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桂东
( 四川成都 610000 )
摘要:如何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各项管理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使其创造最大价值是施工企业必须面临思考的问题。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的管理理念,将其从制造业引入建设工程项目当中,恰好可以减少浪费,提高施工可控度,促进施工企业转型升级和提高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针对进度精细化管理中利用建立的四级计划体系解决传统模式下进度计划编制粗略,执行度不高的情况,同时利用 BIM 技术的施工模拟的功能对进度计划的编制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实现施工过程中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实时管控,最后利用BIM 技术的动态监测功能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对质量问题协同监管。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
1引言
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机制以日渐成熟,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缩小,建筑企业就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同时随着建造技术的普及,政策的引导,建筑施工行业“低价中标”已经成为了市场的普遍选择,而地产开发商对施工项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及总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想要通过廉价劳动力降低施工成本已不现实,而且施工材料、现场管理等费用也持续上涨,这就说明,施工企业目前的境遇是“项目要求越来越高、施工费用持续上涨,企业利润一降再降”。综上所述,就目前建筑市场的环境,建筑企业还想靠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已成为过去式。在此背景建筑企业应该思考下如何利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实现对工程项目中各要素的精细化管理,进而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建筑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
2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要点
质量是工程进展过程中通过各项施工活动自然形成的属性。在施工阶段开始之前不存在质量属性,所以这也是在质量管理中轻事前预控重事后补救的原因。所以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要做到:
(1)精细化事前质量管理重点
针对质量管理轻事前预控重事后补救的问题,施工企业在施工前,要充分识别质量要点、控制难点并进行提前重点策划,分析易出现问的地方及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和改进生产工艺,保证施工质量。而不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之后在整改、修补、再报验,不仅浪费时间又浪费成本。同时从缺陷率、返修率、一次通过率等方面加强对劳务分包工程质量的评价。
(2)标准化施工控制质量
标准化施工是施工企业控制质量的有效举措。施工单位应在施工过程中将好的做法、施工工艺、施工措施形成标准化成果固化下来,随着后期施工项目的使用不断丰富企业的质量标准库,同时后期开展的项目结合自身工程选择使用,并不断优化创新,持续精进。
(3)提高业主满意度,维护外围关系
施工企业服务于业主,提高业主的满意程度是施工企业获得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高品质的履约和精细化的管控是提升企业满意度的有效方式,产品的质量是业主关注的重点之一,需要施工区也从多维度、多方面去打造履约体系,实现业主的满意。
3. 促进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PDCA”循环法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其主要就是将“计划”、“执行”、“检查”、“改进”进行不断循环的管理模式,以促使质量不断进步。
质量循化体系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项目质量管理的总方针,但是它毕竟不够细致,要想实现质量管理的精细化,还需要对里面的内容进行细化,例如,制定什么的计划、如何执行、怎样建立质量检验流程等。
对质量管理流程而言,项目上仅有组织管理体系、业务流程、工程管理流程是不够具体的,还要对上述流程进行精细化的具体实施也进行编排。分项工程质量检查是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分项工程进行的,是对具体的质量控制点进行的过程检查,尤其对隐蔽工程施工过程的检查更为重要,其目的是保证各道工序的质量合格,从而保证下一道工序的顺利实施。
施工过程中,分部分项工程的检查和验收流程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材料质量的把关则是质量管理的保证,施工单位在选择材料时在保证价格的前提下尽量去选择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厂家,同时在同一分项工程时严禁出现一道工序使用两家供应商材料的现象,以增加质量问题可追溯性。
质量风险管控就是将工程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和风险项作为质量管控的重点,并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经验积累、更新迭代。建立质量风险防控的首要目的就是,使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在工程建设期间能提前对分部工程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提前预警,同时在发生质量问题时能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根据工程施工阶段划分为地下结构、地上结构、砌筑工程、抹灰工程、屋面工程、外墙装饰及外窗安装若干阶段,然后确定各个阶段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风险项,以及造成风险的风险子项及解决办法。
4.利用BIM技术进行质量的过程控制
(1)加强材料管理,保证质量
在利用BIM技术进行材料管理时,施工单位可将使用的材料信息进行采集、归纳,并将材料信息与构件进行关联,如钢筋型号、混凝土强度等。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际构件与模型构件在材料、尺寸、位置上进行对比,检查有无出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达到质量监控的目的。
(2)实时动态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基于BIM的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如发现质量问题进行可进行采集,通过手机、i Pad 等电子设备,将采集的信息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上传至云端,定位于具体模型位置,备注质量问题,及整改意见,并提醒分包管理人员进行整改。施工方还可以将现场发现的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记录下来,发送给监理和业主,使总包单位利用 BIM技术实现上游和下游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质量问题的监督与反馈。。
(3)数据统计,经验积累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不确定性变更多,随之会产生大量有关质量问题的数据,项目管理人员要随时掌握并汇总这些信息是非常困难的。利用 BIM 技术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并将采集的质量问题信息上传至数据中心,进行自动保存记录,不仅减轻了管理人员整理信息的压力,避免了遗漏。同时,收集到的信息价值不仅仅是信息本身,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对信息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哪一部分较容易发生质量问题,及哪一类的质量问题,以及采取的补救措施,为建立质量风险识别表提供资料,形成质量控制的宝贵经验。
5.结束语
经过分析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以及施工发展过程,得出了施工企业若要实现精细化必须要经过全面标准化才能达到精细化,并总结了建设工程项目精细化实施的理念及核心;结合精细化管理理论形成了精细化管理体系,即开展工程项目精细化时要针对其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制定精细化管理措施时一方面要从时间维度上进行考虑施工中的动态监管措施。为促进精细化要点中的落地实施提出的具体措施;进度精细化管理中利用建立的四级计划体系解决传统模式下进度计划编制粗略,执行度不高的情况,同时利用BIM技术的施工模拟的功能对进度计划的编制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利用BIM 技术的动态监测功能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对质量问题协同监管。
参考文献
[1]王家祥.交通土建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引入和实行[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7.
[2]谭敏峰.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6.
[3]刘群.BIM技术在建筑企业精细化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烟台:烟台大学,2016
作者:古桂东,身份证号:510183198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