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颖
青海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电力建设的不断深入,输电线路也逐步向高海拔地区延伸。海拔高、缺氧、气候恶劣,人员生活和工作的难度就会极大的增加。如何在工程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做好防范措施,针对不同的难点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和进度,是一个紧迫的命题。本文根据高海拔工程施工经验,提出了较为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海拔;输变电工程;施工难点;对策
1引言
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在实际的施工环境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其中的现场施工管理是设计意图和设计思路实践的必要环节,设计是灵魂,施工是实现设计蓝图最关键的步骤,因此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各种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就会逐一的浮出水面,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工程的施工管理就凸显的十分重要。施工管理人员就可以在现场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将设计过程中有所不足的地方找出并予以集中性的解决,切实起到维护整个工程安全、质量的作用。尤其是在高寒、缺氧、高海拔情况下施工,管理难度就会被进一步放大,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做好施工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严峻的考验。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一深入的探讨。
2 立项背景
输变电工程本身就带有点多、面广、施工较为分散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国网公司“坚强电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加强,500kV以上的骨架电网逐步向青海、西藏等地区推进和延伸。穿越戈壁、沙漠、冻土区、无人区,施工条件艰苦,作为工程施工管理来说,遇到的挑战更大。有必要在施工之前,分析相应的难点,提出较为可行的施工对策,为工程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 施工条件及难点分析
依据工程的施工特点,总体而言,主要从人员、施工方法、环境几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
“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高原地区的真实写照。高原地区寒冷干燥,长年无夏,多大风天气,日温差大。气候多变,空气稀薄,气压低,给施工人员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下面,我们就高原工程施工中的具体难点及解决方法做出介绍。
3.1人的因素
施工条件:由于海拔高,缺氧,人员的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也就是人员的流失给工程施工造成很大的危害。一般工程的人员下线人数在10%以内,但高海拔工程则达到了20-30%左右,最为严重的则达到70%左右,这样的人员流失,不仅危害本人的身心健康,对于工程的整体安全目标,经济效益,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难点分析:工程施工中人员流失量大,不能及时补充劳动力,工程施工进度无法保证。
应对措施:建立完善的A、B角制度,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等主要管理人员做好预备人员的准备,建立和完善人员轮休制度,这样人员就可以互为补充,关键时候能够进行补位;对于劳务人员,也可以做好预备的工作,按照总施工人数的50%—70%进行预备,在人员流失的情况下,做好劳动力的有效补充。
同时,应大量使用机械设备,尽量减少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施工的效率,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健康。
3.2高原环境
施工条件:低氧、低压、寒冷、干燥、紫外线强,气候多变。
难点分析:高原地区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40%,普通人群在高原地区容易产生高原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施工队伍的稳定性难以保证,同时,工作效率也只有常规施工的1/3。
应对措施:坚决执行“四零三不”目标,人员身体要合格,思想要过硬,行动需保护。
为确保施工一线人员安全健康,应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所有施工驻点的帐篷全部更换为棉帐篷,施工人员配发了棉衣、棉鞋、棉安全帽,增加了毛毯等物品,要求所有施工人员有床住,不得打地铺,给一线施工人员创建舒适的生活环境。
(2)每个帐篷配备煤炉一个,要求施工队派专人管理。为防止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公司还购置了一氧化碳报警器,每个生炉火的宿舍配置一个,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3)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证每人每天伙食标准不低于50元,保证每人每天半斤肉。
(4)与医院医务人员进行了联系,配备冬季需要的感冒药、冻疮膏、红景天口服液等药品,保障人身安全。同时,为防止冬季下雪后雪盲的发生,应当配备墨镜。
(5)与医疗保障人员联系,每周对施工队驻地和施工现场进行2-3次的巡诊,派发药品,为一线施工人员现场服务。
3.3生态脆弱
施工条件:工程线路处于青藏高原腹地,沿线环境主要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沼泽湿地等高原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遭到扰动破坏,其恢复将十分困难,有的甚至是不可逆的。该区域环境保护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下游水源质量和安全,也涉及到下游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自然环境既原始、独特又脆弱、敏感。
难点分析:沿线植被区域属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区,由于沿线地区地址发育不完全。多数地区山地表层风化严重,剥蚀程度较强。植被较易遭受破坏,很难恢复。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应对措施:
(1)划定施工范围和施工便道,避免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
(2)坚持垫设铺路的取土原则;
(3)地表植被异地移植或存放;
(4)条件好的地段进行植被种植,选择当地易生长的物种;
(5)对陡峭的地区,做好地表固话处理措施(排水沟、护坡、挡土墙),防止水土流失;
(6)垃圾集中处理。
3.4文明施工
工程线路处于青藏高原,沿线多为高山、草原、戈壁,部分地区植被稀疏,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同时,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政治上较为敏感。因此,在施工中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思想,坚持“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并举”的方针,对施工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全过程控制,推行建设项目的清洁化生产,坚持文明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着重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环保水保
a)基础施工时,对于开挖的土石方应视基础面的大小合理开挖,开挖土方采取表土剥离单独堆放,防止因堆放面积过大而造成地表植被、树木的破坏。
b)施工过程中,严禁带有水泥浆等对水有污染的废水排入河流、或草原。
c)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到指定地点或集中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d)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回填施工坑和各种因施工而开挖的部位,恢复地表原貌。及时清理散落在施工现场周围的砂石、结块水泥、水泥包装袋等建筑垃圾。施工竣工后应按建设单位的要求及时修整和恢复在施工中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并尽可能采取绿化措施。
e)做好防火工作。
3.5医疗和后勤保障
(2)医疗保障措施
a)为保护建设者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建立了三级医疗救护机制,同时与地方乡镇、县级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联络机制。
b)按照高海拔工程三级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要求,自行安排进场前施工及管理人员的体检,并根据要求提供体检表备案。
c)对施工人员进行救护的应急培训,了解掌握常用的一些救护方法,供氧设施的使用等。
4应用效果
藏中联网高原高海拔输变电工程,工程量巨大,耗时长,参与施工的单位众多。制定了在高原地区施工易出现的各种难点,以及处理的方法,确保人身、工程质量、安全及环保目标的实现。
5 结论
笔者根据青藏联网、玉树联网、川藏联网、藏中联网等多个工程的实际经验,总结出高海拔地区工程建设中的一些突出难点和解决对策,便于在将后的工程施工前,进行有效的准备和了解,不打无把握之仗,做好工程安全、质量、环保水保、后勤保障及医疗保障工作,在工程管理上始终坚持科学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工作做实、作细,管理工作关口前移,坚持为一线服务,确保基础工程安全、质量,有效推进各项工程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