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豹
淮南矿业集团煤业分公司潘二煤矿 安徽淮南,232091
摘要:矿山勘测,通常是借助全站仪和经纬仪,对矿井周围实际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勘测工作,通过相应的信息数据来构建控制网络,但是这种技术手段需要大量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精度难以保证,GPS-RTK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测量手段的不足,为矿山实际测量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保证。有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GPS-RTK在矿场勘察中的技术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应用;GPS-RTK技术;测量
GPS-RTK技术由于其高精度而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包括土地测量,工程测量等。对于矿山勘测,勘测数据的准确性与相关项目的顺利开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践中,GPS-RTK技术不仅可以进行数据的勘测,还可以减少人力物力,勘测效率较高,对促进整个测绘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GPS-RTK技术
1.1 概念
GPS-RTK科学技术以载波特定相位测量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为基础,以载波特定相位测量为主要参数,被称为时效差分映射技术。该测绘技术有效地结合了GPS和数据信息传输技术,可以进行数据实时计算和高效处理分析,可以在2S内有效获得具体的位置数据信息。
1.2 原理
GPS-RTK技术的基本应用原理如下:接收机应从高精度位置的第一个控制点开始合理设置,并应作为参考点进行连续的卫星观测和分析,移动台中的接收机实时接收卫星信号,无线系统的传输设备可以接收到来自参考台的实时观测信息,并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定位原理随机转换参数。系统软件,准确计算并显示移动台的实际测量精度和三维坐标系。
1.3 GPS-RTK技术优势
(1)操作简便。在GPS-RTK的应用中,当信号处于正常传输状态时,不需要太多的人力和物力,操作简单,综合效率高,有利于节省工程成本。(2)数据准确性高。从实际测量情况看,GPS-RTK技术的测量精度非常高,定位数据准确,总体测量效果良好。(3)填补传统技术空白。GPS-RTK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测绘技术的缺陷,在光学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使测绘更加准确,更复杂的地形也可以更好地测绘其位置。(4)自动化程度高。GPS-RTK技术在基站软件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集成度,避免了人工操作造成的错误。
2 GPS-RTK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2.1 放样操作
区域放样操作的实施是控制和逐步操作的过程。借助GPSRTK科学技术实施区域放样操作,需要确定调查区域内的内部控制点并合理制定调查实施计划,以确保其能够满足加密后的实际准确性标准。控制网络,控制点的坐标和地球相应的坐标必须准确,放样数必须足够,分布范围必须科学合理,有效地阐明了每个测量点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操作中,放样有两种类型,即点放样和线放样。技术人员需要将设计点的坐标输入到电子手册中,在现场走来走去,根据GPS接收器的命令进行操作,列出设计点。通过实证分析,采用GPS-RTK技术的区域性放样作业可以保证放样的效率和准确性。
2.2 测量矿区
2.2.1 测量地形现状
在矿山勘测的实践中,传统的勘测技术手段需要建立图表的根点和控制点,并在制图数据上做标记,以作为勘测点的记录。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实现了地物编码,电子手册和全站仪的紧密配合,创新了测点的记录方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即返修现象是由于不适当的拼图碎片造成的。GPS-RTK在科学技术中的实际应用中,覆盖范围比较广,一个测量点可以满足10km半径测量的运行要求和标准,并且每一个环节,例如设备的重复设置和控制权的转移。可以省略点,提高测量精度。
2.2.2 测量土方工程
测土方,采用GPS-RTK技术进行验收作业,通常单点测量作业可在2s?4s内完成,实际精度约为3cm,配合测绘软件配合后,综合信息数据即可可以形成链接,可以省略输入和转录数据链接,可以实现数字映射。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可以用最少的人员有效地完成数据收集,更新和绘制以及损坏零件的收集。可以在矿区建立单个基站的CORS系统,并可以利用GPS-RTK技术实现实时测量作业,地表便可实现连续性与动态化测量操作。
2.2.3 监测地面变形
在施工技术,水文,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矿区地面将发生位移,沉降等变形。地面变形的监测是动态观察矿区的高程和水平位置,将其与相邻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并获得下沉和位移的相关数据信息。在现场勘测中,大多数矿区都设置了变形的观测点和基准点,可以形成观测网格,保证了勘测的精度。与传统的观测方法相比,GPS-RTK技术可以将静态数据采集逐步转换为实时动态监测,可以大大提高实际作业结果的精度,对于分析矿区地表变形非常有帮助。
2.3 注意要点
2.3.1 控制点资料收集
在使用GPS-RTK技术测量之前,先对露天矿进行了勘探,并收集了现有控制点的数据。使用GPS-RTK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时,移动站的观察时间为2s,控制点为15s。参考站的地形点的观测时间为5s,控制点的观测时间为15s。如果没有控制点,请建立GPS控制网络。为了实现地面网络和GPS网络之间的高程和联合调整转换,应严格选择和布置矿区的控制点。数量应大于4,且分布均匀。
2.3.2 布置测点
尽管GPS-RTK在实际勘测中在科学和技术上具有显着优势,但实际勘测中会出现偏差,因此可以通过对实际勘测的标准化监督来有效降低偏差率。因此,必须将移动站与参考站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0km范围内,并且控制点应均匀分布,以利于联合测量操作并减少多径与点之间的偏差,要求技术人员了解矿区周围的实际情况,并确保可以有效地执行卫星系统的各种功能,并保持站点之间的视野开阔。如果要合理设置测量点,则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此外,在设置沉降观测点时,要根据找平基准点,并结合建筑物基础,结构,荷载和建筑物的特点,设置好各种观测点,例如墙标记,混凝土桩和钢标记。各种标准,对于采矿区和采场上方部分地面的高层建筑物的地基,要做好沉降观测点的布局。
2.3.3 矿区坐标的转换
如果要通过GPS-RTK技术获取WGS-84坐标并有效地将WGS-84坐标转换为局部坐标,则需要了解矿区内部控制点的局部坐标和大地坐标,并实现局部坐标控制。点和静态测量联合测量,借助处理软件,计算并分析了局部坐标与WGS-84坐标之间的转换,并将WGS-84坐标有效地转换为局部坐标。
2.3.4 选择基准站
对于选定基准站,务必要考虑选点要在稳定岩石上和不易被破坏的稳固地方,参照测量选点埋石的标准。
2.3.5 野外数据采集
GPS主机和天线准备就绪时,GPS主机的电源将打开,并且GPS主机将自动检索天空中的卫星。待PDOP<2接收到5颗以上卫星后,则广播电台将自动启动。一旦移动站接收到四颗以上的卫星和主机信号,工作簿将自动打开设置项目和文件名以及投影参数,并在仔细检查是否满足准确性标准后,即可进行现场数据收集操作以Dat的形式执行并存储在工作簿中。
2.3.6 输送信号
借助GPS-RTK技术,必须通过脉冲电信号有效地将移动台与参考台相互连接,在实际测量中应防止电磁干扰,并延长观测时间,以使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3.7 参数转换
GPS-RTK测量点的坐标位于WGS-84坐标系中,实测应用北京1954坐标系,两个不同坐标系中使用的定位参数存在差异,因此必须存在差异在坐标上,与特定区域的距离超过100米,有方向旋转的迹象。因此,利用GPS-RTK技术在作业初期进行实际测量,有必要确定矿区基准转换的参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GPS-RTK测量技术在大型矿山勘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勘测成本,而且可以弥补传统勘测技术的不足,从而提高矿井的整体勘测质量。利用GPS-RTK科技的优势,可以实现矿山实际勘测作业的效率和精度,从而充分发挥未来GPS-RTK科技的优势,确保矿山的效率和效益。实际勘测中,专业技术人员仍然需要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有效掌握GPS-RTK的科学技术要点,为测雷的准确性和效率提供保证。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GPS-RTK测量技术在不断完善,它将在矿山项目中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艳莲.矿山地质测绘中GPS测绘技术分析[J].智能城市,2021,7(05):57-58.
[2]杨洋,张文博,张建敏,左晨曦.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的数字矿山与矿山安全文献综述[J].矿业科学学报,2021,6(01):124-138.
[3]柴桂新.浅谈测绘新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21,47(01):13-14.
[4]郑哗.测绘新技术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天津化工,2021,35(02):22-24.
[5]李俊义.测绘与地理信息新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1,7(0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