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环保理念的风景园林设计变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6期   作者:刘磊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刘磊
        23010519820606****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能源耗能偏高、有害气体过度排放以及全球气温变高等。这些问题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给人们的生存带来了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因而,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环保问题,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要建立低碳环保思维,把握好设计的环保关键点,并助力低碳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低碳环保理念;风景园林设计;变革研究
        引言
        城市绿地主要是指被绿色植物覆盖的区域,是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内容,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并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也能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绿地园艺建设中,植物景观具有生态性、生物性和多样性等特点,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除了要关注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也要重视其景观效果,提升风景园林的整体品质。
        1基于低碳环保理念的风景园林设计现状
        ①强调造型,关注形式设计师进行园林设计时,过于重视美的体验,强调造型至上,将形式放在了突出位置,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园林功能考虑不到位。有些设计师甚至会将这一工作定性为美感的体悟,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一种做法。设计风景园林时,除了考虑美感的需求之外,功能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公园是为了让人们愉悦景凯萌辽宁财贸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本科在读身心、放松自我,而居民区主要的功能是修养身心。针对两者功能的不同,设计师要全面考量,选择适宜的树种,践行低碳理念,而不能将艺术放在首位,只考虑美的体验与感受。②过于强调人工设计。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师忽视了原本的地理构造,破坏了地面原始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建设一些小的山体,增设楼阁凉亭。类似的设计造成了工作流程烦琐,使资源的使用量剧增,造成工作时长被拖延,同时不利于保护原始状态,人工因素掺杂较多。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保留原貌,综合考虑景观设计与地形地貌,这充分彰显出人们对于自然的崇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能使资源损耗降至最低。
        2基于低碳环保理念的风景园林设计变革研究
        2.1合理把控风景园林的细节设计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对于风景园林来说,对于设计细节的把控情况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风景园林的整体设计质量。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合理把控细节部位,从细节上落实人性化设计要求,真正将人性化设计落实到风景园林设计中来。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必须要加强对设计细节充分的重视和关注,及时更新、转变自身的设计思路及设计理念,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严格把控设计细节,确保人性化设计理念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比如,在进行景观照明设计时,就要注意照明设计需要在满足广场、道路照明需求的同时,保证光源选择的合理化,促使光源能够很好地衬托景观,同时还能达到节能效果,体现出现代社会的设计需求。再比如,在进行景观内道路设计时,要注意道路设计不仅要能够对各个景点进行有效联通,同时还需要做好沿道路景观布置,凸显出道路的美感。再如在进行风景园林中游乐设施设计布置时,也需要充分考量,以居民需求角度出发体现出设计的人性化,如在游乐设施旁设置便于休息的长椅、健身娱乐器材等等,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2.2考虑植物配置的合理性
        植物景观设计中,要从园林的实际出发,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了解整体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包括植物的数量、植株高矮、植物色彩、整体的形态形状、植被的层次等,在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所选植物的情况,确保在搭配后呈现出多样性,得到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如针对数目种类的设计,一般按照大中小的顺序排列,用小型的灌木点缀,更能体现出植物的层次感,在阔叶植物的设计中,要充分了解其生长特点,对土壤和温度的要求等,利用阔叶植物降低城市噪音,也能起到防尘效果,同时也能提升视觉效果。
        2.3科学高效的养护能延长园林工程寿命
        景观园林设计不是一味地修建,修建的同时也要加强养护管理,这一工作至关重要。自设计开始之初就应关注养护工作,提升工程质量,确保养护工作高品质完成。建设与养护是同时进行的一项工作,没有先后之分,二者同时开展能降低工作返修率,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使碳排放最小化。时代的变迁必然会给风景园林染上沧桑的烙印,这些工程会逐渐老化,毕竟存在一定的寿命期限。植物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产物,然而风景园林工程不能任由植物随便生长,需要对其进行修剪和管理。加之植物生长离不开施肥与灌溉,而且需要对枝叶进行必要的修剪,这些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持续开展。

与我国的园林工程相比,西方园林工程的寿命偏长,我国园林设计人员可以借鉴其经验。例如,世界上著名美第奇家族曾经邀请专业的设计师进行私人园林修建,目前仍然留有原貌。所以,对于设计师而言,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长远的预见性,积极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合理选择适合的材料与树种,确保园林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强后期的科学养护,保证景观园林工程使用年限不断延长。
        2.4做好地理研究工作
        设计师在设计景观植物的组成时所依据的是高质量的检验和研究工作,使用地理调查和研究数据的设计师可以更合理地定义植物类型,并提高其景观设计工作的质量。设计师采用自己的设计方法进行创新,以满足社会变化和人们对景观设计的需求,在一段时间内观察景观中的土壤、温度和雨水条件,并根据观察结果确定种植植物的类型,从而提高了景观设计的质量。此外,设计师必须了解景观搭配工作相关的社会动态,根据城市发展的目的调整植物搭配,并确保植物搭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中国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的最明显的表现是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的出现,以及城市不断增加的农村人口。绿化面积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努力保护城市环境。选择植物时,需要将当地的气候条件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结合起来,选择适合该地区生长的植物,并进一步装饰城市的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在南部沿海地区,耐盐植物是景观植物的最佳组合。
        2.5重视施工图纸设计
        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需要有科学的施工图纸。图纸设计中,要制定明确的设计方案,并确保整个方案的可操作性,明确标注出不同种类植物的种类及对应的位置,考虑不同植物的各个要素,数据等。图纸绘制中,要将植物景观和周围环境、设施数据、尺寸数据等坐标标记,全面展示出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点。植物景观规划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需要明确设计材料,全面了解不同植物的信息,相关的种植和养护方法等,并整理成具有逻辑性的资料。
        2.6加大后期维护的力度
        具有特色的景观设计,在植物搭配和设计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设计,合理搭配出一个可以提高植物存活率的设计方案。植物在炎热的夏天要控制种植的时间,下雨天种植可以有效地提高植物的存活率,所以在下雨的时候应该增加植物的种植量。在栽植植物的时候,要对根部合理处理,修剪枝叶。冬天气温下降,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寒措施,加强植物的养护力度。后期的养护工作要求有关责任人提高责任认识,使植物的死亡率下降,保持生态的平衡发展,确保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7设计的具体实施
        要深化植物景观设计规划理念,重视空间设计、植物种类设计及立面设计等。首先在空间设计中,要根据植物景观的不同特点,划分出不同的片区,根据植物作用和呈现出的不同视觉效果,决定植物的疏密情况,并对林地、草地、植物组团等进行界线划分,实现整体的和谐。其次是植物种类的选择。根据不同植物景观设计单元,选择与此匹配的植物种类,并重视乔木、灌木及水生植物等比例,不断提升植物的多样性。最后,在平面和立面设计中。加强对其空间布局的分析,了解植物群落结构,呈现出更好的植物景观立面效果,强化空间感。
        结语
        在我国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设计师需要提高其景观设计的质量,为城市居民创造适宜的居住条件。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搭配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植物的多样性、功能性和树木适应性的原则,以提高植物搭配工作的质量。良好的地理研究工作是园林设计工作的基础,责任相关者需要通过花卉、植物和树木的合理搭配来进行区域设置和规划,提高园林设计工作的质量,为城市的飞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紫英.景观园林设计中低碳环保植物美景度优化仿真[J].建筑与装饰,2019(11):166-167.
        [2]辛宇峰.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园林设计[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8):9-
        [3]赖鋆英.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探究[J].绿色科技,2020,(03):47-48,50.
        [4]彭雪峰.试论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现代园艺,2019,(22):85-86.
        [5]王澍.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路径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10):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