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高老家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山东省单县 274319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农业发展,加快了现代化的步伐。病虫害一直是影响农作物健康生长的主要因素,控制技术也在不断研究中,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消除病虫害威胁,创造良好的田间环境。不断提高农作物种植水平,同时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支持农业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科学种植;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作物种植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有利于农作物增产、质量的提高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但是现在,中国大多数农业种植者对作物栽培技术了解不够,农作物种植效果不理想,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有鉴于此,从作物栽培的各个环节入手,分析了作物栽培技术中的关键因素,希望能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1作物栽培技术概述
在作物种植研究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基因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做更好的种植研究,有助于优化作物特性,提高产量。在种植作物的研究中,从育种、种植、病虫害防治等不同方面进行优化研究,在一定种植面积内可以持续提高实际产量,在保证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同时,它不仅满足了粮食生产和储存的需要,而且使农民能够创收。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很多,通过详细分析,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优化培养。首先,不同作物的播种时间和生长期差异很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地区和气候会导致播种时间的变化。一般要求温度和湿度合适。如果过早,会导致在低温环境下发芽失败。来不及了,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导致后续成长的减少。其次,一些错误种植观念的影响,会导致单位面积种植作物数量过多,作物根系错误,水分和养分吸收率明显降低。也会影响阳光,产生的种子质量低,籽粒不饱满。最后,在种植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影响因素导致实际产量下降的问题。要加强苗木管理,只有改善种植环境,促进农作物优质高产。
2掌握科学的栽培技术
2.1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物的发育和生长。这是因为如果作物生长期间种植密度过高,会让农作物争夺养分和光,这导致作物营养不良,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如果种植密度太小,庄稼会长得更壮,但由于单位面积农作物稀缺,产量不高。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为了保证作物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使它们能够获得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从而达到高产、优产的目的。由于作物的生长习性不同,因此,对种植密度的要求不同,因此,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合理规划作物种植密度,从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2温室技术
超市里有许多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是温室种植技术的成果,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包括光和热、水分,营养素等。,但受自然环境影响,很难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比如冬天气温比较低,不适合农作物生长。温室技术的应用可以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温室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生产出更多的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在市场上,可以卖更高的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温室技术易学易操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所以普及速度比较快。此外,农民应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合适作物,保证好销售,避免滞销销售。
2.3化作物选择
选种对作物的实际产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必须正确储存和过滤。保证作物的发芽率和生长量。首先,种子储存时,应提前晾晒以促进水分减少,然后储存。环境中的水分含量也应严格控制,可以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防潮处理,避免种子发霉。一般农作物种子必须储存在低温环境中,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种子内部胚状结构坏死,导致不能正常发芽。其次,种子种植前需要筛选。一般选用表面光滑饱满、色泽健康的种子。一些直径明显较小或直径变黑的种子可能已经失水或腐烂,混合时容易感染其他种子。种植时一般首选新品种,比老品种发芽率高,活性强。购买时可以注意种子的硬度,胚比较硬,角质少,说明存放时间太长。
3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3.1害虫天敌的控制与实际应用
害虫有天敌。因此,采取天敌控制措施和方法,非常经济适用,值得进一步推广。要对害虫的天敌进行调查分析,尽可能为作物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害虫天敌尽可能消灭和减少害虫。这种方法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际害虫数量,避免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这也是目前农作物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思路。例如,在水稻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可以适当放入青蛙,以有效防治害虫。
3.2化学控制技术
农作物化学防虫技术是通过喷洒药物来控制害虫,见效很快。然而,这种方法也有缺点,药物会造成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导致作物生长环境恶化。比如在喷洒农药的季节,为了保证杀灭害虫,许多农民会增加杀虫剂的用量,整个存在充满了一种难闻的气味,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喷洒农药时,必须控制浓度,避免污染问题。保证良好的控制效果。市场上有很多种杀虫剂,选择的时候要慎重考虑。害虫控制的效果是一方面,同时要考虑污染问题,保证更好的综合效益,应用于实践。
3.3做好现场管理
作物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生长,在此期间,做好现场管理非常重要。杂草应及时清除,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农作物的营养可以被充分吸收。灌溉是定期进行的,为作物生长提供水分,注意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间,尤其是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否则会造成严重影响。农民应该在田地里巡逻,如果发现异常情况,检查是否有病虫害。实现早期发现和治疗,避免扩大影响范围,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田间管理涉及多方面,应进行综合治理,消除不利因素,为作物健康生长提供可靠保证。农民应该意识到田间管理和实践监督的重要性,为农作物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3.4合理种植和综合防治
在农田布局和种植过程中,要保证布局的合理性。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农作物整体结构,通过适当措施,不断优化和改善作物的水文生长环境,如土壤、水源和日照是否充足,从而为农作物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大大提高作物的实际抗病性,从而降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种子也要及时消毒,以提高种子质量,保证作物产量。
结束语
在作物栽培的研究过程中,必须掌握创新的栽培技术,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气候环境特点,推进更加规范的种植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植周期,优化浇水施肥工作,确保作物处于最佳生长状态。在种植过程中要加强作物病害的防治,选择环保的处理方法,避免环境污染。在栽培技术的研究中,应注意培育优良品种。在增加产量的同时,能更好的适应环境,保证抗寒抗旱,扩大农作物种植范围。
参考文献:
[1]于清磊.山东地区农作物科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8):66,76.
[2]孙德强.浅谈农作物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科学与财富,2020,(23):203.
[3]孙明勇,刘学明.农作物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7):70-71.
[4]李兆法.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魅力中国,2020,(31):487-488.
[5]王传丽.农作物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12):98-99.
[6]薛克江,白进武.关于农作物科学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