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志发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 101100
摘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PC)是一种建筑结构形式,通过预制混凝土将建筑主体结构或者部分结构组装完整。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明显缩短工期、提高工程效率,同时起到保证工程质量的作用。尤其近几年的技术创新带动了该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建筑施工人员的认可,同时促进了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控
引言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产物,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在我国的提出,装配式建筑技术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目前,已经出现了数量庞大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和技术,以及全新的建筑结构模式和体系。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逐渐本土化,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发挥着重要作用。
1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术
1.1重要构件生产技术
关于模具的使用类型,性质以及后期的使用效率在施工之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充分考虑,根据结构的构造形式确定模具的建造形式,数量和种类。其次因为在混凝土装配式结构中需要存在很多的预埋件,例如吊件,线框,管线等。因此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定位埋件和预留的位置,例如预埋吊件以及连接件需要被有效安置在受光面中,并且实现充分的固定。同时混凝土在振捣的时候需要和这些预埋件保持足够的距离,防止出现进浆凝固的情况。预制夹心保温板在生产制作的时候,内外墙力求一次成型通过,并且通过强度有效的连接件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后期也就不需要再关注保温墙的结构质量,减少施工量。预制构件中的表面装饰物和混凝土的成型工作可以同时进行。该结构在生产的时候,应该提前将外部的装饰材料铺贴在模具的表面,悬挑钢筋笼。最后材料在铺设的过程中利用双面胶将面砖全部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利用海绵条等柔软物质填充砖和砖之间存在的空隙,但是还需要留出一个规定的砖缝用来承接水泥浇筑出现的漏浆现象,防止对于外部饰面造成污染。
1.2混凝土浇筑技术
如果混凝土灌浆期间发生问题,可能造成缝隙的出现,从而降低项目建筑效果,所以,需要应用科学的方法提升灌浆操作效果。必须保证灌浆液配比的科学,采取科学的设计施工措施,良好的结合混凝土灌注操作后抗拉强度、硬度与散热能力,合理地选用材质,同时需要尽量应用水化热偏低的水泥,降低灌注期间出现的较高的温度,进而减少室内与室外温度差值,防止缝隙出现。并且需要合理的添加减水剂等,预防泌水情况的出现。保证构件强度在有关标准范围内,提升骨料调配比例降低水泥的使用数量,粗骨料需要选取连续级配,细骨料需要应用中砂,同时施工前期需要开展配比验证。若是条件允许,需要合理地提升配筋率,同时提高配筋品质,提升构件低于缝隙的能力。灌注前期,需要开展搅动与振捣操作,搅动期间必须向着同一个方向,采用相同的频率,针对较大的构建需要采用分层的方式进行灌注,同时针对温度进行管控,需要尽可能地规避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进行灌注,若是在夏季进行建筑,应当选取温度较低的时间段开展灌注操作,如果无法调节,则需要采取降温操作,在表面装设遮盖物质,然后事先装设排水管路,帮助混凝土进行散热,整体灌注期间需要重点注意混凝土的温度,若是温度上高较快,室内温度与外界温度的差值较大,需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降低温度,防止影响混凝土的特性。灌注之后需要开展维护,工作内容为管控温度与湿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1.3预制叠合板安技术
在对叠合板施以吊装工作时,为确保其平稳程度。施工单位可操作模数式吊装梁,将叠合板缓慢移动于预定工区。
在此间,应定时开展“停顿检查”,查证时下叠合板方向与建设要求的一致性。当二者偏差出现时,需及时调整。另外,为最大化避免磕碰,施工单位重视起吊、停顿,着力维持叠合板平稳,规避不当磕碰造成的主体损伤现象出现。而在叠合板安装中,应先搭设临时支架,合理把控支撑点实际间距;处于结构层环节施工时,施工单位需科学设计支架层数;在拆除支架工作中,则需依托混凝土当下强度,当其强度可超出设计目标时,才可在叠合板安装完毕后逐层撤除支护设施。
1.4装配施工技术
在装配施工环节需要应用到的工具主要有钢梁,索具以及运输装置等。首先调运钢梁需要设置成多组对应的形式从而能够适应结构不同的间距。在构件的吊装准备工作全部就绪之后需要在底部另外安装一个限位的装置用来调节斜撑的角度。在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中必须安装传力部件,保证在临时支撑被拆除之后混凝土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标准,防止在吊装定位的时候单个预制构件单独承受外部的荷载。其次剪力墙的水平接缝,框架接头位置全部都是通过钢筋混凝土的连接,通常采取套筒结构和约束浆锚结构。在剪力墙的竖缝位置,预制梁的接头位置和节点位置,需要利用后浇筑的混凝土连接方式,即在制作结构部件的时候将表面设置成粗糙面,并且提前把内部的杂质清理完毕,在过水湿润之后,保证后浇筑施工任务能够一次成型,并且混凝土不能够出现漏浆的情况。
2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质量管控措施
2.1组织措施
一是组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系统。构建以工程项目总经理为统一管理核心的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各下设部门、机构、工作人员按照工种、职务明确划分质量管理责权范围,保证工程全部施工环节、流程有序推进;二是承办工程施工培训活动。邀请装配式领域权威学者或优秀的一线工作人员作为主讲,组织工程管理、技术、施工、设计等部门人员参与培训学习,深度理解、纯熟掌握技术工艺、质量控制、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多样知识,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定期举办工程建设工作会议。鼓励各施工项目的负责人踊跃分享施工实践心得、体会,深层次分析、探究施工建设、质量管理中潜在的漏洞、不足等问题以及可行性应对措施方案,确保装配式工程总体建设成效;四是将技术交底高质落实。在工程建设各环节、项目工作正式开展前,应要求工程建设的各参与方积极配合前期调研、技术交底工作,促进后续施工工作顺利竣工。
2.2技术措施
一是加强施工图审核。在组织各方进行工程施工图审阅工作中,需侧重捕捉其中关键性施工质量因素,并对其科学定制出质量管控策略;二是强化施工技术工艺管理。为施工人员施以硬性要求,保证其设计、生产、加工出的预制构件可与工程施工图纸、设想高度契合。强调构建精度、质地、规格等标准,使其在实际施工安装中与作业区实况的匹配程度,杜绝尺寸、等级不符等不良问题涌现;三是严格监测关键工序。应加设专职岗位对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施工工序实行重点检验、管控,提高建筑物在施工中的基础性结构安全、稳定;四是建立巡检管理机制。增强监理单位对施工全程的监督力度,将“三检制”落地。
结语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建筑施工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建筑行业的需求,因此,必须优化施工技术与工艺,升级原有技术并发明新技术,其中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强大的优势,符合我国环保政策,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明.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J].科学技术创新,2019(27):131-132.
[2]肖居生.浅谈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J].居舍,2019(10):76.
[3]陈全.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9(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