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132819840506XXXX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其施工周期也变得越来越长。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项目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必然会导致工期延长,极大地影响施工质量和效率。因此,在这一大趋势的影响下,施工操作方式相对简单且具有较高环保效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逐渐被应用在建筑施工中。但通过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项目管理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按期竣工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全面分析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1装配式建筑工程概述
装配式建筑指的是通过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在现场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对其结构形式进行分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木结构等都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工业化建筑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只要将预制的构件运往施工现场进行装配便形成了装配式建筑,这便是装配式建筑工程。简而言之,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来说,其建设建筑就如同积木的拼装一般。多数情况下构件需要在工厂内完成生产,在施工现场进行直接安装,简单、高效、快捷,有助于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建筑构件具有一定的机械化程度,有助于减少对施工设备的应用,减少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减少材料的浪费,有效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同时,装配式建筑通过工厂生产能够有效解决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问题。因此,装配式建筑工程具有解决资源浪费、环保、简单、高效、快捷、工期短等特点
2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识别
(1)构配件供应。装配式项目具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构配件,高效的材料管理会对施工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时,专门的工厂会生产楼板、剪力墙、柱、楼梯等配件,但是现阶段国内生产构配件的经验还有待提升,构配件的生产质量高低不等。构配件供应阶段对装配式建筑整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而言非常重要,因此作为施工单位在此阶段应该予以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
(2)施工准备。准备工作越充分,考虑越周全,越有利于工程进展。如进行图纸会审,保证图纸设计质量;优化施工方案,以降低施工风险、成本,同时还可以增强参建方的决策和控制能力;制定质量规划,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使施工项目从一开始工程质量就处于受控状态,打好质量控制的基础。
(3)人员和机械。人是项目施工和管理的主体,人的施工技术水平、操作水平、质量意识及质量活动能力对施工质量都有着影响,并且在施工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为保证施工质量,应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机械设备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所有施工方案和工法得以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
(4)管理协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能力有很大的提升,这就要求有针对性的变革施工组织管理。施工单位就构配件的质量要积极与生产构配件的厂家沟通;技术、图纸交底工作等需要与设计单位协调;同时,应该管理协调好劳务分包单位,这是顺利推进施工的基础。
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分析
3.1做好施工全过程的管理
认为加快智能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对项目进行智慧化管理,与合作企业进行网络化信息交互,在连续博弈的过程中使交易成本达到最低。做好装配式建筑智慧化管理,控制好装配式构件进场时间、顺序,减少构件二次运输,同时避免进场过晚影响工期和进度。运用成熟的物流技术和共同的网络化信息平台,确保装配式建筑构件、材料等在适当的时间进场,做好施工全过程的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3.2完善政府政策标准
对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来说,政府的支持对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有利,各省地市层面政策是国家政策的细化,各地因地制宜主动制定相关地方政策标准。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需更全面的产业链和资源整合,政府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标准,加大执行力度,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政府应出台并落实系统性优惠政策,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构件厂生产单位等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需要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完善装配式建筑政策,不仅可让各参与企业和机构更加积极认同并采用装配式建筑,而且有利于减少各参与方采用装配式建筑的风险和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的壁垒。
3.3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更有效,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必不可缺。融合BIM和VR技术有助于完善产业管理体系、较少成本,搞定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壁垒,促进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也有助于促进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的锻炼与培养。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升级,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高校的教学方法对专业人才的输送已不能满足建筑市场需求。在教育部和住建部的指引下,对高等院校装配式建筑教学进行改革,建立一套适应建筑产业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意在提高高校装配化施工方向的专业建设,并设计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源源不断地对装配相关人才的输送,结合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锻炼,专业的人才能很好第避免施工过程中碎片化的管理,从而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3.4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
业主、承包商等科学合理的选择装配式构件,力争得到政府奖励,从而达到建筑企业的转型升级。政府的激励政策、政策标准的不断完善可促进各利益相关者响应国家政策,使装配式建筑行业迅速发展。装配式结构标准化、定制化、批量化等特点可更有效串联沟通制造、建设、设计、施工和后期运营维护等单位,相较传统建造工法,其在信息化、机械化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天然优势。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各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可提高管理协同发展及整体效益,优化项目管理。
3.5信息流的整合
在全过程管理过程中,装配式建筑主要部件需建立统一编码、统一规则的信息库。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各参与方信息流的整合可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健全工程项目管理。装配式建筑各参与主体交互过程中产生供需关系,围绕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活动形成装配式建筑供应链。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各参与方信息的流通、有共同的协同管理平台、完善的供应链,这种配合、协作有助于改善管理壁垒问题,并且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流畅通、沟通及时、信息准确,各利益相关者有统一的信息库,从而实现协同管理。
结束语:综上所述,目前装配式建筑形式的应用越发广泛,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十分重要。项目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工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出发,同时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保证工程的稳定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何威,孟潇锋,孔得伟.装配式建筑在施工企业中的障碍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9(12).
[2]王凯,梁建楠,张思宇.供给侧改革下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困局及对策[J].工程管理学报,2019(10).
[3]王志刚.浅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6).
[4]陶丈华.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9(8).
[5]徐红国.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