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体验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6期   作者:南岑
[导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而且是学生精神成长

        南岑
        保定市莲池区焦庄乡三庄子小学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而且是学生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教师让学生们从小学阶段就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能够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益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但是阅读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它需要学生在听、说、读、写上都得到有效的训练。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要让学生能够体验到阅读的奇妙,感悟阅读的魅力。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体验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体验
1 引言
        小学语文在小学阶段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依据阅读教学中的关键段落和语句进行阅读并分析,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部分教师依旧存在着采用机械训练来提高学生成绩的情况,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真正地得到优化,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十分低下。
2 概述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渗透情感教育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必然要求,直接决定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实现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全面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可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的心灵进行对话,并产生情感共鸣。其次,最大限度提升了语文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陶冶了自身的文学情操、塑造了美好的心灵,最终提升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最后,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三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承担着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可促使学生在与作者心灵对话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因素,最终促使小学生在情感因素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身心全面发展。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体验策略
        3.1 主动阅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小学阶段是第一次比较正式的语文阅读学习,在这个阶段,学生最大的学习障碍是语言的学习,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读不懂课本的情况,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进度,并且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恐惧的感觉,使得学生产生挫败感,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致使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较低。因此,在小学阶段学习阅读教学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认字、识词等,也要让他们掌握好学习的基本技巧和方式,小学阶段比较高年级段的学生,对于阅读教学是比较熟悉的,并且有了一定的适合自身的阅读习惯和技巧,要掌握了主动阅读的能力。在该阶段,学生的阅读学习需要不断地克服阅读方法,强化自身的阅读能力,在巩固以往阅读方法之后,也会不断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


        3.2 深入阅读
        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非常高,学生在阅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文章中故事情节,同时还要和作者以及文章主人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小学生的性格和心理都处在成长阶段,他们的可塑性非常高,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展开知识的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事物,让学生看到的是这个世界美好积极的一面,而不是消极的一面。因此,深入阅读教学可以从品味思想情感为主导展开教育教学工作。思想感情是作者写文章过程中所流露出来的,正是因为有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文章才富有生命力,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考虑让学生品味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学习将会变得非常刻板,同时也无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此,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分析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小学语文深入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3.3 反复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反复阅读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通过阅读教学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时候,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引领学生声情并茂地阅读,引发情感共鸣。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应结合阅读文章,面带微笑,利用悦耳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等,使得学生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其中蕴含的情感。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的时候,就引导学生开展反复阅读,引领学生借助哀婉低沉的语气开展阅读,使得学生在有情感的阅读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悲伤情绪。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化学生的内心情感,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引领学生在朗读中展开联想,全面升华自身的情感。
        3.4 读写结合
        我们引导学生深度地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能够较准确地解读文本,提升其阅读能力,更主要的目标是让学生将阅读中所体验、感悟到的思想情感迁移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实现阅读对于培养其思想、价值观等素养发展的作用。这是阅读中体验思想情感的关键或核心收益点。而我们发现,要想实现这样的思想情感迁移,其实光靠阅读还不够。因为学生懂是懂了、把握也把握了,但这些读来的思想情感与自身的关联度不高,认同是没有问题的,内化就不一定能达得到。要想进一步深化阅读思想情感体验,并引导学生完成内化,我们还需要带领学生对这些思想情感进行“咀嚼”——有效的方法就是,以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的思想情感为主题,让他们去创作一篇文章。在围绕特定思想情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进一步深度整理、挖掘,并进行与自身的关联。
4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语文阅读的课堂中,应该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感悟词句之妙到篇章之美,再到情理之深。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中让自己的情感和文章中的世界相连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感悟阅读,让学生能够有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加深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玉兰 .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17):628.
[2] 陕 昌 群 . 一 对 一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