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 叶必承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叶必承
[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文化逐渐进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对各行各业的生产作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其中之一。

        海南省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010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文化逐渐进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对各行各业的生产作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其中之一。现阶段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标准越来越高,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将地域文化有效的结合到景观设计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并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
        这些年,随着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海南地区城市建设逐渐工业化,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出现了缺乏地方特色、城市记忆断层遗失等情况。各地政府倡导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地域文化,应用合理的建设方法维护文化遗存,形成有辨识度的可持续性发展。城市园林项目是保护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地域文化也丰富了园林景观的内核,使得园林景观更具历史传承价值。
        1 地域文化概述
        地域特征的概念主要体现在地域空间,不同的地域都有不同代表该地域的文化符号、文化代表,这种地域文化可以表现在自然要素上,例如海南的玳瑁岛、蜈支洲岛等等,还有一些表现在人文要素上,比如海南八音器乐等等,在这两者因素的作用下让海南地域文化具有了其独特的整体性、人文性和区域性。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是千差万别的,而针对海南地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就需要根据海南的特殊来进行良好的设计,体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地域标志,体现出当地的特点,该特点可以表现为历史、社会、自然等多个方面。在建设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来考虑,园林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目,不仅要学习建筑设计的基本技术,了解相关材料知识、建筑材料,而且设计规范和表达情感等“设计”内容也是不能忽视,客观分析当地文化环境的方法,从中寻求园林建筑设计的契机。
        2 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
        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渊源深厚,关系密切。地域文化包含着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影响着我国风景园林的发展,让三维空间演化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维度,成为景观设计的文化基础。园林景观长期与高艺术价值的文化融合,园林景观设计产生地方特色,最终形成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同时,园林景观中的文化景观也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是地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和展现形式。
        3 在地文化融入景观的意义
        3.1 文化传承与创新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认同度很低,对城市的了解,更多的是商场、游乐园、地标建筑等,但只通过这些是无法真正了解城市的。对于城市,应从历史和文化层面来解读,并结合现代的变化和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回顾历史,就能发现在城市景观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能够承载文化的景观少之又少。应用景观传承文化,挖掘景观背后的文化价值,依托景观载体,进行文化传承,能够在实现园林价值的同时,传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
        3.2 地域性符号的应用
        每个城市在特有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因素的影响下,会衍生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产物,成为具有城市历史意义的代表性符号。这些产物可以是劳动工具、生产用具、语言、文字、服饰、饮食等各种形式,这些特有的语言、图形符号及地方色彩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相较文字能更直观地传达丰富的信息。将地域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并转化为具有独特辨识性的视觉符号融入环境景观中,对在地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4 地域特征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
        4.1 历史人文的影响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历史的因素,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应该着重参考融入的一个因素,以未名湖为例,未名湖所代表的更多的是北京大学的历史发展,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融入了很多北京大学发展的特色和历史文化,让未名湖更加具有北大色彩,景观也就更加吸引了很多想进入北大学府的学子。园林景观设计人员也需要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来建设园林景观,设立一些英雄人物雕像、建设一些人文景象的模型等等,增加园林景观的色彩,展现当地的历史文明,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这个内容可以换掉吗,扯到北京大学,换到海南的内容,有点别扭)
        4.2 场所因素的影响
        场所因素主要代表的就是城市园林设计中的人文建筑、植物,花卉、广场、道路等等,在建设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建设场地的主要地形,根据地形的特点来分配植物、建筑、道路以及山水的分布,创造合理的设计方案。园林景观设计本身应该顺应地势的具体走向,也就是说如果面对山地景观就需要考虑保护山体植被,并且利用山地设计更具有特色的山水。在面对平原景观的时候,应该将平原的机理考虑在内,使用当前拥有的资源来开放对应的空间体系,使用平原地形创造出辽阔的视野。场所因素对于园林景观设计而言是帮助并不是阻碍,设计人员一定要以场所为研究方向,提高园林建设的质量。
        5 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策略
        5.1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研究古代园林能够发现,景观的设计和建造都是以人为本,如为了满足人们的观感需求,景观设计选择种植人们喜爱的植物,进而使其能够欣赏景观;建造的建筑兼顾保护功能、景观功能等,这些全部都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能够增强人们的幸福感。现代化园林缺少人文关怀,没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于资源有限,比如缺乏相应的古树木,因此园林并不是在建造之初就必须考虑文化传承、科普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中原本寻常的植物和建筑价值也不断提升,能够为后人带来更多的体验。园林景观设计应从细节入手,比如步道系统和指示牌系统等,满足人的观赏需求、锻炼需求以及学习需求等,通过步道和植物景观的有机结合,同时利用指示牌介绍,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做好污染问题的防范和应对,比如污水收集系统等。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对空间和结构等的改善,通过生态维护以及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形成城市文化空间格局,打造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和谐共处的空间。
        5.2 与自然环境特点相结合
        在建设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充分的研究园林设计周边的生态、自然环境条件、该地区的天气状况,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不要对当地的样貌和地形进行太大规模的改变,防止园林失去了当地地形的优势。以天气因素为例,园林景观在体现自然环境特点的时候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如果当地的气候较为炎热,就一定要选择一些能够抵抗炎热的植物,防止因为天气过热而造成植物死亡,如果天气多雨就需要选择一些防水能力强的植物。除此之外,自然环境特点还需要与当地的植物相符合,在建设的过程中尽量采用当地的动植物,以地区为例进行划分,在北方城市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就需要以针叶植物为主要种植植物,在南方地区就需要多多选取阔叶植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保证园林景观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给人们提供观赏,更重要的是绿化环保事业,通过园林建设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在园林设计工作中园林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景观问题二者缺一不可。在进行建造之前,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对当地植物进行研究,了解其生长规律,保证园林建设的自然景象。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融入地域文化,不仅能够增强景观的内涵,还能提升景观的质量。另外,通过实现文化与景观的融合,还可以增强人们的生态体验感。在我国的园林设计工作中,设计的内容多种多样,要想设计出让人满意的园林景观,就一定要从地域文化、地域特点、自然风貌、人文情感的角度来出发。园林设计的主要思想就是将人与自然为主要研究中心,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心思想,表达园林的开放性和共生性。
        参考文献:
        [1]陆洲.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居舍,2019(35):119.
        [2]高凡.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建材与装饰,2019(33):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