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6期   作者:林宇婷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教育行业的高度重视,也成为了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林宇婷
        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华侨小学536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教育行业的高度重视,也成为了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当前小学教育中,仍存在着重视语文、数学等主科教学,对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重视程度不足的现状。这样的教学局面,不仅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标准相悖,同时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在如今数字化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是当代学生必须拥有的基本技能,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能为学生以后的计算机高端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学好信息技术课程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信息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如何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知识内容进行方法阐述。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
        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与工作中,对于当代的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了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基于此,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相关研究,探讨在新时代环境下,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则显得尤为关键,其不仅是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更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当前小学教育的发展要求。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以教学任务为导向,情景教学为基础,在强烈的解决任务的要求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达到探索性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要求较高,它要求每一位学生时刻都能独立地运用自己的特有经验,强化解题思维,形成自我的解题方案。通常任务驱动教学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教学场景的设计,使得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场景与现实场景或者魔幻现实场景相近,教师通过教学情景,被教学的问题更加直观化,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内化知识。其二,确认学习的目标,在创立良好的背景之后,选择与学习主题相近的内容,让学生独立问题。其三,以学生为教学主题,独立的解决问题。在教学任务目标设定之后,由教师提供解题的思路和线索,并提供学习素材的帮助,强化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与其他同学沟通互助的能力。最后,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对任务驱动的结果进行评价,包括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以及学习能力、群体协作能力的评价。
二、小学信息技术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一)优化预习环节
        在教学过程的分解过程中,鉴于任务驱动教学的相对严谨的过程,教师需要把学习分为若干细化的板块,把每一个教学任务的难度降到最低。其中学生的预习活动就是其他一个独立且重要的板块。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其他对于概念的记忆不是特别重要事项,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界面的意义以及软件的注释等等。

这些基础的却不是重要的内容,都需要提前纳入预习的环节,对于核心观众的信息技术的学习才是课程中重点讲解的部分。因此,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前,对于预习环节的优化,把部分容易的、概念性质的学习纳入预习环节尤为必要。
(二)创设问题情境
        作为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之一,教师在充分解读课程内容之后,设计与之相匹配的问题情境则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能力与吸收能力不同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阶段化的学习目标。任务的设置则充分考虑学习的氛围,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信息技术艺术编辑类的课程教学中,鉴于小学生还无法理解“蒙版”、“通道”等专业名词,教师可以通过美术赏析的教学情境的设定,让学生以作品鉴赏为主,作品复制或作品拆解为辅的教学办法,增加学生对基础工具的使用能力,同时引入对美术设计概念的学习,通过轻松情境的设置对学生的难度与进阶有效控制。
(三)明确任务流程
        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一样,信息技术同样需要明确学习任务的过程,对每一个教学任务有序地推进。不同的是信息技术在计算机设备的支持,人工智能以及量化的特点被放大,每一项学习任务都能通过信息技术实时掌握。通过个人信息档案的建立,教师能够细化到每一名学生具体的任务学习进度,以便学生差异化学习的辅导。
(四)进行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的学习中通常使用两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的提升,其一,包括课堂学习的任务分组;其二,则包括学校之中学习与交流独立的社团群体学习。不管选择哪一种学习方式,都提供一个学生共同学习与相互沟通的场所。诸如,班级黑板报的组合设计,分组学习把板报的文案、图片以及排版分解到各个学习小组,通过学生具体的实践操作和审美碰撞,最后组合完成教学要求的作品,即为合作学习的具体实践。
(五)实施教学评价
        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对学习的成果予以合理的点评和鼓励。对于优秀完成任务的学生予以表扬,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则需要给予纠正的办法。教学的评价不仅仅限制于当堂课程的表现结果,也同样表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操作的细节习惯与工具使用规范的约束,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基础板块打好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将教学内容与驱动教学法有机融合,通过优化预习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同时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辅以恰当的教学评价等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永鑫.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10):73.
[2]陈呈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30):136.
[3]谢利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