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人民政府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 026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全国各个地区都掀起了发展乡村、振兴乡村的热潮,各地纷纷开展有特色的农村建设项目。在这一背景推动下,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成为了当前农村和农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目标。农业经济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帮助农业经济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从而确保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充足的动力。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入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应对对策
引言
我国自进入到新时代以来不断加强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创新,对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进行较大的改进和完善。在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力号召下各级部门相继开展了振兴乡村措施,制定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帮助农业经济管理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在思维和方式上都比较落后,明显跟不上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必须要加大对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变革,建立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促进农业经济与现代化市场经济相互融合,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刺激农村发展的新活力,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能够健康、持续的进行。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机遇
1.机械化与现代化的推进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机械化建设的主要方式。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行,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强化农业生产水平,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为实现现代化农业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需要进一步重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整合,加大农业机械与现代化生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2.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建设与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提升农业生产产量与质量水平,有效整合农业产业结构有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强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效果,使农业经济充满生机。
3.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推广
长期以来部分地区的农业技术工艺理念落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在乡村振兴理念指导下,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得到有效实施。基于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观念的推行力度,强化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转型,为推动农业经济创新发展做好铺垫。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设备和技术落后
在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数据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也给农村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从当前我国农村的技术和设施发展来看,不难发现,除了个别人拥有较大的农业大型机械设备之外,多数农村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施依然延续着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很多青壮年都进城务农,导致农村的劳动力大大减少,这也使得农村的生产效率得不到提升,徘徊在中等水平。一方面,农村地区缺乏先进的生产设备,使得农村经济效率和水平难以提升;另一方面,一些拥有先进技术的人员不愿意到农村来,使得一些新技术在农村无法得到及时的普及,这就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停滞。
2.农业人才与乡村振兴要求难以匹配
人才是科技的驱动,是创新的根基。
一方面,农业科技人才缺乏,由于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原因,农业科技人才在学成后向其他待遇更高、条件更好的行业转行的情况较为普遍多,年轻人投入农业科研意愿不强。另一方面,新型职业农民匮乏。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422万人,其中初中及以下(初中、小学、未上过学)文化水平人员占比达到91.8%,高中及以上(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人员占比仅有8.3%。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水平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难以适应新的农业经济形势。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对策分析
1.完善产品结构体系,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立足农业产业创新、新业态培养,将保障农村经济长效发展作为建设目标,把握现代化发展机遇,加大新兴产业建设力度,整合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加强农田、水利等多方面基础设施的修建与完善,重视科学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有效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农业产品生产、整合、精加工、处理等一体化建设,实现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互通及延伸,针对农产品交易主体散、小、弱、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与产地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经济组织合作经营,将分散的农户、农产品经纪人组织起来,规模化地引入市场;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形式,与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使产业协同的同时引入新的商业模式,通过扶贫助农、电商平台、网络直播等方式,解决农产品生产端和消费端双方的需求,而且要加快农批市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整合上下游生产信息和消费信息,并将这些流通大数据挖掘并释放出来,为农产品全产业链协作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最终任务就是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达到乡村振兴快速发展的目的。
2.及时更新管理设备和技术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质量不高,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农村使用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都比较落后,为此,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及时更新管理设备和技术。此外,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人员要重视先进的农业生产经济的管理理念,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农业知识素养及综合素养,来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转型,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粗放式、大水漫灌等管理方式。相关的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人才,向农村和农民传播先进的农业技术,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等来转变农村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为现代农业造血,培育新型农业人才
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开发人力资本,完善农民待遇保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回报乡村的人看到希望。因地制宜地创新培训内容和方法,构建新型农民培养的长效机制,建立新型农民资格制度,整合教育培训资源,设立贴近农民生活的课程内容,期望通过构建新型农民队伍实现农业发展的科学化,把我国潜在的农业产能激发出来,让运用新理念、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创新创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典型。要提高农村治理水平,为农村配备素质高、专业性强的管理队伍,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品质,需要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对于目前存在的缺陷问题,提出具体有效的解决措施,立足全面发展的角度,推行行之有效的绿色发展策略,提高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实现绿色农业经济长足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从盛.乡村振兴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2):307+370.
[2]刘昕.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辽宁经济,2019(07).
[3]曾令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日农业经济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2019(04).
[4]李刚.农业扶贫、乡村振兴及新型农业与经济增长研究——基于农业省份面板数据[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