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兴地农业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在科学发展观念以及城乡生态化发展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国家也对农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提高农产品质量对推动民生事业发展意义重大,对此,需要管理人员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改善土壤肥料管理现状,提高农产品质量。
关键词:土壤肥料;农产品质量;影响分析
引言
农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我国人口仍然处于不断增长过程中,但土地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因此有必要提升单位面积的土地生产力,并保证农产品的质量。目前,提升农产品质量的主要方式是有效应用土壤肥料,但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土壤肥料的应用不合理,难以发挥其积极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产品质量。基于此,分析土壤肥料对农产品质量的意义,探究导致农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土壤肥料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具体措施。
1土壤肥料对农产品质量影响分析
1.1土壤的影响
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汲取养分,是农作物生长的根基。可为其提供氮、磷、钾等多种微量元素,以保证其健康生长。合成氨基酸与蛋白质,使成熟的农产品富含营养,保证品质。因此,土壤的状态与农作物的生长状态息息相关。除了微量元素,如若土壤环境中缺乏良好的土质以及充足的水分,达不到农作物生长要求,同样影响土壤环境的稳定,进而影响农作物健康生长。此外,土壤的酸碱性也是影响农作物质量的重要因素。可能导致土壤养分有效性降低,不利于土壤良性发育和微生物活动,抑制植物生长,甚至产生毒害物质。如,土壤环境酸度过高,易出现烧苗现象,严重时导致幼苗死亡。而土壤中碱性过高则会导致含盐量高,产生离子毒害,农作物根系难以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面临“生理干旱”问题。
1.2肥料的影响
目前广泛使用的肥料包括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两种。有机肥料是动植物代谢物或其经过一系列物化反应后,形成的富含营养的物质。农业生产中施用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也符合绿色农业理念,不会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化学肥料即无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可以促进农作物光合作用,防治病虫害,提高抗倒伏能力等,并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保证其拥有良好品质。但过量施用或选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化肥,则会起到相反效果,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甚至存在毒性,人、畜误食威胁生命安全。如过量施用氮肥,易导致作物贪青晚熟,生长期延长,易受机械损伤以及病害侵袭,还会导致产量减少,产量降低。且施加过量氮肥的“氮肥蔬菜”,可食用部分硝酸盐含量成倍增加,进而产生的亚硝酸亚会导致人类食用后,患癌症几率大大增加,危害健康。无论是哪一种肥料,均需要保证科学合理施肥,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肥料使用效果。
2土壤肥料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和意义
一定要最大限度的提高我省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推动云南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云南省大部分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为小麦,水稻以及玉米。而这些粮食作物的产量以及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农民的收益和农业生产。就此基础下,进一步探究其粮食农作物的土壤肥料使用情况,可以发现整体的土壤肥料使用情况非常的不理想,这也是为何我省农业发展进度缓慢的原因。实际农业生产中,最经常使用到的土壤肥料为氮肥,磷肥以及钾肥。土壤肥料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构成要素,将这些成分合理配置在农作物的种植土壤中,能够提升农作物的质量。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土壤的酸碱度,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不同,偏酸性土壤可能导致农作物枯萎。因此,要想提升农产品质量,还需要在种植前了解农作物对土壤酸碱性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种植土壤进行检查,合理调整酸碱性,以满足农产品的生长要求。
相关研究表明,在水稻农作物中合理应用氮肥,不仅能够提升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够有效保持水稻的香味;磷肥应用在水果类农作物中,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水果中的含酸量,提升含糖量,对水果品质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升极为有利;钾肥是保证农业生产的重要肥料,其在农产品中的合理应用能够优化脂肪含量,提升抗病效果。钾肥能够提升小麦面筋的含量,并有利于提升油菜的含油量。科学应用有机肥不仅能够提升农作物的品质,还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快速生长。有机肥对提高农作物的营养价值极为有利,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条件,促进农产品对养分的吸收。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农产品和土壤条件配合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为农产品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以此提升农作物的品质。土壤肥料在农产品生长过程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和效果,但长期使用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不利于农产品的生长,加上土壤肥料中存在的部分化学成分过量使用会对农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进行施肥时有必要结合农产品的特点确定肥料的用量标准,避免肥料资源浪费的同时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并降低病虫对农产品的为害。
3农产品栽培中土壤肥料参数的维持或调整方法
3.1农产品习性分析
在农产品的生长特点分析过程,要考虑不同植物对于相关肥料的需求量和肥料的需求比例,通过对于相关参数的分析,可以了解该区域土壤中所加入的肥料类型,基于此才可以让最终制定的肥料投入方案具有更高的科学度。在习性分析过程,首先要根据该农产品的类型,确定不同类型元素的比例,尤其是要考虑氮、磷元素和钾元素,对于其他的微量元素,可以根据后期的生长情况进行处理。其次要分析当前生长状态,对于一些特定的生长时期,尤其要经过具体化的分析和了解,之后在土壤中加入相关的肥料类型。最后是对于植物生长过程中,土壤肥料加入之后的植物生长状态分析,并采取相关的方法对土壤肥料进行稀释或者进一步补充处理,保证在不同的使用途径分析之后,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全面分析,方可全面保障最终设定的土壤肥料投入方案符合植物的生产要求。
3.2区域土质分析
土质分析中,要了解在一段时间的农产品栽培工作之后,土壤肥料对该地区土壤参数实际造成的影响,该过程中必须要能够全面探讨土壤的各类参数。首先是土壤的结块率参数,要能够分析土壤是否存在严重的结块效果,可以在土壤的翻松过程中,研究表层土壤是否出现了严重的结块效应,同时对生成的土壤,也要分析翻松过程是否表现为结块效果,当发现存在这类问题时,则可确定当前土壤中实际上存在一定的肥料过剩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自然环境中的降水也会导致土壤的表面出现结块作用,但是相对于土壤肥料过剩状态,土壤表面的结块更加松散。
3.3加大对土壤肥料的监管
假肥料、劣质肥料等的使用对农产品质量有极为严重的影响,所以在现阶段发展中,相关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等需加强干预与指导力度,确保肥料市场正规化发展。一方面,应加大对劣质肥料、假肥料的整治力度,利用线上和线下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种植者掌握肥料鉴别方法与技巧,选择高质量、高标准的肥料;另一方面,以现阶段农业技术发展具体情况为基础,重视并加大对土地资源、肥料等研究力度,采取科学化管理方法,在保证施肥科学的同时选择适合化肥,最大限度减少对食用者的影响,严禁出现过度使用等现象,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同时,还需要加大关于土壤肥料使用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户的安全意识,使其具有基本的分辨能力,正确使用化学产品,通过科学合理的配比,不但可以维持土壤的酸碱平衡,还可以防止再次受到销售假肥人员的欺骗,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4结语
土壤与肥料是农作物生长中重要的影响因素,需要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式,明确农作物生长的要求,及时对农作物进行科学化管理,满足农产品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屠国庆.探析蔬菜生产中的土壤肥料问题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J].种子科技,2020,38(06):87+89.
[2]张娟,金艳,郭飞.试分析土壤肥料与农产品质量的相关性[J].现代园艺,2019(10):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