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江
211322198909062***
摘要:在大力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思想下,水利工程项目在进行建设时则要将工程的生态效益作为工程整体效益的重要衡量指标,并积极的对其进行贯彻落实,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河道生态护坡工程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具体的河道生态护坡的建设过程中,工程人员应积极的采取更加有效的施工技术,包括人工种草护坡技术、水利喷播护坡技术、土工材料固土护坡技术、生态型混凝土护坡技术以及网格生态护坡技术等,通过对技术适应性的了解,合理的对技术进行应用,严格把控技术细节,全面提升河道生态护坡工程质量。鉴于此,本文对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水利工程;工程质量
引言
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基础建设水平有着直接的关联,水利工程项目的不断扩建,对于平衡水资源供需现状、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以及维护景观效益等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而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与河道生态效益的发挥关系密切,因而在当前的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中,施工人员需要重视对河道生态护坡技术进行研究,要不断加强工程施工实践,从稳定生态环境、有效转化水能角度出发,完善水利工程边坡综合治理措施。
1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技术概述
目前水利工程的生态护坡技术始于考虑自然环境保护的两个角度,具有护坡效果。在应用生态护坡技术的过程中,将工程、物理学、植物学、生态学等众多学科知识结合在一起,使护坡技术得到理论支持,提高护坡技术的科学性和效果。生态护坡技术主要由两个因素组成。第一是建立有效阻挡河流洪水,满足植物生长的环境和平台;第二,满足生态平衡,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区域原则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发挥水利工作的作用,确保河流稳定,起到支持倾斜地带的作用。人们应该分析水利项目的水力参数和土木工程参数,选择对斜坡最有效的参数值,这意味着应该使用生态四面体技术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总之,生态护坡技术不仅起到护坡的作用,还能维护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最终促进工程内河川的生态平衡,从而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
2生态护坡的主要特点
2.1生态护坡优于传统护坡
生态护坡技术与现有护坡相比,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基本上,生态护坡的关键区别在于,改变了传统的单石护坡方式,作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替代方案,主要利用河流两岸的大量绿化植物和抗潮的树木,形成能够抵抗洪水和其他不利情况的强大生态系统。生态护坡系统与现有钢筋混凝土和各种支撑结构相比,在成本投入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因为植树的初始投入相对便宜。生态护坡技术,生态效益十分可见,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相对容易实现。
2.2生态护坡与社会发展
生态护坡技术以河流长期稳定的生态效益为基础,提高周边生态环境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改善能力。即使有不利的因素,稳定的生态系统也能抵抗或消除这些影响因素,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实际生态护坡实施方案中,各种应用材料满足不污染或影响河流的环境保护要求。因此,生态护坡技术对促进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3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建设的技术要点
3.1人工种草护坡技术
在构建河道生态护坡时,可以采取人工种草护坡技术,该技术具体是指通过人工播撒的方式在水利工程河道边坡坡体表面进行种草的技术。在选择需要种植的草系时,要确保选择根系发达、固土性能好的草类,以此来避免出现水利工程边坡的水土流失问题。
在坡面人工铺设天然草皮时,一般要采取平铺草皮护坡施工措施,尤其对于边坡坡度低缓的土质路堤边坡,更适合采取该措施。而在处理行洪流速较快的土堤迎水坡面时,则不适于采用人工种草护坡技术。在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建设过程中,工程人员还可以采用的生态护坡建设技术为水利喷播种草护坡技术。在该技术下,工程人员需要把握好原材料的配合比,即要将草籽、肥料、黏着剂、土壤改良剂等进行标准比例的拌和,并将其通过机械加压方式喷射到防洪水利工程坡面上。该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施工效率高,且喷播的草籽具有较快的发芽速度,且出苗整齐,因而能够彰显较高的生态价值。
3.2生态型混凝土护坡技术
生态型混凝土护坡技术也能够实现对河道坡体的有效防护。在应用该技术时,工程人员需要在搭建混凝土框格,并在其中浇筑无砂混凝土,在无砂混凝土中,植物可以借助其孔隙进行生长,从而植物能够与混凝土结构有效的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混凝土结构下的生态护坡系统的特征较为明显:首先可以对生态型混凝土进行分类,即土工格室层和有机客土层。有机客土层主要包括生物性添加剂、草炭、石子和保水剂等,在施工时,要将该层连接到坡面原状土壤中。而在生态型混凝土土工格室下,植物在其中生长时其根系会逐渐扎入下部土壤,通过根系的不断稳固,能够与坡面形成相应的竖向网状结构,接着植物的根系会不断的纵横延伸,从而能够形成三维立体根系网,此时,喷播层便能够与坡体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其次,在生态型混凝土护坡施工过程中,工程人员还会在其中增添能够提升土壤生物活性的添加剂,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碱性,使土壤微环境具有更高的活性;最后,若使用网格生态护坡技术,施工人员需要在设置网格时,采用砖石混凝土砌块或现浇混凝土结构材料,在形成网格后,要将腐殖土填充之中,以满足植物的栽种要求。
3.3网格生态护坡
通常说的网格生态护坡,是借助石头、混凝土等材料构造成一个网格结构,网格结构上错综复杂地植入植被,这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综合护坡,因为它的实用性和经济性都很高,非常有宣传性和实用性。另外,看美观,赦免环境的艺术美也会提高。而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技术困难不大,阶段简单,效率高,作用也非常明显。在选择实际施工方案的同时,边坡保护模式的持续发展必须满足河流流域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的双重要求。以一定的资金投入为前提,网格生态护坡技术最实用、最有效。
3.4采用植物固土法的植被生态护坡技术
生态护坡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以用多种方法整顿河流、保护环境和稳定生态。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植物固定法,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土壤供氧,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原油土壤的生态状况,提高环境建设的效果。因此,在植物选择过程中,需要择优选择根系发达的植物类型,选择当地的自然生长环境、工程资金成本以及最佳的心育生,全面分析,审查植被区域的种植条件,充分掌握植物实际生长所需的养分,具体根据河道边坡保护要求选择生长最好的植物。选择植物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抵抗力,注意风景的搭配,确保实用性,同时重视经济价值和美观。保障生态护坡植物多样性,增强植物抵抗力,保障生态护坡计划可执行性。
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有效的提高生态护坡施工水平是必要的,为了具体分析,相关技术人员应该有效分析生态护坡设计原则,科学掌握河道整治当中的问题,从而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高效的技术措施,保证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姚军.乡镇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8(12):65.
[2]张延菊,张哲.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珠江水运,2018(21):101-102.
[3]孙军.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7):159.
[4]刘颖.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8):93-94.
[5]郭秋峰.河道生态护坡在腊山分洪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