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罗平县水务局 云南罗平 655800
摘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调查、收集等基础资料不全、或审查不细、或勘察不到位、或办法措施少、管理经验不丰富等,而产生难以实施的问题,它对造价、进度、质量、美观影响较大,给建设管理带来较大难度。虽然国家规定有关参建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但真的一旦出现问题,总是产生较多争执,协调工作量大,索赔困难,增加建设管理的难度,参建单位必须高度重视,以减少工程实施难度。
关键词:河道治理;遇到问题;经验及思考
1工程概况
近几年来,罗平县共治理了三条中小河流中的三段,分别为九龙河九龙镇段、多依河罗雄段,牛街干河九龙镇段。三条河段均为生态治理,均采用干砌石护坡、种草护坡,均保留了原来的河流自然弯曲形态。其中:
九龙河九龙镇段:堤防等级分别为Ⅳ级,防洪标准分别为10年一遇,治理后行洪能力为Q洪峰=556.0m3/s,工程于2011年6月16日开工,2013年6月30日完工,于2016年12月22日通过竣工验收,治理河段为所田村至山后村段,治理长7.46km(两岸堤防长14.92km),治理内容为左右岸河堤加高、培厚和护砌及山后、关塘共三道挡水坝改造为自动翻板闸。完成投资2,918.41万元,治理后提高九龙河的行洪防洪能力,保护人口3万人,保护农田2.9万亩。
多依河罗雄段:堤防等级分别为Ⅳ级,防洪标准分别为20年一遇,治理后行洪能力为Q洪峰=334.0m3/s,工程于2014年2月26日开工,2015年4月30日完工,于2019年12月31日通过竣工验收。治理河段为湾子水库下游200米至圭山村下游3.6Km处,综合治理河道长7.0km(两岸堤防长11.8km),包括河道加高、培厚、护砌以及排水沟、泄水槽、亲水台、挡水小坝、2座农用桥工程,防汛道路工程。完成投资2530.94万元。治理后提高河道的行洪防洪能力,保护河岸及县城人口2.0万余人,保护农田及罗平县城区域1.8万亩。
牛街干河九龙镇段:堤防等级分别为Ⅴ级级,防洪标准分别为10年一遇,治理后行洪能力为Q洪峰=304.0m3/s,工程于2015年3月20日开工,2016年10月30日完工,于2019年12月31日通过竣工验收。治理河段为干河高卷村至把洪村委会,综合治理河道长4.252km,包括河道加高、培厚、护砌以及排水沟、泄水槽、取水踏步、2座农用桥工程,防汛道路工程。完成投资1828.68万元。治理后提高河道的行洪防洪能力,保护河岸人口0.46万余人,保护农田0.35万亩。
本人经过参与这三条中小河流的建设管理,其过程中遇到过方方面面的问题,现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美观影响较大的方面进行总结,与大家分享,以共同促进今后更多的中小河流建设的顺利推进,河畅水美。
2设计深度不够严重影响工程推进
前期工作包括项目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其中,初步设计对工程实施影响较大,初步设计深度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进度,深度不够,会给工程建设带来较大麻烦,因为招标直接用初步设计图纸及工程量清单,设计深度不够往往带来设计变更,造成建设工期延长和投资增加,加大建设管理难度,对设计深度不够的项目,建议建设单位工程不要急于上马。
多依河治理工程设计变更的原因之一是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现格宾网工程量计算错误,原设计采用表面积12.0 m2/笼,实际计量为展开面积34.4m2/笼,实际累计少算了9.68万m2,按概算单价27.0元/m2计算,仅此项就少算了261.36万元。
九龙河治理重大设计变更的原因是(1)保护“九龙挽度” 风景古迹:原设计九龙中学右岔河为弃渣场,工程治理中、左两岔河,治理中因罗平县政府、政协、九龙镇政府等单位提出:此三岔河及九龙老桥统称为 “九龙挽度” 风景古迹,宜保留不宜改变。因此设计变更为治理左、右两岔河的左、右岸,中岔河及左、右岔河的右、左边保持原样不动。(2)地质条件变化:A、左、右岔河施工截流时,发现左岔河1+040~1+360河段及右岔河0+000~0+740河段河床为基岩,且高出设计河床高程2.0m左右,原设计高出设计河床高程部分为挖土方,与实际地质条件不符。B、主河道2+423~4+180段左岸、山后村河段左岔河Y0+000~Y1+720右岸、山后村河段中岔河Z0+000~Z0+475段两岸河段,原设计5年一遇标准洪水位以上部分为均质土堤,5年一遇标准洪水位以上部分采用植草网格护坡,而开挖后岸坡出现土质松软、坍塌等现象,河堤的土堤自身稳定不好,河堤边坡土堤需进行加固及防冲刷处理。
九龙河主河翻板闸,建起后上下游水位只有0.75m,翻板闸翻倒后不能自动翻起,起不到抬高上游河床水位的目的,影响上游村庄取水灌溉,后请设计单位现场查看分析,认为这是由于二期工程未实施造成。我想这理由有点牵强,因为这不是一个项目分期实施,第二期工程何时设计?何时实施?不确定?这应该是第一期工程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下游水位、河床情况。运行过程中,村民经常来反映翻板闸门不能自动翻起的问题,后在枯季(5月份),通过沿河勘测,要使翻板闸门下游水位下降1.8m,下游3.25km范围河床需下挖清理,开挖土石方3.45万m3,加上临时工程,尚需240多万元。
多依河(罗雄段)治理工程,设计图纸上标明使用钢筋为Ⅱ级钢筋,实施时市场上已停止生产和销售Ⅱ级钢筋,只生产和销售Ⅲ钢筋、Ⅳ钢筋。
2012年初,工信部和住建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应用高强钢筋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13年底,在建筑工程中淘汰335兆帕级螺纹钢筋。到2015年底,高强钢筋的产量占螺纹钢筋总产量的80%,在建筑工程中使用量达到建筑用钢筋总量的65%以上。这是国家首次明确时间表。
2013年2月,发改委再度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决定》,该决定强调,自今年5月1日起,不得再生产、销售HRB335、HPB235热轧钢筋。
2012年8月20日,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建标[2012]583号)中也提到在设计、审图、招标、监理、施工、竣工诸环节应用高强钢筋的有效监督机制。
这些时间上都早于设计时间,但设计时未注意市场及政策,至使工程实施时才提出市场难买到,请求建设单位解决。
以上这些都属于设计深度不够所带来的设计变更,建议设计单位今后加大投入人力、物力,重视前期勘察、调查、咨询,交流,对影响设计成果质量的因素进行排列,树形分析,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可预见因素带来的一般问题,减少常规因素造成的设计变更,以减少工程建设管理的难度。
3不能结合沿河村庄实际需要考虑附属工程实施困难阻力大
在九龙河、多依河及九龙干河实施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少新增工程,九龙河治理过程中增加河边原泵站改造或修复,增加了左岸进口段防汛道路(原设计中为断头路)。多依河治理过程中圭山村段增加多道取水小坝、亲水台(取水踏步),增加了幼儿园下支排洪沟防护。干河治理过程中增加了排灌沟,增加了左岸出口段防汛道路(原设计中形成断头路)。
这些新增加项目,是非常必要的,有建设过程中群众要求增加的,也有设计漏项的,建议今后再进行中小河流治理时请当地镇、村参与,结合实际需要前期工作就将这些实施中必须要发生的项目考虑进去,同时也希望上级审批部门能同意将这些实际需要的项目批准在工程中。以减少工程实施中的变更,有利于控制造价、工期、质量,减轻建设管理难度。
4解决永久占地问题是协调群众工作的难点、重点
三件工程都处于河道与村庄的交叉地段,都涉及工程占地,临时占地有青苗补偿,永久占地无占地补偿,其中九龙河(九龙镇段)治理工程永久占地197.49亩,多依河(罗雄段段)治理工程永久占地248.4亩,干河(把洪段)治理工程永久占地102亩。这些耕地离城区近,位于河两岸,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是良好的蔬菜粮食种植基地,占地没有土地补偿金,全靠当地政府协调,这给工程的顺利推进带来极大的困难,为此,政府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仍然多次出现群众阻挠事件,影响了工期。
今后再进行中小河流治理,建议上级部门批复工程时将占地补偿计列于工程投资中,不要因为是民心工程就留给当地政府协调,基层的协调工作也很难。
5临时围堰计量灵活处置有利于节省投资
在治理的三段河流中,除九龙河(九龙镇段)从所田桥至关塘老坝河段,其中主河道4.8km,岔河道2.66km,除岔河道及与岔河道并排的主河道施工导流可充分利用并列的河道分期施工解决(先拦截主河道或岔河道,未被拦截的用以导流,修好一支后再修另一支),其他主河道施工导流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没有可分支的导流沟渠,进行新开挖成本极高,按设计断面(顶宽1.0m,坡度1:1,高2.0m)根本无法实施,后来变更设计断面(顶宽1.0m,坡度1:1,高随水深增加)也根本无法实施,因为此河流具有特殊的特点:河底坡度小,坡度接近1/1000,又河中水较深,2.0m~5.0m,坑塘较多(以前群众打捞河沙或自然形成),特别是治理河段的上游有冒水洞电站、腊庄电站、大寨电站,电站枯水季照常运行,时而进行放水,至使下游河中水深时常变化,尽管我们与电厂协调:放水前请先通知我们,我们再逐步通知各施工标段,并采取分段、跳槽等开挖措施,但还是因为电站放水影响了施工,并造成损失,因为有些河段根本就来不及处理,而为了安全先必须撤离。再者,顶宽1.0m,坡度1:1,高随水深增加的围堰断面在水深通常都有2.0m以上的河道内根本就无法进行机械作业,这样产生了一个问题:我们按设计断面计量,施工单位不同意,因为根本就无法实施,这样的断面机械无法在水中作业,如不按设计断面计量,那计量的依据呢?况且,这水位变动大,水深,几个标段报来的围堰施工方案,造价都是大得难以接受,如第二标段,此标段治理全长1.6km,投标价才353.16万元,而治理始段1.04km的围堰方案中,单就围堰就865.80万元,其他标段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管理局领导组织召开了多次会议,请设计人员、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来现场,研究解决的办法,最后,通过反复权衡分析测算,采取了在保证河宽不小于设计过水断面、线型平顺流畅的情况下,允许河宽随原河势增加,充分利用部分岸坡作围堰,并且同各标段协商一个固定的围堰量作为计量,如果施工标段能合理布置安排,充分抓住电站放水间歇时间段,并采取恰当的分期分段、跳槽等开挖措施,就能做得下来,如果标段不能精心组织安排,导致成本增加,由标段自己承担。通过这一方法的实施,该项目的围堰问题得到了解决。
今后再进行中小河流治理,要组织好图纸审查,协调好各个环节。充分考虑河流水情、水文,制定确实可行的设计、导流方案,给出合理的围堰断面,方案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同时,施工单位在投标时,要祥细勘察现场施工条件,充分考虑河流水情、水文,制定确实可操作的导流方案,对设计的疑问的,请求招标答疑,以保护中标后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在计量过程中,要客观公正,详细记录原始资料,严格审查测量放线,做好开挖验收工作。
6遇到岸坡浸水、地段出现落洞时的措施有针对性
在治理干河首端河堤时,出现150多米长岸坡连续渗水,没有集中出水点,也不是分层渗水出来,而是整个一大片,一挖岸坡就滑塌,不能采用涵洞解决,上端修排水沟工程量大,也不划算,经现场几方研究,采用在底层做反滤层解决,先贴坡做反滤层,其后抛石,然后在抛石上铺碎石、砂,再在砂上面回填土夹石,形成一个侧面(沿浸面)和顶面包围的反滤层,这样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九龙二中河道边上的渠道出现落洞,此段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下岩溶发育,只要渠道渗漏,地段很容易出现落洞,一般采用填堵的方法,考虑到此段填堵后仍可出现落洞,我们研究后采用“地拱”的措施解决,即先填落洞成拱形,然后以填土为支撑,然后浇筑钢筋混凝土渡槽,这样,即使填土再次陷落,也能保证渠道不垮倒。
7格宾石笼容易挂渣,建议择地选用
如今,河道治理要以生态治理为理念,要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形态,要保护好河中滩涂、洼地、要让河水与两岸山坡自由进行水体交换,让河道中生物有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在我们所治理的三段河道中,有两条采用格宾石笼护坡,一条采用干砌石护坡,经过4~8年的运行,河岸护坡都完好,没有出现垮塌,但存在格宾石笼护坡段上挂有大量浮渣,影响河道美观。因此建议在块石好的地方有些河段采用干砌石护坡,在同样稳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浮渣挂在岸边,同时也可减少投资。
结束语:以上这些在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常见的问题,但正是这些常见的一般问题,由于调查、收集等基础资料不全、或审查不细、或勘察不到位、或办法措施少、管理经验不丰富等,而产生难以实施的问题,它对造价、进度、质量、美观影响较大,给建设管理带来较大难度。虽然国家规定有关参建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但真的一旦出现问题,总是产生较多争执,协调工作量大,索赔困难,增加建设管理的难度,建议参建单位高度重视,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责任义务奖罚制度并严格执行,给工程顺利实施减少难度。
第一作者情况及联系方式:
姓名:李术兴;
出生年月:1975-07-08;
毕业时间和学校:1999年7月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
工作单位:罗平县水务局;
邮政编码:655800;
注:本人承诺,本稿系撰稿人原作且未曾在其他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本文所写只是个人的粗浅看法,目的是提醒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多注意这些问题,(我本人也是在基层设计单位工作)没有指责或毁谤任何设计单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