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学
崇左市龙州县城西小学532400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关键时期,众多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良好习惯、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在这一阶段内完成,数学学科作为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计算类、图形类、应用类广泛受到关注,而学生对基础类数学概念知识的掌握也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关注。以下我们以小学阶段数学概念教学为主体,对此进行详细化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概念学习;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教学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特点,体现数学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脚步的推进更倍受关注,几乎与多个数学教学活动都融合在一起,例如:核心素养与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融合、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与核心素养的融合,数学概念教学作为一项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其与数学科目的核心素养接洽起来,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全面推进不仅要求任课老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更要依据这二者融洽现状以及多项融洽要点展开具体化教学措施的调整。总的来讲,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开展会极大优化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会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铺垫基础,以下文章内容是对此展开的详细分析。
一、从抽象的数学概念中,找到知识点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由服务于生活”,这句话所表达的是极其正确的,大家都知道,在小学阶段,学生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学概念知识,不仅是一些数的概念,更包含一些图形以及公式类的计算概念,当任课老师在开展这些概念教学时,如果只单纯的要求学生读或背这些概念,而没有进行实体化的教学演示和推导,那么学生们对这部分抽象知识的理解掌握质量是片面的。如一些图形类概念的讲解,如果任课老师只是对着课本照本宣科,直接告诉学生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在该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们非但不会理解图形概念,甚至会对任课老师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导致其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积极性。现阶段的数学任课老师必须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加快自身教学方法的改变,在小学数学概念众多抽象的知识中,寻找出它们共同的联系,如概念与生活、概念与概念、概念与各知识点的联系,认识文字概念、符号概念、图形概念、字母概念四者的相互联系,能做到用数形结合来理解,,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可以积极引进生活中的案例,例如:在讲授长方体的认知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类似长方体的物体,让他们自己通过这些物体来发现长方体的概念以及特点,这种生活化概念教学案例的了解,一方面吸引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是将数学生活化的展示由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学习质量。
二、推理数学知识规律性,探索概念间的联系
小学数学阶段有着数以千条的数学概念,但这些概念之间大多是有联系以及规律的,老师在讲解概念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从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中通过自主探究到得到新概念与之前所学知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当学生探究到规律后,他们会对新授概念的学习就会变得极其容易。
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在学习该部分知识之前,学生们已经接触了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师在讲授这一概念时,要有目的、有导向的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计算之间的联系及规律,当学生发现这两种概念之间的规律后,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会迎刃而解,对三位数乘两位数概念的学习就会变成一种学习新知识的正迁移,会更进一步优化学生对概念知识的掌握深度。由此来看,当老师在讲授数学概念时,就可以充分借助这一方法,将新授知识与前面教学知识融合在一起,探究他们之间的规律,该教学方式下不但使学生对知识概念有深度学习,更能培养学生勇于自主探索的精神,更有助于学生综合性的发展。
三、构建数学概念教学模型,提升学生对概念的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数学概念的教学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构建数学概念教学模型是知识的教学要求任课老师推进数学教学建模,数学教学建模运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将生活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的问题进行实践化,实践式的题型会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更深层次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应用数学概念知识的能力。以下我们通过一具体例子来进行分析,综合化运算是小学阶段必然会接触到的知识,在学习这部分概念时,就可以将“小明买了5个香蕉,小红买了7个香蕉,小李买了36个香蕉,那么请问小西的苹果是小明和小红加起来的几倍?”在讲授综合运算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们将生活化问题化为数学知识化。就上述问题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变为数学公式:14÷(3+4)=14÷7=2,该种将生活化问题化为数学知识化的方式不仅引导学生对综合运算的概念以及运算原则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更可以培育学生们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能为其未来的数学学习铺垫下良好的基础。
四、运用直观想象力,感受概念动态的知识
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年龄大多是在七岁到十二岁,这一阶段的孩子想象力较为丰富,老师在开展核心素养下数学概念知识的讲解,就要充分把握学生们的该项特质,引导学生树立借助自身直观想象力来进行对概念知识的深度学习。小学阶段会学习到的抽象化知识有很多好多,经常会遇到的一类问题是“图中所摆放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在做这类习题时,要求学生各自展开想象力,结合正方体的概念特征,把图片上抽象化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通过排除和重组,做到不重不漏,这样对此类习题的做答准确度会较高。总得来讲,老师在开展核心素养样下数学概念教学时,就要多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抽象化的理论生活化、直观化,只有这样,学生对这部分概念知识的掌握质量才会进一步优化,更重要的是,推进学生在数学科基础知识的自主探究上得到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对学生们对知识的深度学习以及综合性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其内部存在的多项问题以及众多教学要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到其教学质量的提升,当前要求我们加快进行创新整改。通过任课老师树立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观念以及丰富任课老师专业式教学措施的掌握,不断化课本抽象化的知识生活化,在增进学生对知识深度掌握的同时,更近一步优化学生们的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新,吕世勇.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235.
[2]金岚. 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0):144-145.
[3]俞蓉,刘效丽,赵世恩.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概念教学阶段探讨[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04):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