析结论
        供应商A在依据评价准则进行评价为有条件通过,结合FMEA分析评估,并根据设定控制措施原则,供应商A在评价初期因FM10失效严重度分值为9,判定为K.O,不予通过。
        2.2FMEA在供应商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2.2.1收集信息
        供应商B是公司合格供应商,收集该供应商上年度供货状况,包括交付情况、产品进货一次交检情况、历史质量问题发生和响应情况等。主要收集包含以下信息:
a)上年度资质变更,未在公司内部备案更新;
b)该供应商上年度产品进货260批,其中23批不合格,合格率89%;
c)该供应商上年度发生现场质量问题2项;
d)该供应商上年度交付及时率93%;
通过整理收集供应商B上年度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合计扣分25.5分,评定结论为C级供应商保持供应资格。
        2.2.2FMEA分析
        将该供应商B的扣分项点作为风险分析的失效模式,进行FMEA分析。评估该供应商风险程度,是否需要进行风险管控,制定控制措施,要求供方进行整改,达到供方日常管控目的。

        2.1.3 FMEA结果分析
        供应商B在依据年度绩效评价准则进行评价为有条件通过,结合FMEA分析评估,并根据设定控制措施原则,供应商B在虽然绩效评价结果为保持资格,但因FM2和FM5的RPN值均≥200属于高风险项,需暂停供货,要求供应商整改,需验证措施和整改效果有效,才予以供应商B恢复供货。同时公司内部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减低风险。
3结论
        通过FMEA方法在供应商评价及日常管理中的运用可以看出,FMEA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评价体系,避免了因评价维度单薄可能将高风险放过的可能;同时,FMEA具有针对性更强的优点,能够针对关键的少数展开改善;最后,结合每个供应商FMEA分析,逐步搭建供应商管理失效模式库,该模式库能为供应商管理工作标准化提供更充分的依据,从而帮助供应商进行改善,增强供应商供货保障,提升公司内部供应商管理有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