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鹏飞 刘阳
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710077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建筑理论也受到建筑从业者的广泛关注。在具体的建筑设计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方案体现了生态建筑的重要设计理念。随着生态住宅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未来的住宅建筑将朝着更加绿色、健康、舒适的方向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生态建筑理论;住宅建筑设计;应用
生态住宅理念是一种新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模式,它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健康的建筑和居住环境,而且能在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影响,促进资源和能源的科学利用,减少污染,保持生态平衡环境与生态。
1 关于生态建筑理论的概述
1.1生态建筑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科学的建筑和住宅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幸福感。生态建筑理论始终坚持这一原则,通过生态学、建筑学和环境科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建筑结构和居住区生态环境的合理优化。通过在住宅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建筑理念,可以进一步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建筑业不断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综上所述,生态建筑的开发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但同时,具体的应用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撑,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1.2生态建筑理论的特点及应用原则
一般认为,生态建筑理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美、健康、绿色、舒适等方面。生态建筑理论的科学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阶段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建筑设计和后期施工工作中,技术人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业主营造自由健康的居住环境。第二,坚持可持续发展。只有建立起居住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建筑的价值和设计意义。此外,要坚持共同发展的原则,实现建筑、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实现三者的共同进步和发展目标。
2 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住宅建筑的平面设计
首先要考虑合理利用自然风,保证居住建筑内部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充分体现生态设计理念。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科学地利用建筑结构中的自然气流来实现良好的通风,在保证室内空气畅通的基础上保证良好的空气品质。其次,合理利用自然光,提高室内采光效果,保证自然光的利用率。目前,国内城市中有许多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特点决定了室内照明条件处于两种极端状态。低层室内照明不足,高层室内照明强度高。因此,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设计师应特别注意楼层间距、户型、采光条件等诸多因素,利用有限的资源设计出最合理科学的采光方案,从而全面提高各楼层建筑的室内采光率。
2.2自然通风设计
自然通风设计是满足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要求的一种方法,但自然通风设计会受到建筑平面和三维空间布局、三维设计的影响。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因素,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气流的影响,有效解决居住建筑设计中的空气质量和热舒适问题,满足生态居住建筑建设的要求,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让用户拥有舒适、健康、安全的居住空间。良好的通风设计可以避免冬季风速过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可以在炎热的夏季保持舒适的室内自然通风。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除了考虑盛行风外,还需要考虑小区气流的变化,从而做好前期的整体规划设计。
2.3加强采光设计
生态住宅对照明要求很高。冬季要保证室内能获得丰富的热量和阳光,夏季要尽量减少阳光直射产生的热量。
可以说,阳光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生活环境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避免热污染问题,必须从遮阳设计入手,合理利用阳光,使其发挥更理想的效果。在遮阳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形状设计、凹凸变化、围护结构等方法来减少阳光直射和辐射产生的热量,这样设计中更有效的处理方法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获取数据,通过精确计算获取数据,考虑居住区建筑布局与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做好建筑群的日照、采光、遮阳的研究,确定相应的方案,然后检查是否能满足遮阳、日照的要求。
2.4防治热岛效应
住宅区的热环境、气流和辐射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情况造成了居住区内的高温,居住区外的温度可能产生热岛效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为了有效降低热岛效应,需要做好建筑设计和布局,积极选择美观、生态、有效的绿化方式,减少热岛效应的不利影响。比如做好屋顶绿化,对墙面进行垂直绿化,增加一定的水景观,合理调节温度。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生态住宅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仅要追求绿地面积的增加,还要与水景观、林地、自然通风等综合考虑,以提高生态设计水平。在绿化植物与水景观的搭配过程中,既要追求视觉效果,又要充分体现不同景观在降低热岛效应方面的优势,保证生态绿化建设的效果。
2.5强化噪声控制
生态住宅理念的应用,既保证了绿色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有效性,适当增加了绿地面积,促进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又提高了噪声问题的防治水平,有效地满足了要求生态住宅设计。为保证噪声控制效果,应在整个居住区内建立完善的噪声防护体系,如隔离居住区和交通干线等,有效地防止交通噪声。针对住宅楼居室噪声超标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可错开长层玻璃窗,以减少噪声影响,保持正常有效的自然通风。早在生态住宅建筑设计之初,设计师就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测和全面调查,以评价该区域的噪声和环境污染是否符合要求。如果标准不一致,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策略改善居住环境。
2.6优化屋面设计
在住宅建筑中,屋面可以说是整个建筑的一部分,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因此,在屋顶设计上,要坚持减少生态住宅。住宅屋面设计应选用新型高效保温材料。屋面保温是建筑节能施工的关键。合理选择保温材料是十分必要的。采用低容重比、低吸水率、低导热率的保温材料,可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一般在屋面与防水层之间放置节能材料。在选用节能材料时,必须按照有关规范和标准掌握保温材料的参数,做好材料质量控制,在施工初期做好配合比设计。另外,为了提高屋面的节能效果,可以采用倒屋面的设计方法,即简单地改变保温层和防水层。究其原因,是以往保温层中的材料吸水后,其导热系数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将导致施工难度的增加以及成本和资源的增加。倒置屋盖的设计方法更为有效。此外,还可以设计储水屋顶,充分发挥良好的保温效果。
2.7改善外窗设计
无论是什么样的建筑,窗户都是不容忽视的设计环节。外窗设计是生态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住宅的整体节能和生态效果。从材料上分析,现在新型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建设中,可以在窗玻璃的选用上采用低辐射玻璃,降低玻璃的反射率,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为了保证门窗的节能,我们可以使用泡沫塑料密封条,使用新型门窗材料来保证房屋的保温。在门窗框与墙的缝隙中,应尽量控制窗与墙的比例。在炎热地区可以设计小窗户,以减少白天的太阳辐射热和夜间的室内热损失。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既能突出建筑的整体价值和实用性,又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优化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这对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J]. 刘汉松. 中国住宅设施. 2019(07)
[2]生态理论下的住宅建筑设计运用 [J]. 崔武燕. 科学技术创新. 2019(17)
[3]探究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J]. 肖子龙. 建材与装饰. 2020(01)
[4]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J]. 王盛. 建材与装饰. 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