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建设路径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2月第5期   作者:梁冬冬
[导读]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正在不断地加快,

        梁冬冬
        河南启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周口466000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正在不断地加快,在此过程中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不到位,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凸显,这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非常有必要做好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城市规划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融入生态学理念,促使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中得以体现和实施,进而推动城市实现健康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文章针对当代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一些路径上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路径
        引言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城市空间不断扩张。然而,随着城市化发展,相应产生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环境恶化、城市资源匮乏、气候与自然问题频发、生物物种减少等。同时,城市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现实问题让人们开始思考正确的城市发展方向,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尽量减小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利用生态城市理论建设生态城市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1将生态城市理念融合到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意义
        创建生态城市高度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重要表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图1所示。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要秉承尊重自然、接纳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原则,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方向。当前,无论是工业发展,还是农业发展,亦或是城市建设,都紧紧围绕着“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这一主题而开展。引入生态城市理念,能够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堵、资源供应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针对此种情况,在城市规划设计进程中,有必要树立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进程。引入生态城市理念,能够赋予城市建设更深的内涵,凸显人文关怀理念。城市环境能否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直接决定着人们对城市环境归属感和依赖感的强弱。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对城市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薄。而创建生态型城市,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快的速发展,还能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引入生态城市理念,可以有效化解城市环境中人与自然的矛盾,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所以说,创建生态城市具有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2当代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建设路径
        2.1因地制宜,合理定位
        生态城市规划中,基于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城市发展方向十分重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现状问题,区分城市差异,才能运用生态理论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以江苏镇江为例,其既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又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故镇江城市规划应将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作为其发展目标,再以生态理论进行城市规划,重点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和市民幸福度。正因其合理的城市定位以及生态理论的正确引导,2015年,镇江作为中国城市代表前往法国巴黎亮相气候变化大会,向世人展示“低碳镇江”模式,且推广“低碳生态城市”经验。让城市自然融入山水花园环境,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2落实城市污染防治
        城市污染防治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污染成因复杂,在我国,由于城市发展速度快,以往的城市规划对污染防治关注不够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部分城市污染防治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

城市污染防治工作,体现在城市规划中,一是要合理设置工业布局,最大程度的减轻工业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二是在城市规划中,更加重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促进污染防治设施的落地实施,发挥实际功效;三是在城市能源规划、交通体系规划内容中体现生态理念,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推广建筑节能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同时通过优化交通体系设计,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实现城市中心密集人口的有效疏散,从而缓解城市大气环境压力;此外,城市规划中,还应关注电磁辐射、光污染、噪声及振动污染的防治工作。
        2.3绿色交通规划策略
        绿色交通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点内容。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具体体现在如下两方面:第一,交通堵塞。如今,交通堵塞是所有城市都面临的难题。私家车数量逐年递增不仅导致严重的交通堵塞,对人们的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还加重了道路的运载负荷,缩短了路桥工程使用寿命,增加了路桥工程养护成本。第二,环境污染恶化。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不仅会破坏大气层,加大了极端恶劣天气的出现概率,还会对公众身体健康构成威胁。针对此,绿色交通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绿色交通建设的两个主要方向如下:其一,公共交通。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一方面降低机动车出行量,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另一方面,减少尾气排放。其二,鼓励绿色交通。绿色交通,即不排放任何废气的交通方式,如步行、自行车、电动车等。绿色交通代替机动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尾气排放量。
        2.4多方位推进创新技术应用
        技术创新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也是将生态理论应用到规划建设实践的有力支撑。在未来城市发展中,需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创新技术,实现生态城由单一功能向集成综合方向发展。在能源方面,研究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引导清洁能源的综合使用;优先使用低能耗、无污染的创新建筑材料,开发绿色建筑;在交通方面,鼓励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促进绿色交通发展。除对规划技术的创新发展外,也要考虑城市所处的地理特征、文化、历史等因素,针对性地使用新技术,实现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
        2.5生态城市规划政策保障
        1)加强宏观把控,实时监控专项建设有序开展。改变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转而运用生态城市理论建设城市是一项复杂且巨大的工程,故建设过程需政府层面的精准把控。2)在立法立规方面,需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建设实施与监管力度;补齐城市生态建设的专职机构,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召集生态建设专业人才,设立专门的部门监管生态城市建设实施;加大发展绿色产业的政策优惠力度;鼓励生态环境建设投资。
        2.6遵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在以往较为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当中,纯粹的自然过程正悄无声息的在广大民众的眼前消失,而视野中所能够看到的则是各种满足生活所需的建构筑物,虽然这些建构筑物能够为广大民众的生活带来便利性,但是也使得广大民众渐渐忽略了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思考,也忽略了对环境现状的考虑,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在当代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树立广大民众良好的尊重自然意识以及保护自然意识,积极推动广大民众主动参与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去,以此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不断向着更为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各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也使得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呈现出长期性、持续性和复杂性特征。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优化土地资源分配,加大空间利用率,进而有效控制能源损耗,加快绿色环保型城市的前行。
        参考文献
        [1]米凯,彭羽.国外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3):129-134.
        [2]张倩,邓祥征,周青.城市生态管理概念、模式与资源利用效率[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6):142-151.
        [3]张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1):79-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