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睿晟环境科技有限公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41
摘要:当下随着我国经济不断上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受到经济的带动,农村也不再只是种植农产品,养殖业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生活条件的改善,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产生的生活垃圾逐渐增多,其中食品包装袋最为繁多,这些包装袋大多采用塑料制成,产生后难以分解,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等等,最终导致我国农村水环境遭到破坏。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区的生活用水来自于地表水,水环境污染逐渐威胁到居民生活用水等多方面。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治理措施
相较于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现代农业生态系统大多都已被破坏掉,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农业生产模式改变,农业生产经营者滥用农药和化肥,以求谋取更多的利益,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导致白色垃圾不规范处理,最终造成白色垃圾的污染形成地下水污染;三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农业地区灌溉系统较为落后,常使用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进行灌溉,造成大面积土壤遭到污染,进一步侵蚀地下水源。本文主要从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污染原因和治理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1.1地表水污染
地表水即存在于土地表层以下的水,由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人们的生活用水、农田灌溉用水以及其他养殖企业排放的污水,透过土壤向地下渗透,生活用水中存在大量化学制品,如洗衣用的洗衣用品内含有大量的磷,刷碗使用的洗洁精内含有相关化学物质;农业灌溉使农药和化肥残留物通过水渗透到地表以下,造成土壤结构改变,进而影响地表水源;受到经济的带动,我国农村地区开始逐渐兴起第三产业养殖业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排水设施,造成养殖处理废水的乱排放,渗透到地表以下形成水污染。
1.2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是存在于地表以下的水资源,由于其具有流动能力缓慢、自我净化能力弱的特点,受到污染后难以恢复。但在实际人类活动中,却存在不少因素导致其地下水造成污染,其直接污染是来自地表水的进一步渗透,导致受污染的地表水继续向地下渗透,导致污染进一步加重;另一方面,主要来自于人类生产活动中的间接污染,造成地下水硬度和溶解氧含量改变,导致水资源的恶化。
1.3水源污染
水源主要是包括地面以上的沟渠湖泊内的蓄积水源,其主要的作用是用来调节居民生活用水,但由于其水源裸露在空气中,近年来,由于我国农村对于垃圾处理较为滞后,导致垃圾泛滥的现象,在一些河边可以看到许多食品垃圾袋等漂浮在岸边,这样会使水中滋生出许多藻类植物,造成河水含氧量降低,河水中的鱼虾等生物继而大量死亡,其尸体会造成河水的二次污染,造成河水生态系统的失衡,使水源进一步恶化,最终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产活动。
2造成农村水污染严重的原因
2.1白色垃圾污染
在农村大部分地区,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加上垃圾处理体系不够健全,人们产生的生活垃圾,大多需要自己处理,随意丢弃在沟塘池边、不规范地进行焚烧处理等。前者会造成大量垃圾积存得不到处理,对于难以分解的塑料垃圾,由于时间的沉淀会逐渐进入到土壤中去,改变土壤构造,形成白色垃圾污染,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后者相较于前者虽然消灭了垃圾处理物,但由于焚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大气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平衡,同时,焚烧后的灰烬内仍还有大量白色污染剩余物,受到雨水冲刷后,会再次渗透到地表中去,污染当地的水质。
2.2农药化肥的滥用
相较于传统农业生产,当今的农业生产大多采用农业和化肥进行杀虫除草和施肥,从而保证粮食作物的产量,但是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区文化水平程度不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弱,不懂得合理分配利用农药和化肥,造成农药化肥的滥用,导致土壤板结,大量微量元素和重金属通过土壤渗透到地下水源中。
2.3第三产业兴起的污染
当前我国大力支持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有关养殖业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第三产业为振兴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带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上升趋势。同时,通过雇佣劳动力,提高农村就业率,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但伴随而来的却是由于治理不严谨,有关动物粪便及排泄物任意排放,造成环境及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同时,由于环境和水源遭到破坏,动物生活环境也相应受到威胁。
3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3.1建立有效的垃圾处理体系
对于我国农村地区,垃圾处理相对较为随意,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垃圾处理体系,这也是导致农村垃圾泛滥的必要因素。大部分农村地区对于垃圾处理不够重视,没有专业的垃圾清理人员,即使是有,对于垃圾的处理也不够规范,未能对垃圾进行有效分类,造成垃圾处理起来相对比较费时费力。同时对于垃圾处理制度也存在许多管理漏洞,不能够有效制约居民对垃圾的处理。通过建立有效的垃圾处理体系,提升我国农村地区对垃圾处理的可行性,增强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2改善农业种植模式,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皆以农业生产劳动为主要生产方式,因此,对于水环境的治理还应从源头抓起,坚决遏制农药化肥滥用行为,改善农业种植模式,配合实施合理有效的发展方案,对于农作物种植方面予以科学的技术种植方式,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
3.3建立有效排污系统
污水排放也是治理水环境的一个重中之重,我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没有建立完备的排污系统,这也导致了污水得不到有效过滤,流入地下造成污染。对此,我们可以仿照城市污水处理方式建立有效的排污系统,通过化学排污、生物净化等方式,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后,再排放到自然环境中,有效减轻了大自然过滤的负担,防止环境与水资源的进一步恶化,同时,对污水进行过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居民的用水安全问题。
结束语
基于我国当前农村发展新形势,应对污水治理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推动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明确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分析造成农村水污染的原因,针对原因“对症下药”,从源头上抑制污染的进一步蔓延,优化治理体系,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以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司萌萌.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乡村科技》.1674-7909(2018)15-107-2
[2]刘雪莲.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资源环境》.2016-05:170-171
[3]朱亮,张文研.农村水污染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研究[J].《水资源保护》.1004-6933(2002)02-0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