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方志强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方志强
[导读]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岩土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四川吉奥冶金地质工程公司  四川省广元市  6280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岩土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地质灾害对人民的正常生活的危害影响很大,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和关联企业的重视,采取必要措施有效抑制灾害的发生,为人民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文章主要讨论有关矿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根据实际状况提出了解决地质灾害问题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应用与策略
        引言
        岩土工程是与地质灾害防治一起构成的地质工程学,岩土工程所描述的地质特点更加准确、直观,其本质就是对各种岩土进行加固或者是开挖,地质灾害的防治则主要是针对可能会出现的灾害进行预测和防治,以降低对环境及生态产生的破坏。
        1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地质工程学是研究和解决与地质相关的技术问题的科学,从规划到完成再到项目运营。地质机构乃至地球环境治理也是岩土工程系统的一部分,它包括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预防与控制工程,但后者更能反映其特征。岩土工程是指机械工程中对岩石和土壤的开挖和加固。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这是一种严重破坏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资源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旨在预防和预防由自然或人类活动引起的有害地质现象。在我国,据资料显示,近年来地质灾害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部自然灾害的1/5。因此,人类应该减少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减少损失的最重要方法。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和成因
        2.1滑坡
        山体滑坡是岩土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导致滑坡的原因也是比较多样化的,例如到了雨水天气降雨量骤然增加,那么会使山坡受到的冲击力变大,会使大量土体下滑,另外还很有可能是由于山体本身的原因,存在水土流失的问题,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对山体产生一定的动摇和破坏,那么很容易在后续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山体滑坡的问题,给实际的工程施工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在我国滑坡的数量和发生频率是比较多的,因此为了解决山体滑坡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现场条件的勘察,这一方面可以采用地表排水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陡坡变得平缓。在采用地表排水的方式时,要保证地表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排出,防止对土体造成一定的冲击和破坏。在将陡坡变得平缓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将一些松缓的土及时挖走,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山坡的压力,还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山体滑坡现象的发生,从而对山体滑坡进行有效的防治。因此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当出现滑坡时,相关工作人员要临危不乱,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滑坡带来的损失。
        2.2崩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该地质灾害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主要是因为山体下部分出现空虚导致无法承受住上部山体的压力,从而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崩塌这种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因素。因为人们对山体进行过度开采,在山体的底部过度挖掘,然后随便堆砌,就会导致山体底部的承受能力变弱,从而造成崩塌现象。岩土工程中出现崩塌现象将会造成工程整体施工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情况。
        2.3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融雪水)发生在山谷或山坡的特殊急流中,在地势陡峭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泥石流可能与岩石碎片混合,造成严重后果。造成泥石流的原因有:(1)不合理的挖掘;(2)不合理的倾倒土壤、矿渣和岩石;(3)森林砍伐和复垦。防止泥石流的措施:根据废物流的发生规律和活动强度,综合规划,结合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严格落实水土流失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植被和水土流失的破坏。


        2.4自然环境受人为破坏影响导致的地质灾害
        通过对我国目前岩土工程具体工作状况的调查可以发现,因人为破坏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要高于因自然因素而导致的灾害问题,而绝大多数发生地质灾害的问题更多的是发生在正常环境下,人为破坏现象导致灾害。比如,一些矿区在进行开采工作时更多的是偏远地区进行,这些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存在很大问题,对矿山开采工作的进行产生了很大影响。要想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矿山开采的速度,一些单位还会通过建设山路的形式来进行铺垫,这种方法便会对矿山自身的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加大了出现地质灾害的概率。除此之外,一些企业过度开采地下水同样会导致地面塌陷的问题出现。基于此,有关部门要能够加大对人为破坏因素的重视,尽可能消除人为破坏带来的影响。
        3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3.1工程措施
        依据现行地方灾害防治工程相关规范,我国目前的工程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措施高于主要有排水和拦截,支护和挡土墙技术,加固和护坡技术。工程措施是减少地质灾害可能性的重要手段,但也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如路堑边坡滑坡、地表排水、前缘支路等方法进行防灾,对于滑坡规模较大的边坡,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治理效果,确保边坡稳定可靠。
        3.2生物预控
        生物预控主要是通过使用生物条件对自然环境进行改善,从而可以实现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这种预控措施属于一种经济性非常强的技术,能够保护生态平衡和稳定,还能够对自然环境进行改善,通过这种生物预控,能够具有较好的生态效果,而且还能够降低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成本。所以使用这种方式将会具有很好的效果。对于很多地质灾害频发的位置,这些位置的生态环境基本上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所以使用生物预控,比如在这些地区植树造林、合理放牧、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采自然资源等,总之就是实现生态环境平衡,使得自然环境得以保护,从而达到地质灾害预控的作用,并且这种做法还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
        3.3避让措施
        从整体上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时间是雨季,因此为了降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具备预判性的眼光,开展避让措施减少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和周边的山坡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出现地质灾害时,那么工作人员要马上转移,从而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由于我国地质环境是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的,一些地区地壳活动是比较活跃的,所以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现场的勘察以及调查,加强和附近居民之间的沟通以及交流。另外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制定完善的避让措施和转移方案,假如发生地质灾害的话,那么现场的施工人员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转移,保障了生命财产安全。
        结语
        总之,岩土工程是建筑领域中比较常见的项目工程之一,在对岩土工程进行施工时,要仔细对工程现场环境进行勘察,充分的了解地形信息,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宋睿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山西建筑,2017(22):68-70.
        [2]梁龙.几种常见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J].有色金属设计,2019(5):80-85.
        [3]杨牧青.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1):330-331.
        [4]王孝勇.分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2):47.
        [5]余敬豪.分析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运用[J].西部资源,2018(02):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