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角下的工程机械设备采购管理 苑腾飞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苑腾飞 吴磊
[导读]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各项建设工程发展的基础力量,因而在工程机械设备采购管理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手段,进行采购管理的升级改进十分必要。
        浙江科路核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分公司  北京  100840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各项建设工程发展的基础力量,因而在工程机械设备采购管理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手段,进行采购管理的升级改进十分必要。但是设备之间的密切联系就会造成大量的数据处理压力以及设备管理维护压力,尤其是在机械设备的采购过程中。信息化时代下,机械设备的分类及性能分化管理更加复杂,因而对于其管理过程进行信息化改革十分迫切。在众多实践经验下进行改进升级,新阶段的信息化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模式已经较为成熟,拥有较多采购管理优势[1]。可以实现采购管理的高效化、设备规格的标准化、设备管理的集中化以及专业化,进而达到提高工程建设效率、节约工程建设成本、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等目标。进而更加便捷地选择出更适合的机械设备,以节约人力以及设备购买成本。基于此,本文就信息化视角下的工程机械设备采购管理进行简要阐述。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举措来解决实际问题与不足,完善我国工程设备采购管理过程,为我国的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信息化视角下;工程机械设备;采购管理;
        1信息化视角下的工程机械设备采购流程分析
        1.1采购申请
        需求人在线提交采购申请,系统自动通过事先导入的课题预算信息进行比对,出现超支预算将发出提示信息,可事先由管理部门设定允许超支和不允许超支选项,如果设定为不允许超支则申请将不能进行提交。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各项申请审批流程自动进行匹配,如果出现某个环节有多个可审批的人员,可由申请人进行在线指定,选择完成后系统自动根据审批的先后顺序进行派发,完成前一环节审批后,自动流转到下一审批人,也可在某个审批环节选择驳回。所有环节的审批完成后,申请人方可打印输出申请单。
        1.2供应商管理
        建立供应商库,实现供应商在线提交申请、在线审核入库,同时可对供应商的资质情况进行实时预警,便于进行及时跟踪监督。
        1.3供应商选择
        为便于采购公开和竞争,采购或服务事项预算金额在一定范围内管理信息化系统可在线发布采购或服务需求,纳入供应商库的供应商可通过邮件收到需求通知,并可以在线提交报价,竞价结束时间之前可多次重新报价。竞价结束时间过后,采购单进入“报价结束”状态,请购人可看到所有供应商的报价信息并选择一家供应商作为该商品中选供应商,系统默认报价最低的供应商为中选供应商,如果选择非最低报价的供应商,应该填写充分的理由。请购人所选中供应商通过业务管理员审核后在线发布中选公告。超过一定限额的可采用线下的其他公开采购方式。
        1.4合同管理
        确定好供应商(公告结束无异议后),便可以与供应商签订相应的合同。请购人应在线提交合同文本,由合同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履行相应的汇签手续后,方可打印输出合同文本,双方确认盖章后生效。在线合同主要信息将由系统自动进行识别和管理,提示重要节点工作,便于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管理和监督。
        1.5验收和出入库管理
        实物到货或服务完成后,由请购人员提请检验人员进行验收检验,验收合格后,检验人员在线进行确认并上传实物图片等相关附件。验收结果及相关附件在线传递到主管部门,经主管人员审核确认,办理资产入库和领用手续等。
        2工程机械设备的信息化采购管理的基本原则
        2.1适地原则
        所谓适地,即在采购时,需要选择距离施工地点较近的供应商。在工程项目真正开展之后,为了最大限度节约建筑成本,除了在设备质量上严格把控外,也需要在原材料的运输工程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减少运输过程的成本消耗。此外,施工方与材料设备供应商的距离较近时,也可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交流,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备问题,及时解决,避免耽误工程进度,进而确保工程质量。


        2.2适量原则
        所谓适量,即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的机械设备数量有明确的了解,既要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也要尽可能控制所需要的机械设备的数量。数量过多,会造成前期成本投入过大,增加后期的管理工作量,影响工程回报;数量过少,则不能满足建设所需,耽误工程进度,也会对于工程回报产生不良影响。
        2.3适价原则
        所谓适价,即对于机械设备的采购价格严格把控,这也正是信息化技术应用之后改进效果最明显的环节。通过应用信息化的采购平台,可以对于设备的市场价格有更加明确的了解,同时,对于不同供应商的设备性价比有更加系统的认知,以选择出更加符合工程需要且价格合理的机械设备。
        3.4适时原则
        所谓适时,即对于设备的采购时间有严格的把控,在最恰当的时间完成设备的采购工作,避免由于采购时间过早而造成对于需要量的不明确控制,进而导致设备的堆积,抑或由于采购时间过晚,导致耽误工程进度等问题的出现。
        3实施工程机械设备的信息化采购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3.1实现采购过程的集中化,缩短采购周期
        在现代工程的建造中,所涉及的设备种类及数量繁多,信息量巨大,同时,后期的管理任务也会十分繁重。如果仅依靠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无疑会为采购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同时,还会影响工程的进度。相比之下,信息化的采购管理模式,可以实现机械设备采购的集中管理。
        3.2提高采购管理能力,节约采购成本利用
        信息化的采购平台,可以实现设备数据的集中化管理、采购管理业务的标准化,可以极大地提高采购的效率,降低人为因素对于采购质量造成的影响,保证机械设备的采购质量。此外,大数据也为了解设备相关数据提供了便捷的途径,节约了为实现优质设备采购而消耗的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节约采购成本。
        3.3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在传统的采购过程中,所有的环节都需要人工现场确认,但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该过程的系统化管理,增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提高采购过程的管理效率,同时,实现采购过程中各部分之间的集中化管理以及规范化管理,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信息化连接过程。
        3.4提高采购的安全性与公平性
        在采购过程中,由于涉及工程的建设成本,再加上采购过程监管力度不够,因而存在许多漏洞。但是信息化技术在采购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极大提高采购过程的透明度,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平性。此外,近年来,由于信息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而对于信息安全的管控在采购管理过程中也得到高度重视,同时,相关管理政策的颁布也为信息化技术在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认证机构提供的数字证书也为确保交易双方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保密性提供了可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在工程机械设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十分必要。无论是为了改进传统采购管理模式中的不足之处,还是为了提高采购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都是采购管理发展必然的选择方向,因而对于采购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手段,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实现优质的工程建设效果。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更好地实现科学的采购过程,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平性以及透明性,进而确保工程建设的效率及效益。
        参考文献:
        [1]丁烨.工程项目招标采购管理的成本控制及其途径选择探析[J].纳税,2020,14(04):255-256.
        [2]张晓美,薛进.关于核电设备招标采购潜商调研的若干问题分析[J].招标与投标,2019(04).133-135.
        [3]鲁冬梅,傅向民,张世祥.特种设备招标采购中的资质设置[J].招标采购管理,2019(11).166-168.
        [4]慕立,孙小强.影响新技术设备招标采购质量的因素分析[J].石油石化机械设备采购,2020(02).133-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