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4期   作者:万尧
[导读] 我国建筑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万尧
        身份证号码:34222419860920****
        摘要:我国建筑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造价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缺乏信息化和工程造价管理的精准度较低。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人力物力的价格不断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不完善,直接导致了工程造价控制效果不明显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然而,BIM技术的应用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条件。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造价管理信息的共享,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关键词:BIM;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适用性
        1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1.1注重工程造价控制的观念已经落后,要做好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长期以来,造成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阶段,观念上认为由施工阶段控制可以控制成本,显然理论是片面的,没有意识到投资决策阶段的界定进入,施工位置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未来工程造价的标准等要素。目前,我国明确工程造价的常用方法是根据施工图计算工程量,通过定额组价的方式结合清单计价软件计算工程的直接造价,然后根据监管费、措施费、税费等计算间接成本,并进行总体总结后形成项目成本。
        这种方式可以表明工程造价的依据是施工图,这使得严格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的项目建设投资中,很多投资者会把重点放在后面的建设工作上,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设计的影响。例如,无论是钢筋最经济的比例,是否经济效率高的建筑材料,质量和功能的设计是否能满足需求的代码,以防止施工成本增加由于设计变更。具体过程如表1所示。
        1.2成本控制相对被动,各阶段之间成本信息不同步,不能保证更新和共享的时效性。由于建筑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工程造价从工程初期就开始涉及,不仅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也很广。在整个工程造价的过程中,它只是一个被动的计算工具。正如通常在设计项目开始时,就有必要编制相应的设计概算,在施工图的环节会涉及施工图预算,在施工项目完成后还可以涉及施工结算,但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施工队伍和施工企业之间,为了尽可能的利用管理之间的利益不能及时更新信息,利用隐藏工程等借口,钻空子对工程量进行二次计算,由于缺乏严格的工程造价控制而引起的增量、索赔、误算等问题。因为一般都是“事后核算”,如果整个过程的成本控制不能进行,很容易发生投资超支的问题。
        1.3无法及时获得清晰的成本数据。竣工结算是反映施工项目具体成本的最关键环节,也是最终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整个阶段的核心任务是严格审查项目签证的有效性、实际完成工作量、隐藏信息、成本审计。通常在施工阶段,由于时间太长,无法有效确认其有效性,各种信息无法在现场及时澄清,只有在项目即将完工时才补签。

在结算时因为造价审核人员不能保证自己能够随时在场,那么很多涉及到现场的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导致结算时往往计算过高。例如,结算时出现因发包方不认可信息,施工方不接受结算双方难以继续处理的“纠纷现象”。由于结算是衡量建设项目投资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因此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是重中之重。但由于在以往的项目造价模式中缺乏信息通用平台,大部分的造价信息是经过参考人员整理后上报给甲方的。这个过程可能包括捏造由于各种原因不存在的信息。
        2 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2.1成本投资决策
        投资造价决策是基于BIM技术建立的可视化仿真信息模型,展示当前建设工程造价消耗的数据,然后通过相关仿真功能验证决策信息,支持后续工作计划。BIM技术,与此同时,建设3 d、4 d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准确地介绍了建筑环境和相关的影响形成的建筑本身的特性,然后,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模式基于消费各种各样的工程造价相关的操作,然后,根据数据库中的相关指标和成本价格,正确定义当前建设项目中的成本消耗问题,从而为开展相关估算和预算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确保前期工程造价预算更加准确。
        2.2施工建造
        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是技术与施工全过程的有机结合。通过对施工阶段工程量、组织工程量和工程进度所消耗的基建成本的偏差分析。然后,以计划投资作为成本控制的基值,正确界定了经济行为和项目成本目标值所引起的误差。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成本的异常损失行为。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管理策略。为了保证资本行为的产生和消耗能够维持在成本控制下,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各种施工行为满足基准成本消耗。此外,BIM技术还可以与工程造价计算软件相连接。通过GIS技术和GPS技术,在施工现场建立了信息采集系统。然后将收集到的信息与BIM建筑模型进行连接,确保在项目开题时的经济损失能够准确地映射到信息模型中。因此,建筑成本的空间形式可以实现可视化,其为管理人员提供,既可以通过模型绘制出建筑成本损失的相关信息,管理人员通过各种信息进一步识别出成本消耗价值在实际工程中的效益,从而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订货工作。另外,通过信息模型的数据呈现,工作人员可以准确计算出成本消耗内完成的工程量。通过对各种信息资源的综合分析,整体管理形式可以实现动态、实时的控制,从而为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结语
        BIM技术的应用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技术的应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造价管理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雷建军.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58(12):53-54.
        [2] 夏和娟.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491(6):28-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