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引导自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曹乾
[导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解决过去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曹乾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魏营镇中心小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解决过去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要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运用创新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        文分析了如何创设多种课堂情境,促进和引导自主学习——创设一个团结、和谐、和谐、积极向上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创设情境、引导自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也调整了“教”与“学”的关系,强调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首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还需要赋予学生安排学习任务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论学习能力和数学生活应用能力,通过创设课堂情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学习中,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一、教学中要重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情境教学是将课文内容知识还原到生活和实际情景中,该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促进对该情境所要表达的教学知识及生活常识进行学习吸收,教师课堂授课的目的也能更好、更顺利、更高效地完成。情境教学还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小学生思维学习知识能力,身        心健康,价值取向和心智接受能力等各方面都在不断成长,通过在课堂情境创设演绎生活画面,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潜移默化的多加关注,关心自己身边的生活细节。小学生年纪小,喜欢走自己的路,爱玩耍,积极主动,很难约束他们的课堂纪律。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是教师强迫自己的教学,片面地把知识强加于学生,而没有认真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如果得不到教学反馈,学生就无法集中精力,甚至一些思想轻率的学生也会产生厌学的消极心理。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现状,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互动兴奋的方法。课堂创设情境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课堂构建的相关策略
(一)教师要善于创设游戏学习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其实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都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因此,在引入新课之前,教师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平面几何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定一个小游戏“移线”,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固定给出几条线段,让学生自由用这些线段连接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或者        多边形,并及时记录下所连接的几何图形每个角的角度变化,让学生总结角度变化规律,规定没有拼成相应图形的学生需要接受惩罚,之后选择五名学生按照继续连接。游戏开始后,学生们会讨论出场顺序,之后一些学生开始游戏。其他同学也可以主动给他提建议。游戏结束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链接向学生提问。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学习平面几何。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又能使学生更加重视课堂学习。除了游戏法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组织学生辩论、看动画、听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的难度和抽象程度也会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时,锻炼思维能力和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大纲的教学        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抽象枯燥的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有利于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使学生更轻松愉快地享受学习数学知识并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成就感和幽默感。例如,在学习“定向”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情境活动,利用课堂座位的位置安排,使学生以不同的方式        表达两个学生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可以使用诸如:东、南、西、北、右、左、前、后等词。它们还可以使用一个对象作为引用,以相互通信来描述另一个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将生活常识转化为数学知识的应用,可以降低理解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划分小组合作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主体,新课程要求现代教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不能忽视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这一创设高效课堂的核心内容。教师让学生知道探究的内容和方法后,剩下的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们更加活跃和好奇。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多讲授,敢放权才能真正感知数学知识的形        成过程。例如,在“锥体体积相同,高度相同,其体积为圆柱体的三分之一”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制作一对底部和高度相同的锥体和圆柱体然后计算和验证知识,让每        个小组都要得出一组数据,鼓励学生讨论。虽然这一问题并不在小学数学研究的范围之内,但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这样的情境交流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
(四)教师要善于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数学的基本知识,还要教他们如何做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困难时不是第一时间想到向老师求助。教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能拓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问题。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总而言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创造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的首要条件。老师除了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教授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邹俊.创设情境引导自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电脑乐园·信息化教学,2018(4):0215-0215.
[2]郑玮鳗.创设情境、引导自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5(1):79-80.
[3]王志力.创设情境、引导自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000(008):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