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6期   作者:刘国粹
[导读] 随着我国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形态的建筑物层出不穷
        刘国粹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16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形态的建筑物层出不穷,而建筑的结构安全是每位设计师考虑的首要问题。在大型建筑物设计中,需要将建筑变形缝的相关施工工艺充分重视起来,不断提升建筑的施工技术水平,促使建筑结构安全与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建工程结构变形缝的主要类型与创新措施,继而分析了其相关的技术要点,希望能对相关人员的施工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变形缝;工艺
        对房建项目而言,由于早晚温差的变化,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因素,建筑物会出现不同情况的形变,严重甚至会造成其结构被破坏。为了控制形变带来的影响,在对房建项目设计时,会将其划分成不同的独立部位,当一个部位发生形变时,不会影响其他部位,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稳固性。这其中在建筑物各个独立部位之间留有缝隙就叫做变形缝。在具体施工作业时,因为地基承载力不同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致使建筑物极易被外力所损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通过变形缝来将建筑物划分成独立部位,如此便能够有效的提升其抗变形能力,从而保证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一、施工工艺
        1.1伸缩缝
        在日常建筑物中,相关的材料和配件都表现出热胀冷缩的特点,这是不能消除的。在保护建筑物过程中为了合理应用伸缩缝,科学使用施工技术,基于改变温度影响下的建筑物不会由伸缩缝距离对建筑物造成挤压,充分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水平。首先,对伸缩缝科学设计之前,针对建筑物改变受力情况中的关键内容,仔细计算有关梁、墙和柱等受力情况,获得变化数值。之后按照建筑物极有可能发生改变的方向和范围,仔细计算出现的伸缩变形,按照有关要求明確形变量。随着不断增加的建筑物高度,相应产生了巨大的温度差异,形成明显的热胀冷缩现象,将钢筋在部分地方设置。
        1.2沉降缝
        具体来讲是建筑物落下的实际深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沉降缝设计施工缝的目标是确保邻近两栋建筑物形成的沉降差异,降低这一沉降影响建筑物的程度。对当前的项目来讲,大多数主要建筑周围全部设计了裙房,裙房与主体建筑形成巨大的距离,二者科学连接了地基,非常容易产生沉降差异,操作人员必须实施沉降缝操作,分离主体地基与临边区域,转变为独立地基。实际技术如下:
        第一,设计桩基过程中,操作人员在岩石层范围内保证桩基拥有较强的稳定性,按照桩基产生的密度、承载力以及压缩要求设计深埋,针对沉降缝操作编制有关的规定;第二,对沉降缝形成的深宽度有效确定,其中深埋度、负荷与承载力共同影响宽度。同时,操作人员对桩基形成的参数科学调节,逐步提升受力水平。
        1.3抗震缝
        科学设计抗震缝可以对地震灾害有效抵御,要想最大程度彰显作用,施工单位必须高度关注这部分工作:第一,在正式操作之前有关人员应按照建筑物高度明确设计抗震缝的实际宽度,建筑物在通常情况下应保持超过50m的高度且拥有超过三层的地下层,抗震缝设计4.5m的高度。第二,施工人员通过设计抗震缝空间位置科学改进平面结构,在逐步提高设计科学性的同时避免影响其他结构。第三,有关人员科学计算不同范围内的建筑项目的抗震功能,将保护设备妥善安置在缺乏较强抗震性能的区域,不断提高综合抗震水平。
二、变形缝施工的注意事项
        有关变形缝所涉及到的产品,都要严格的依照相关的规范要求来进行放置、装配以及安装。变形缝嵌缝材料在施工之前,需要对变形缝进行仔细与谨慎的检查,促使其逐渐符合相关图纸的要求,同时将其语流凹槽之内的混凝土打毛,逐渐地清理干净。止水带的宽度以及材质的物理性能需要严格的符合相关的设计要求,并且保证它是没有裂缝与气泡的。接头需要使用热熔将其连接起来,一定不能将其重叠起来,有关接缝处也要尽量地保证平整与牢固,一定不能出现裂口或者是脱胶等等现象。止水带的中心线需要和变形缝的中心线逐渐地重合起来,止水带不要使用穿孔或者是铁定固定。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将止水带放置到阳光之下接受暴晒,对于那些暴露在外的止水带,需要使用草袋将其覆盖起来,避免其接收到紫外线辐射的影响,减缓其老化的速度。另外,止水带需要利用钢筋夹来定位,将其固定住,以此来避免其在振捣的工程中出现移位的状况。

在进行水平安装的时候,止水带要呈现出盆形,将其结扎在固定用的钢筋框之上,以此来避免止水带下面出现气泡,甚至形成渗水通道。在变形缝的顶板迎水面的地方预留出嵌缝槽,并且使用聚硫来密封膏钳填。
三、建筑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技术要点
        3.1梁模板的施工
        梁模板的施工顺序为“梁底施工→固定梁底→变形缝侧模板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将间距≦200mm的撑木架设在处于平行状态的梁模板之间,并对其进行固定。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撑木的固定状况应达到标准;二是底模支撑的宽度要合乎要求;三是撑木上的钉子既要具有紧固作用,又不能出现位移,同时还要便于拔出以确保拆模顺利。
        3.2柱模板的施工
        施工步骤如下,首先将侧模板搭建在柱子不出现变形缝的三个面上,然后加固柱箍;其次,在模板内植入撑木,使之呈垂直、不变形状态;最后,以稳固和便于拆装为原则安装钢钉。施工时需注意以下事项,一是通过校正,保证梁底板模板与柱模板变形缝在高度上具有一致性;二是防止在螺栓位置设置间距约为100mm的撑木;三是若开孔部位在变形缝侧的模板上,应使用加强钻在对应另一侧进行操作。
        3.3撑条的施工
        由于建筑物的结构不一定相同,因而所布置的撑条就会表现出差异性。以梁侧模为例,设置撑条的先后顺序为“安装模板→安装撑条与侧模→安装木楔子”。拆模的步骤与之相反。尽管柱侧模、墙侧模与梁侧模的安装步骤基本相似,但为了保证撑条受力的合理性与整个侧模的稳定性,在布置撑条时,应将木楔子固定在撑条的中上或前后位置。
        3.4钢筋的施工
        为了消除混凝土中的钢筋对建筑结构变形缝产生的影响,应采用如下的施工工艺。首先,必须保证质量合格的钢筋流入施工场地;其次,根据有关标准将钢筋安装在结构变形缝部位;最后,对钢筋绑扎固定,并以垫块作为保护层。
        3.5施工品质的控制
        第一,为了确保变形缝的施工品质,在施工开始之前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全面调研,同时确保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时能够遵守相关标准。
        第二,对于支撑条宽度的计算要合理,如想有效降低尺寸上的误差,在对其裁剪时可以适当加大其尺寸,这样能够在安装时对其继续校准。
        第三,变形缝处的梁模板底部与侧模板需要完全闭合,并对连接处做出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预防混凝土流出,一般而言所使用的方式就是设置支撑条。
        第四,在进行支撑条安置时,要掌握好水平度与竖直度,并且合理设置距离。另外可以加装盖板,如此也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外流。
        第五,要对模板的受力全面衡量,防止由于实力不均致使变形缝施工出现品质问题。
        第六,在各个模板的表层应该喷洒隔离液,这样可以对模板起到保护作用,提升施工效果。
结语:
        建筑在设计时考虑变形所带来的影响,根据建筑体型、结构受力、地基情况、抗震设防要求等需在局部位置设置变形缝,以保证建筑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因此,变形缝的设置要满足建筑结构的自由变形,墙体、楼地层及屋顶等部位变形缝均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保证建筑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参考文献:
        [1]王庆华.高层建筑变形缝施工新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4):55-56.
        [2]肖林,张弘.浅论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的改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7):23-25.
        [3]李平安,张广彬,姜勇,王治.某屋顶花园跨楼钢桥变形缝渗漏治理[J].中国建筑防水,2019(7):58-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