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珍
贵州省安顺市若飞小学
摘要: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责任。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是时代的需要,应该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发挥榜样的力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仪式感的效应。
关键词: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学生
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责任。每当提及爱国主义,“两弹一勋”,“神州飞船”,“西藏天路”等等这些伟大工程就历历在目,正是由于前人们对祖国的敬仰以及责任,我们才能安稳地享受生活的幸福。爱国主义是数年来所积累的民族感情,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强大精神动力。如今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
怎样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呢?我认为应该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发挥榜样的力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仪式感的效应。
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组织小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学雷锋志活动等,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由于英雄们的付出,我们才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让我们具体地体会到英雄也是“身边人,身边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犹如灯塔般的存在,为我们指明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方向。但是孩子心思单纯,做事情常常会先玩而不考虑其他。所以为了达到活动的目的,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前,我们要让孩子明确目标,带着目的参加活动。
我校有幸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若飞故居”,若飞故居给我们真实地陈述了“王若飞事迹”。参观故居之前,我们告诉了孩子,这次去参观故居不仅是玩,而是要让孩子们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这次的问题是:“王若飞是一个怎样的人,王若飞做了什么事情让我们觉得他是一个有爱国主义情感的人?”通过参观孩子了解到“王若飞,幼年原名大伦,小名运笙(运生)、曾因《木兰辞》里“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改名“若飞”,出生于贵州安顺,是杰出的共产主义先驱、中共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四八”烈士。青年时代,王若飞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运动。1922年6月,王若飞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1923年由法国共产党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豫陕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江苏党委省农委书记,并作为中共代表团代表之一,与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1946年4月8日,王若飞乘飞机回延安,因飞机失事于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遇难,终年50岁。”
然而有时候仅仅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孩子走马观花,能吸收的榜样力量也是有限的。那么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例如:在我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若飞故居”之后,我们给孩子们设了故事分享活动,许多孩子对“故居”所观的结果表述不完整,仅能说出王若飞很伟大,是共产党员,重庆谈判回来时乘飞机遇难等。那么对于这样仅有一个初步认识的小学生应该怎样向王若飞同志学习呢?我们就急需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课堂阵地。例如语文的爱国主义课文、思政课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活动、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班队会都能充分发挥作用。课堂主阵地让孩子回顾了“若飞其人其事其精神”的同时,我们着重引导孩子们学习王若飞“追求真理,不懈奋斗”的学习故事。少年王若飞家庭变故,随舅父到达德学校,受其舅父黄齐生影响,刻苦读书,出国留学。其中王若飞同志在德国勤工俭学时的一张时间表颇引人注意。他当时在一家钢铁厂做工,每天翻铁砂、做机件,八小时重体力劳动使他筋疲力尽。可是,他还要在工作之余挤时间学习。怎么“挤”?王若飞给自己订了一张作息时间表:
.png)
这样,早晨1小时,中午半小时,晚上两个半小时,加起来就有四小时的学习时间。这张“时间表”,让我们明白:时间要靠自己去挤,不论工作多忙多累多紧张,只要不懒惰,学习时间还是能挤出来的。更让我们懂得:挤时间要讲究科学,怎么挤时间、挤什么时间,都要考虑合理性,顾及长远性。比如,王若飞学习虽然争分夺秒,但晚上读书并不是通宵达旦,而是保证足够而必要的时间休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合理的学习规划不仅保证了王若飞同志在法国生活下去的经济基础,还帮助王若飞同志有效地学习新知识新思想。
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让孩子明确王若飞也遇到过生活中的挫折,但是无论怎样艰难他都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思想,为他自己“要为人民打算”的信念而奋斗。王若飞同志即使在监狱里,他仍然坚持学习,坚持锻炼身体,坚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先烈,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追求真理,不懈奋斗”的精神。争取让自己也能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作为孩子怎样将“追求真理,不懈奋斗”的精神落到实处呢?通过课堂主阵地的引导发现:“孩子们应该树立自己的理想,并开始下决心为了实现理想,合理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刻苦学习……”
当然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不能仅限于一次参观,或者一次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仪式感的效应也是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一种有效措施。小学生是一张空白的纸,教育者是绘画者,孩子要被画成圆或者方在于培养。注重运用仪式感,让孩子从小接触爱国礼仪,慢慢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也是必不可缺的。例如让小学生认识国旗国徽,培养小学生升旗时要立正,少先队员要敬礼,非少先队员要行注目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也是如此。在慢慢地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中,少先队员知道要戴好红领巾,能按照基本礼仪要求参加学校升旗仪式。然而仪式感效应还不仅限于孩子参加升旗仪式就行,我们还应该把孩子们优秀的表现分享出来,通过正能量的传递让更多的孩子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让更多的人得到爱国主义的洗礼。
参考文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纲要,王若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