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梁式恒
[导读] 摘要: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裂缝是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与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密切相关。
        广西建工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530000
        摘要: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裂缝是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与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密切相关。本文首先总结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特点进行论述,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大体积;浇筑技术
        1大体积混凝土项目的浇筑特点
        与常规混凝土工程唯一不同的是大体积混凝土体积更大(厚度更厚)。一般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尺寸都超过1m,施工中对原材料需求巨大,工程条件复杂。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有必要进行标准化施工,特别是浇筑混凝土要保持连续。如混凝土浇筑连续性得不到保证,就会容易出现施工裂缝,严重影响浇筑效果和工程质量。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改善混凝土结构性能,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应加入适量的减水剂、膨胀剂及缓凝剂。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水化的影响非常突出,在大体积混凝土本身体积的限制下,聚集在混凝土内部的大量热量不易散发,这时内外温差会很大,容易会造成严重的裂缝,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养护要求高,需要更多的关注。
        2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
        2.1施工前准备
        工程设计图纸要传递给专业制造商,工程组织者根据相关生产标准来创建、加工制作模板。根据工程施工方案选择混凝土材料,并设计相应的混凝土配合比。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注意以下要求:配合比必须满足建筑设计的强度要求,增加混凝土的可加工性,并最小化水泥用量;砂子和砾石的颗粒度以及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科学地减少水和水泥的实际消耗,减少工程成本和投资;充分考虑特定的施工时间和温度对项目施工的影响。
        2.2浇筑混凝土
        在完成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后,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取样和检验,符合要求后则可以进行正式施工。抽样可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满足项目的施工要求,有效地防止大范围的误差。考虑大体积混凝土较厚的特点,浇筑混凝土宜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尽量缩短其层间的间隔时间,以利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浇筑混凝土应采用二次振捣、表面二次抹压工艺处理。
        2.3测量和保持混凝土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与温度密切相关。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将温度测量结合进行混凝土养护和保养。混凝土的实际收缩率与温度下降的值和速度密切相关,应采取措施确保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体内(1/2 截面)温度差值≤25℃,有效地减少浇筑后因混凝土内外温差导致表面开裂的可能性,同时在混凝土初凝后及时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草袋等进行保温养护。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质量隐患及防治措施
        3.1蜂窝现象的形成: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表面无砂浆、无泛浆、缺乏润湿性,也可能是材料之间形成一定的缝隙或模板之间形成缝隙,致使振捣混凝土时浆液渗漏,导致建筑物表面粗糙麻面。此外,由于在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不密实、混凝土内的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而形成的一些蜂窝。另一种情况是混凝土配和比砂子与石子的比例不合理,过多的粗骨料石子容易形成蜂窝孔。施工技术要点:浇筑混凝土前,应确保模板干净整洁,防止模板表面粘有水泥浆和其他碎屑杂物。模板安装接缝严密,表面均匀涂刷脱模剂,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漏浆。混凝土浇筑前预先洒水淋湿模板。混凝土浇筑过程必须按要求分层振捣密实,不得漏振,并且每次振捣必须持续约30秒钟以上,以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无蜂窝。
        3.2钢筋暴露的原因:垫块过小,则混凝土振动过程中钢筋会直接接触模板面,拆除模板后钢筋暴露。当振动棒振动时直接接触钢筋,导致钢筋位置移动并且发生暴露。

混凝土配比不合理,粗骨料过多、模板不淋水湿润容易形成蜂窝孔导致钢筋暴露。施工技术要点: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中没有裸露的钢筋,必须采取措施确保钢筋的位置和设计的保护层的厚度,并且混凝土配比的粗细骨料比例必须合理。在带有密集钢筋的部位,应选择细骨料,以利于混凝土振捣密实。在混凝土振动和压实过程中还需要实时检查。严禁振动棒直接接触钢筋,以防止钢筋变形或移位。掌握好模板拆除时间,防止提前拆模导致混凝土粘附模板和掉角,避免钢筋暴露。
        3.3混凝土面不均匀不平整的原因:混凝土从浇筑完成到硬化,是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一定的强度。在混凝土未达到1.2N/mm2强度之前就在混凝土表面进行踩踏和运输等施工作业,就会造成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另外,模板支撑系统表面必须牢固,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局部变形掉落,从而使混凝土表面不平整。施工技术要点:浇筑混凝土后应保持合理的养护工作时间,只有在表面能承受一定压力的情况下才能在混凝土面进行施工作业。另外,模板支撑系统必须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模板安装接缝严密,以使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变形。
        3.4裂缝:现浇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常见的一种现象,开裂的原因分为干开裂、塑性收缩开裂、沉降开裂和温度开裂。
        干开裂的形成和施工技术要点:特别是干裂的原因实际上非常简单,主要发生在养护阶段。由于砂浆中的水分自然干燥,因此,如不及时进行养护和润湿,则会由于表面收缩而产生裂缝。为防止出现干开裂,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草袋等进行养护且养护时间满足规定要求。另外,还需要注意浇筑混凝土中的水的比例,尽量浆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
        塑性收缩开裂和施工技术要点:塑性收缩开裂通常在混凝土浇筑和硬化之前发生。在干燥的天气或高气压下,水分会迅速流失,从而导致塑性收缩裂缝。预防方法是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收缩率,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并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各种环境条件及时作出反应,及时进行养护。
        沉降裂缝与施工技术要点:沉降裂缝与建筑物的基础和设计密切相关。如基础不牢固以及结构设计不合理;还有在浇筑混凝土时不注意细节要求,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则基础会变形和下沉,这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和表面产生裂缝。这种现象只能通过确保基础的稳定性,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必须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来控制。
        温度裂缝的形成和施工技术要点:这种裂缝是混凝土的热膨胀和收缩的影响。这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因温度差所产生的表面抗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整体抗拉强度时,就会破坏混凝土的表面和内部应力,从而导致开裂。防治方法是合理选择原材料,严格控制添加剂的配比,调整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的并及时进行保温养护,就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温度裂缝的发生。
        4 结束语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设项目的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建设项目的整体工程质量,确保项目的安全性。但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缺点,应予以重视。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各项作业的规范化,必须做好养护和管理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混凝土收缩和防开裂措施,以确保优良的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干.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10):74-75.
        [2] 李静.混凝土浇筑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8(36):55-56.
        [3] 朱宝勇.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研究[J].门窗,2019(12):92+94.[J].江西建材,2016(24):84+86.
        [4]王开国.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7):205-207.
        [5]黄建忠,罗秉乾,张健.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运用中施工质量风险控制技术[J].砖瓦,202009):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