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葵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00
摘要:建筑项目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建筑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受到了中国经济内外环境的影响。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实际上是我国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体现和反映。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不仅反映了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与控制,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施工技术、施工技术、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当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不足时,在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出现问题,从而影响整个施工项目的成果,从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是最终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控制要点;对策
引言
我国是有名的基建大国,在很多基建工程中都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建筑方面的优越性,也使我国衍生出许多建筑公司。同行业的建筑公司为了能够中标,竞争非常激烈。其实,要想从各类竞争中拔得头筹,除了本身的实力之外,其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完备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因为完善的管理理念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也可以提升建筑完工后最终的安全性。因此,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可以提升同行竞争力之外,对整个社会也十分有利。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效果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一旦出现重大生产事故,将直接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的施工要求不断提升,在复杂项目施工建设中,为保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需有效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以提升项目建设安全性。鉴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不可逆性,必须一次性完成项目建设施工,并保证项目整体建设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为此,需充分发挥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效力,并不断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打造精品工程,增加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促进我国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现存问题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质量相比以往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亟待建筑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改善和优化技术管理。
2.1、欠缺多层次的管理流程
目前,明显存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混乱的情况,导致这一原因产生主要在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流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管理系统,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对施工人员的操作流程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管,导致施工过程较为随意,进而常常出现质量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依据,很难保证施工技术水平达到预期标准。因此,必须要避免形式化管理流程,建立多层次的管理体系,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2.2、忽视人才培育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建筑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高素质现代化技术人才,这样才能保证技术管理的质量,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导致管理人员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并不能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工作,甚至为了追赶工期存在偷工减料等不良行为,进而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同时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知识、先进技术的掌握,仍依靠传统的技术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导致整体工程管理水平低下,很容易埋下安全隐患,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3、缺乏信息化手段作为保障
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现代化、智能化的技术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借助信息技术可实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管,通过立体建模、模拟实验等及时的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有效的给予解决,保证了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但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建筑企业并没有开展信息化建设,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从而导致管理过程中无法有效对质量进行控制,,经常出现返工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并对企业自身产生了不良影响。
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
3.1、施工强度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建筑类型对施工强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在技术管理过程中深入了解施工重点,结合实际需求来控制施工强度,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计划进行全面的监管,合理的配置资源,遇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
3.2、各方配合
为了提高技术管理的有效性,全面落实技术管理要求,各参与方要积极配合,实时的进行信息共享,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协商解决,充分发挥监理部门的作用,从而有效的监控施工质量,提高施工的效率,保证施工的进度。
3.3、安全管理
安全责任大于天,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必须要加强安全管理,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加强对现场的监督,保证施工流程的规范性,不断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如必须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禁止闲杂人等进入施工现场、张贴安全警示牌等等,有效的消除安全风险,防止埋下安全隐患。
4、优化技术管理的可行对策
4.1、完善技术管理机制
为了有效优化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质量,建筑企业需要对技术管理机制不断的进行完善,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在具体施工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则制度,保证管理人员工作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保证技术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全面落实施工环节的技术管理方案,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开展施工,保证施工与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相一致。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管理,深入分析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对施工中的交叉施工要合理的安排,做好相互间的协调,保证各项施工顺利进行。此外,加强竣工交付的审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预期标准,合格后方可交付。
4.2、优化施工监管
在施工阶段,为了提高技术管理优化效果,可充分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BIM技术应用到整体施工过程中。首先,构建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的实时调取和录入;其次,将原本平面的图纸立体化,使整个施工过程具有可视性,并通过立体建模进行相关施工模拟实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施工方案,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最后,通过BIM技术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并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此外,还能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的投入,保证了工程造价的准确,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3、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
技术管理人员直接影响着管理的效果和施工的质量,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监管力度,进而保证施工的质量。首先,成立技术管理部门,不定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施工人员施工技术和流程,对不足之处进行指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进行整改,对施工不规范、缺乏责任心的施工人员给予警告批评,并进行相关的处罚,从而全面保证施工质量。其次,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组织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学习和进修活动,帮助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知识理念和施工技术,提高管理能力,从而强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监管,进场材料必须进行抽验,发现不合格材料坚决杜绝进场。
结语:
总之,技术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其包含诸多内容,这就需要建筑企业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并掌握技术管理控制要点,不断的优化技术管理机制,从而有效提升技术管理水平,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进一步推动建筑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青松,张思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J].居舍,2020(09):130.
[2]靳远.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J].居业,2020(01):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