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新雷
欣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摘要:随着建筑施工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施工建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当前阶段应用最多的建设工程材料就是混凝土,同时随着建设规模的增加,混凝土施工的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出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新技术。但是从当前阶段整个建筑工程行业混凝土大体积施工的发展现状来看,其施工难度依然较大,如果操作不当或者是施工工艺的选择存在问题,就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就是对当前阶段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城市土地使用的日益紧张,我国高层建筑建设数量也不断增多,高层建筑虽能有效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但是,其具有楼层高、结构复杂、规模大等特点,因此,就需要采用一种结构性能强、方量大、施工技术要求高的施工技术对其进行施工,大体积混凝土便能有效满足这些要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但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本身也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导致其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也会影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基于此,就需要工程管理人员全面做好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最大限度地防范和降低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才能全面提升高层建筑整体施工质量。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问题分析
在混凝土的结构中,施工体积超过1m3的被称为大体积混凝土,但是体积大同时也使得混凝土在施工时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其中最常见、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结构表面出现裂缝,是由结构内外的温度差造成的,使得混凝土结构出现不稳定现象,最终导致出现裂缝。由于裂缝造成的危害性较大,会给总体的建筑结构造成安全和不稳定的问题,所以在施工期间,要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减少或者解决裂缝问题。在施工期间,裂缝产生的原因有许多,其中大面积的混凝土施工使得施工期间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进行叠加施工,而这种方式就会使得内外存在温度的差异,增加了裂缝产生的机率。发生这种状况后,就会增加工作人员对建筑结构进行维修的难度,相关机构必须再次对结构内部进行重新的勘测。此外,部分的施工单位不能够认真的检测和维修结构表面的缝隙,这就使得其不断的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大大的降低了安全性和稳定性。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1大体积混凝土相应的配比设计
正确的混凝土配比是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正常运用的关键因素,整体来说,混凝土配比就是水泥使用量、掺和材料、外添加剂与砂骨料等材料做一定的配比。首先,就水泥用量的角度而言,水泥用量的合理缩减能够缓解水热化的现象,在设计者同意的情况下,混凝土需要依据一段时间的抗压强度进行适配,通常要通过很多组的适配后才能够完成对于水泥用量的确定。在该过程里,应该先依据施工情况来拟定防裂方案,并依据已有的施工条件来对水泥水化热后最大温差的计算,之后再基于这个基础对最大温度的收缩应力进行预估,如果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在规定范围内,也就证明挑选的防裂方式是可行的,可以预防裂缝的出现;如果其未在抗压强度规定的范围之内,就需要借助降低水热化产生的温升值、优化施工的具体工艺、调节混凝土具体的入膜温度、提升抗拉高度、减少混凝土内外部温差等来做重新计算,进而确保应力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才能够展开下一步的施工。
2.2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开展之前,首先需要做的是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在混凝土配制好之后,严禁向其中加入水,严禁使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混凝土。如果是使用分层浇筑法的话,在各层混凝土初凝之前,需要保证每一层的混凝土都均匀的被上层的混凝土覆盖密实,同时还要能够保证上下层之间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要能够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这样就能够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进行有效的把控。除此之外,浇筑环境和气候的选择对于最终的浇筑质量也有着较大的影响,要尽量避免雨季浇筑,如果浇筑环境的温度较高,在浇筑的过程中还要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
2.3混凝土温度的控制
水热化现象的出现,会导致隔热现象严重,从而使得混凝土结构出现温度差异的不良影响,所以为了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预防。可以从水泥水热化这方面进行有效的解决:首先,施工人员可以选择水热化程度较低的水泥材料,同时加入部分的减水剂,来减少水泥量,然后在使用相关的技术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差,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解决,一是在浇筑前将钢管依次排开进行填埋施工;二是浇筑时,应当均匀持续的进行浇筑;三是浇筑完成后,需要通过冷水进行降温处理。最终,可以通过防水草帘等方法对建筑结构进行保温处理,使得混凝土表面降温较慢,较少内外的温度差异,尽量避免裂缝的出现。
2.4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应力控制管理
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最常见的病害问题之一,为预防和降低这一病害问题的发生,就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应力控制管理,如在拌制混凝土时加入适量的泵送剂,以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和结构表面的抗裂性,加入泵送剂能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抗裂性能的原理在于泵送剂可充分吸收多余的混凝土能量,从而有助于约束和控制混凝土内部细微裂缝,从而能避免其结构表面出现裂缝。其次,施工人员还可采用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或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在其表面覆盖保护膜,使其降温速率减慢,从而促进混凝土浇筑体自约束应力降低来有效控制其应力。另外,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还可通过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以防止其出现水化热积聚的现象而减少其温度应力,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后,对其进行二次振捣和二次抹面,前者可促进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提高,后者则能有效预防混凝土表面发生收缩裂缝,从而能有效提升工程施工质量。
2.5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常见裂缝中,以温差式裂缝最为常见,其最容易受到温度影响。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密切关注混凝土的降温问题,以此来规避出现温度差过大的状况。可预先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道,在浇筑完成后,将冷却水注入内部管道,提升终凝速度,以此来降低内部温度,避免因温差过大导致裂缝的出现。混凝土模板外部还应设置测温点,安装温度传感器,以便及时掌握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全过程的温度变化,精确控制冷却水在管道内部的循环流量以及循环时长,使内、外部温差始终在25℃范围内即可。冷却水管道必须用性能稳固、质量过关的钢筋骨架以及相关桁架,尽量避免管道变形。控制冷却水先流向温度高的区域,然后再由温度高区域逐渐流向其他边缘区域,在混凝土中心区域附近来接入进水管口,边缘部位布置出水口。而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般体积较大、厚度较厚,通常要分多层进行进水管的埋设与操作,还应错开各个层级之间的垂直进管口与出管口。此外,水管的监流设备与流量控制阀门也应当设置出水管口。
结语
房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期间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裂缝,甚至还会发生更加严重的情况,比如有可能出现房屋倒塌。因此,在房屋建筑的施工期间,务必要依据相关规定来进行,不要由于其他原因,如为了缩减时间而毫无顾忌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李朝,庞光海,张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陕西建筑,2020(06):62-64.
[2]曹伟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