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2300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建筑行业,BIM技术已成为施工企业必备的,采用广联达BIM技术对项目进行图纸会审、材料统计、确定细部做法、技术交底等工作,通过BIM技术的应用,改善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最终达到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增加项目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广联达BIM技术、建模、施工管理
1 引言
工程企业盈利之本在于项目盈利,项目的盈利取决于高效的施工管理。因此,项目的施工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的。通过BIM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为企业的盈利创造先决条件。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是建筑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联达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为基础,通过三维模型的建立,将二维平面图转化成为立体的三维图形,形象的模拟施工过程,它是以参数化的三维模型为核心,是对建筑工程项目实体建造过程的数字化表达。本文通过对太原幼儿师范学校新校区建设工程-实训楼子单体中的应用,利用BIM模型可视化、模拟性、协调性、优化性的特点,有效的控制了施工成本,增加了项目效益。现我就对图纸会审、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材料控制、异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交底等方面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浅析如下。
2 广联达BIM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 在图纸会审方面的应用
众所周知,图纸会审是工程开工前的一项重要技术准备工作;通过图纸会审第一可以为施工组织的编制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它是施工预算的依据,第三它是技术交底的前提,第四是工程变更的最佳时机和加快施工进度的有力环节,第五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因为只有通过全面的图纸会审工作,把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全部显现出来,进而通过与设计的沟通把影响施工质量、进度的问题在工程正式施工前就全部解决。
对于图纸会审而言,广联达BIM真正运用在建筑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例如我们拿到的施工图纸,只是各个构件的信息在图纸上的采用线条绘制表达,但是其真正的构造形式就需要对照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由施工人员去自行想象了。对于一般简单的东西来说,这种想象也未尝不可,但是近几年建筑业的建筑形式各异,复杂造型在不断的推出,那么这种光靠人脑去想象的东西就未免有点不太现实了,有时虽然可以想象出大致的轮廓,但是由于图纸信息量太大,对一些细部节点还是会考虑的不到位,这样就有可能影响后续项目的进度目标的控制。所以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大大节约了识图时间。在图纸会审过程中通过三维模型的展示,也更加形象具体的展现出图纸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为后续项目的进度、质量的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现就太原幼儿师范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工程-实训楼子单体为例,通过广联达三维建模(详图一:实训楼基础及主体广联达模型),模拟施工项目实体的建造过程,在建模的过程中发现的图纸问题如下:
①基础梁下部钢筋净距不满足规范要求,会导致混凝土握裹力不足,可能降低其承载力。
②部分基础梁未标注截面尺寸及配筋信息。
③地下室外墙钢筋标注不明确同一柱、梁在不同的结施图中位置不一致
2.2 进度目标的控制
采用广联达BIM技术,在模型的绘制过程中结合总工程师、生产经理、现场技术人员的施工经验,可以容易地发现,这些施工难度大的节点,在提前做好相应的策划工作的同时,可以改变传统施工模式下“干到哪里看哪里”的弊端,做到对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具有预见性,进而对这些可能发生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制定处理预案,从而降低其对进度目标的影响率。广联达BIM模型绘制完成后,借助于直观的立体效果,工程项目的各参建方可以对工程项目中不符合规范要求、不合理的区域进行整体的审核、协商以及变更,为施工进度的控制提供有力的保证。
图一:实训楼基础及主体广联达模型
本单体实训楼工程主体结构形式不规则、造型复杂、跨度大、内部隔墙众多、各工种工序交叉作业;地下室包括291间琴房及28间辅导教室,每个地下琴房都是9.8平方米的直角梯形;地下室面积广、房间数量多、混凝土工程量大(详图二:实训楼地下琴房主体结构广联达模型。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多工种、工序同时施工、流水作业是本工程的难点。
图二:实训楼地下琴房房间分隔广联达模型
在现场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通过以下手段对施工进度严格把控,确保工程进度目标的实现。分层次分别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详图六:实训楼施工总进度计划)、年度进度计划、旬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分专业分工序施工进度计划(详图七:实训楼装饰装修施工进度计划),将施工总进度计划、年度进度计划绘制成横道图形式,旬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安照划分流水段的流水施工横道图编制;同时根据月进度计划,对照广联达模型计算出的工程量,编制当月的人员、材料、机械使用计划,进而将月进度计划分解到每周,从而避免不确定性因素对总工期的影响。
2.3质量目标的控制
对于劳务分包、专业分包单位的质量问题坚决下发问题整改通知单督促整改。整改完成后,相关管理人员现场核实,确保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实现完整的PDCA质量控制循环。通过问题统计、问题台账等功能,在召开项目工程例会时对管理人员工作进行评定,对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对个人目标标的实现起到有效的鼓励作用。
2.4 成本目标的控制-材料的备料及节约
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最大,而且有较大的节约潜力。结合本工程结构形式不规则、层层变化大、造型复杂的特点,本项目将使用大量的木质模板,导致模板的周转率低,因而周转材料使用量控制变得积极重要。将直接影响本项目最终经营成果;最终,通过广联达BIM技术生成的三维模型指导模板配料、统计模板配料(详图三:实训楼工程量汇总表)为项目施工时材料管理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从而减少因模板切割配料不合理返工引发的材料大量浪费。
广联达BIM不仅三维可视化,还是一个集成数据库。利用已经建立的模型,可以快速准确的统计到每每层、每个构件的材料种类和材料用量,使得材料统计、材料采购和材料领料发放有序有据,使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能够有效地实现节约材料、节约成本,进而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混凝土的资金占用率是最高的。根据广联达计算出的每个楼层、每个构件、每个型号的钢筋工程量,对照月进度计划,制定钢筋的月采购计划,这样就有效的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缓解了项目的资金压力,为项目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图三:实训楼工程量汇总表(分楼层、分种类)
2.5异型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项目主体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形式不规则,造型复杂,高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很大。通过应用广联达BIM技术,对建筑工程中的实体、工序、过程、关系等建立了三维空间实体模型,同时可对施工方案进行演示,实现了可视化指导施工;对现场进行了整合,提高了与相关各方的沟通效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主次梁交接处、异形柱与梁交接处的钢筋的绑扎是施工难度最大的部位,利用广联达BIM模型的钢筋三维的展示,通过对细部节点的放大(详图四:主节点处钢筋三维模型),将节点处主筋与箍筋的布置要求通过三维的形式展现在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面前,使其在现场的质量把控上更加得心应手。
图四:主节点处钢筋三维模型
2.6技术交底
对于建筑细部节点等复杂细部做法,应用广联达BIM软件进行单独建立施工样板模型,进行可视化处理,可以更为直观的进行交底。
对于利用BIM三维模型的直观性,在实训楼底下琴房防腐木栏杆扶手技术交底的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由于防腐木栏杆扶手造型复杂,每个转角的细部节点都不同,技术交底前期,利用BIM技术将每个应注意的细部节点都绘制成三维模型,在技术交底的过程中,通过文字描述配合三维模型的展示,将防腐木扶手栏杆的施工工序及细部节点做法及应注意的事项讲解的浅显易懂,使每个工人对该分项工程的工序及细部节点的做法都做到心中有数。(详图五:防腐木栏杆技术交底三维模型部分)
图五:防腐木栏杆技术交底三维模型部分
3、结束语
厂联达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保证了本工程的顺利实施,与传统的二图纸相比,广联达BIM技术体现出独特的优势及创新技术管理的思路,工作效率提高了至少百分之二十,且更为直观。基于广联达BIM三维模型展示使得各方对于复杂节点的把控更为得心应手,该方法得到了项目各方的一致认可和大力推广,该模式受到了各分包单位的欢迎。
广联达BIM技术作为一项新的信息技术,集成了本单体工程的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该工程项目相关信息详尽的数字化表达。广联达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效率和合理性,并在施工中促进质量控制与优化施工方案,实现精细化管理。最终确保项目二次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对本项目广联达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成果,经济与推广应用价值显著。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广联达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还仅限于工程量计算,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还没实现普遍化,希望广联达BIM技术更加完善,能够更好的指导施工现场的管理,为望建筑行业美好的未来共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建《建筑工程施工BIM应用指南》编委会.建筑工程施工BIM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张建平,李丁,林佳瑞,等.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2(8).
[3]王陈远.基于BIM的深化设计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8).
[4]郑清丽,高科.浅谈BIM在设计施工一.体化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