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秋菊
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39
摘要:由于沥青路面具有多方面的优点,行车舒适性也比较好。在以往的建设中,由于车辆荷载、紫外线作用,产生了一定的老化问题,这样很难满足目前的使用需求。通过应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可以有效的进行修复,同时有着施工时间较短和环保的优势。本文就对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城市;道路
1、道路施工中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特点及技术方案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实际的道路施工过程中主要用于改善已经出现坑槽、裂缝、车辙等现象的沥青路面,一般是在路面损坏程度还未波及到基层的过程中使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具有以下特点:能就地再生利用旧路面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无需搬运废料及寻找废弃物的堆放地;能100%的重复利用旧路面混合料,最大程度上减少新混合料的使用量,具有一定的经济性特点;相对于传统的维修方式来说,对于沿途居民和正常交通的影响较小,当施工完成后即可开放通行;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较小,甚至能在夜间的市区作业;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适合小型维修工程和难以保证连续机械化施工的工程;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这一维修方式主要是以路面面层作为施工对象,损坏波及到基层后不适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这一方法是在路上加热旧路面,极易受到天气气温的影响,一般不在寒冷的季节施工操作。
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施工质量及后期性能,应该将施工分成两个阶段,即沥青路面预先处理技术和整体地热再生技术,详细如下:(1)沥青路面预先处理技术:在实施沥青路面预先处理施工前应先处理好道路上的积浆、沉陷、网裂等问题,这就要求施工单位翻挖好道路的基层及面层,翻挖的程度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明确,一定要仔细的清除干净旧道路上沥青基层和面层存在的各种病害,严格的按照路面养护规范将路面的结构层恢复。(2)沥青路面整体地热再生技术:在实施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技术的施工前应保证旧路面基层上没有较多病害现象,还应在旧沥青混合料符合使用标准的基础上应用。整体地热再生技术首先采用的是对旧路面实施相关机械设备的加热处理,再喷洒再生剂后在路面上耙松、打散及拌和混合料,继而平铺在路面上,将新的沥青混合料摊铺在再生混合料上,最后应用压路机碾压成型即可。通过应用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技术能有效的提升道路的平整度、路面结构的承载力、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等,有效的消除路面表层各种病害现象,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2、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城市道路施工中的使用
2.1施工准备
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先由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对路面杂物进行清理,务必保障路面的整洁性与干燥性,规避因为再生混合料遭受污染而导致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发生,确保整体施工质量。与此同时,还需要清理原本在路面上的裂缝灌封胶以及各种热熔型的标志标线等,确保路面绝对干净,规划施工的具体区域,对路面进行相应的封锁保护,同时让施工人员、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陆续进场。在高速公路等路段施工时,需要做好相应的提醒标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加热作业的开展
在完成施工准备之后,可以进行加热作业。施工人员需要了解具体施工量和施工区域的状况,并且明确加热温度。
在加热作业流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结合路面的实际状况,随时调整燃气压力。结合风向、路面含水量、温度等相关因素,调整加热设备的速度,调整地面和加热板之间的举例,保障沥青路面可以获得整体性均匀加热。第二,在实际加热中,需要有效控制沥青路面的加热宽度。第三,施工人员需要全面充分加热沥青路面,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加热不充分出现破损问题,避免影响到再生施工的最终质量。
2.3确定再生剂、沥青添加量
对于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应用,关键就是明确再生剂的添加量。需要使用软化能力和渗透性比较强的材料,这样可以调整旧沥青的成分并且降低沥青粘度,可以促进新旧沥青的混合,进而显著提升抗老化能力。为了明确再生剂的添加量,需要有效提取旧路面的老化沥青混合料,进而在样品中分离骨料和沥青,针对原有路面进行混合料级配,评价沥青含量等指标,明确原有路面的损坏程度。接着,需要针对沥青情况按照比例加入再生剂,同时测试再生后沥青的具体指标,包括延度、软化点和针入度。进而通过绘制曲线的方式,明确再生剂的最佳比例。而后,需要根据再生剂的掺入量来针对取样材料进行实验室再生,利用再生混合料开展马氏实验,测定试件的孔隙率、饱和度、密度、稳定度等等,利用这些指标来确定添加再生剂的量。
2.4耙松原路面
对旧沥青路面进行加热以及再生剂喷洒之后,便可以按照实际的路面情况开始路面的耙松施工,调整疏松耙的施工气压,同时确保施工设备行进的均匀性,在确保以往路面疏松耙均匀打散的情况下再进行耙松施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严格根据施工设计的内容进行施工,必须对施工深度、施工宽度等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整个耙松施工的有效性。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保障耙松施工质量,还需要预防破碎集料的情况出现,同时,尽可能不改变以往路面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原路面耙松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根据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严格按照每隔200m距离进行一次再生深度的测量施工,深度的变化应当尽可能控制在1cm以内。假设耙松的深度无法满足具体的施工需求,则需要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处理之后再进行施工,同时,在施工时需要确保耙松的深度能够满足具体要求。常用的方式主要包含调整耙松深度、控制加热车的行驶速度以及优化液化气流量的具体大小、提升加热车数量等方式实现。
2.5摊铺碾压施工
摊铺碾压施工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松铺厚度进行合理控制。在路面上铺一层新的沥青混合料,并将混合料和再生层一次碾压成型之后才算完成了就地热再生的所有施工工序。在摊铺碾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将集料相互嵌挤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确保两层的热黏结,以此确保路面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摊铺温度需要控制在120℃~130℃,路标加热温度需要控制在150℃~180℃,初压温度需要控制在115℃~125℃,碾压终压温度则不能超过85℃。此外,需要将路面上散落的混合料清理干净之后才能够正式开始碾压作业。一般碾压作业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步骤。初压阶段需要使用重量为12t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按照2~3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同时还需要遵循先低后高、先慢后快、先静后振的原则。因此,在实际的碾压作业中需要先完成左右两侧向接缝碾压的施工之后,再从中间部分进行碾压,按照每段50cm的距离将碾压进行分段。
3、结语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是一种道路预防性的养护措施,将其运用到道路养护施工过程中,能够快速的恢复原沥青路面的性能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柔韧性,从而有效的延长道路的施工寿命,节约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一项绿色环保型的施工技术,值得在道路养护施工中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潘春伟.旧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J].四川水泥,2019(11):236.
[2]李明亮,李俊,汪鑫,等.ECA罩面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可行性分析[J].中外公路,2019,39(05):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