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基于网络健身平台的运动项目将不断被开发出来,这势必对传统健身行业产生冲击,甚至有可能改变整个社会对健身的认知。笔者通过调查和走访,了解了传统健身场所中民众开展网络健身的现状,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探寻网络健身的开展路径和科学的健身方式,为民众参与健身活动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社会体育;网络健身;传统健身场所
引言:网络健身能够提供便捷价廉的运动支持,创新多样化的运动模式,推动传统健身行业的服务转型。网络健身在我国起步较晚,存在网络健身参与度不高、过分依赖健身器材、运动项目开发不力和健身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健身行业可以在传统健身场所引入网络健身项目,采取以下策略推动健身产业的网络化进程: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身模式;借鉴其他国家的推广经验;打造网络健身的示范群体;争取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引导。
1健身推广现状
长期以来,健身行业普遍存在“冲动消费后后悔”的现象。比如,有的消费者在健身房游说之下办了卡,刚走出健身房或者回家后就后悔,因为自己并没有时间去锻炼;有的消费者在办卡之后,又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健身。在这些情况下要求健身房退款,结果被拒绝。这种“交钱办卡后概不退款”的潜规则,属于一种霸王条款,减轻或免除了经营者责任,排除或限制了消费者权利,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后悔权”是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延伸,这种权利早就被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不过消法的规定只限于网购,在实践中应该扩大。比如前不久,深圳为早教机构立规矩,设定购买课程的“七天冷静期”。其实,在预付式消费领域应全面引入“后悔权”,预付式消费周期长、变数多,早就是消费投诉重灾区,全面引入“后悔权”才能扩大保护消费权益。
2传统健身场所引入网络健身模式的策略
网络健身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给健身者的体验逐渐趋于丰富和深刻,开发的健身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参与的人群数量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呈爆炸式增长,但规模在逐渐扩大。事实证明,网络健身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健身模式,却能给传统健身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客观上讲,这种新的健身方式确实能激发健身者主动参与的热情,因此在传统健身场所引入网络健身平台,也不失为一种创新性的尝试。
2.1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身模式
网络健身平台很难提供健身器械,在纠正健身者错误动作方面仍然面临难以解决的困难,网络健身提供的体验程度也无法与传统健身项目相媲美。因此,网络健身模式的覆盖面会受到一些局限,难以惠及所有的运动爱好者。笔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传统健身模式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借力网络健身,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道路。传统健身行业可以依靠自身的运营团队,针对可能参与的用户群体推送个性化广告,并加强对同城网络健身体验群体的线下指导。
比如:可以在传统健身场所设立网络健身体验区,通过技术终端打造“线下网络健身体验区”;可以以健身服务为切入口,介入服务项目的新零售领域,利用线下场所聚集健身人群;还可以改造线下运动健身场所,提升健身服务水平。
2.2借鉴其他国家的推广经验
国外网络健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日本网络健身多依托专业的健身公司、健身网站,并聘请知名健身专家在线指导或担任顾问,为网络健身会员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网络健身运营商在为会员提供在线健身活动的同时,还提供远程健康监控、保存健身数据、安排体质测试、制定营养食谱等服务项目,甚至组织会员开展线下远足、郊游等体育活动。有些网络健身公司还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出售健身器械及用品,定期安排网络在线健身大赛等。在美国,有关网络健身的方式、有效性、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科研投入非常大,网络健身与学校体育教育紧密结合,为青少年解决日益严重的肥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有效推进我国网络健身行业的发展。
2.3打造网络健身的示范群体
白领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体育消费群体。他们思想前卫,经济收入比较稳定,有良好的健身习惯,又具有网络沟通能力和相对充裕的时间。对他们而言,网络体育健身是一种缓解压力、宣泄情感与追求时尚的生活方式。他们具备参与网络健身的活跃因素和心理需求,有较强的经济消费承受能力。网络健身运营者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健身方法指导、安全意识教育和相关网络健身项目的技能培训,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网络健身活动。如果他们在参与网络健身活动中能不断改变思想观念,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和丰富的健身经验,成为开展网络体育自组织活动的示范群体,必将带动整个行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结束语:总之,网络健身模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型体育运动形态,拓宽了全民健身的空间。网络健身模式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健身模式,但是从行业发展的态势看,健身行业可以尝试在传统健身场所引入网络健身运动作为体验项目,推动健身产业的网络化进程,使网络健身成为全民健身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韩玉冰,李士英.新时代背景下太极拳健身价值的国际推广路径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9,8(11):50-54.
[2]杨博,张玮.互联网环境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推广[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9,27(05):28-30.
[3]冯斌,周盼盼,陈少环,郭珂欣.天津市青少年全民健身推广有效性的调查与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0):183-185+187.
[4]张军武.因瑜伽而美丽 2018“万达嘉华”杯健身瑜伽邀请赛举行[J].宁夏画报(时政版),2018(Z1):55.
[5]韩宜笑,陈品清.全民健身背景下大众健美操在群众体育发展中的推广意义[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24):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