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居安地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700;2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400
摘要:水工环地质工作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大力发展,地质灾害的治理变得尤为重要,文章以下将针对目前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进行一定的简述,随后了解目前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到相关地质勘察人员。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地质灾害治理;应用策略
引言
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控,有必要加强地质灾害预测,同时给出合理的资料与数据,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处理。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灾害检测预警网络范围逐渐扩大,国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结合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灾害监测使用的方法与技术也不一样,监测效果自然也不同。
1水工环地质的应用范围
从实际情况分析来看,我国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工作,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其工作的范围以及工作的内容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是因为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消耗自然能源,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程度上的破坏,这样以来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环境,还严重影响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基于此,我们应当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策略,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融入低碳经济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念,以这些理念为基础来指导工作,严格控制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这样以来有了理念的指导,在发展我国是和会经济的同时,还可以充分保护到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也被不断的创新研发出来,随之人们对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也因此地质工作人员也将越来越多先进的勘测技术和理念应用其中,并且还使用到了很多其他学科的内容,应用和多学科交错学习的方法,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范围具有一定的变化,也因此人们对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由于水工环地质工作内容的不断补充,在实际进行水工环地质工作的过程中,会起到更好的工作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地质研究管理工作的质量,保证了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有效性。
2水工环地质中常见的地质灾害
2.1土壤变化灾害
在水工环地质工作的过程中,各项施工操作都可能会导致围岩与顶板区域出现应力快速释放的现象。这一问题会引起岩石土壤的结构形体发生转变,进而导致各项地质灾害。如果能够采取有效的地质勘查措施,便可以得到详细的岩石土壤状态信息,达到规避薄弱区域的目标。如果边坡稳定性不足,在极端天气的影响下还可能会出现泥石流。这主要是由于山坡碎石、杂物处于平衡较为脆弱的状态,如果出现极端天气条件,如暴雨、暴风等,便会导致稳定性被破坏,进而在重力的影响下从山坡表面分离,形成泥石流。这些地质灾害不仅会严重削弱地质的安全性,还会导致大面积的损害,不利于后续地质工作的展开,容易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2.2崩塌滑坡
地面崩塌地质灾害的产生,多因为地质结构变化引起,一般情况下,产生该地质灾害的原因为土壤结构松弛,所以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导致滑坡问题出现。地面崩塌灾害的产生多是由于施工不合理引起的,加上滥砍乱伐,所以施工期间应确保施工合理,减少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3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3.1地质构造沉降治理应用
地质构造沉降治理中,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矿山地下水位进行合理测量,测量设备可以测定地下水和测水管间距离,进而得到实际水深。
实际操作为,在水位测量一端连接探头,然后在另外一端与指示表相连,二者间平阶钢尺连接。接着在钢尺中标出相应的刻度及尺寸,若探头与水面相互接触,水位测量设备期间指示表则会变化,然后利用钢尺中刻度就能得到水位深度。便于及时找到矿山地质构造沉降问题,从而提出最佳治理方案。因水工环地质指标会影响矿山地质环境,所以,地质构造沉降治理期间,若不与水工环地质技术相结合,势必会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最终引发系列水工环地质灾害。水工环地质技术的使用,可以促进地质灾害沉降治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借助水工环地质技术,编制矿山地质构造沉降方案,多展现在预防水工环地质构造沉降中。借助水工环地质调查获得的结果,能合理预测潜在地质灾害。所以,水工环地质技术的使用能有效降低地质沉降问题产生。应急方案制定期间,企业应承担一定社会责任,提高生态效益位置,保证矿山环境不受影响,促使地质构造沉降治理工作全面开展。
3.2边坡地灾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做到防患于未然。由于露天矿山边坡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这也是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就需要有效落实边坡工程的勘察工作。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及基建施工阶段,都应该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实施勘查工作。明确矿区中的水文条件以及地质环境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做好必要的物探钻探、工程验证以及试验采样工作,分析边坡形态、计算边坡稳定性,同时,还应该不断优化设计工作,以便为边坡的开采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以此为依据分析边坡失稳区域,在此基础之上制定治理措施。面对有着较大威胁的滑坡隐患,需要及时采取疏干排水、减重反压、支护加固以及抗滑支挡等措施予以治理。而面对泥石流隐患,需要综合使用拦挡、固源、停淤以及排导但综合治理方法。对于崩塌落实等危岩情况,应该及时做好清除工作,并且要对其进行加固以及建造挡土墙网处理,最大限度为受威胁对象提供安全保障。
3.3滑坡灾害治理
滑坡是最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通常滑坡发生后会引起道路中断,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行。滑坡现场图如图1所示。在调查滑坡过程中,调查区域不应局限于滑坡发生区域,还应对其周边地质环境予以调查,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①掌握勘察区域与周边范围内滑坡同岩性、地形地貌之间的关系,明确滑坡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断裂构造等,通过分析,评价可能诱发滑坡以及引起再次滑坡的关键性影响因素。②调查滑坡上部分布的所有裂缝,分析不同裂缝产生的时间顺序,明确不同裂缝之间的关系以及互相影响情况,以及不同的裂缝属性,这些都能为滑坡的发生风险、滑坡方向、滑动面可能深度、滑动的倾角等提供参考。如果调查中发现滑坡表面存在很多裂缝,就表明滑动面深度应该较小。如果单一裂缝或中间夹杂着边界裂缝,一般滑动面深度很大;如果挡墙存在裂缝,那么提示滑动面深度不会太大;如果斜坡发生位移改变,而挡墙没有受影响,那么此时滑动面深度较大。对于岩体滑坡,不整合面、层理面、断层面都是不能忽视的调查点,当存在滑动面时,倾角会小于前缘临空面,并且倾向和坡向有一致性。对于土体滑坡面,地质环境调查中需要分析岩层和土层分界点情况,根据分界点存在的差异性综合判断,为当地滑坡发生提供参考。
结束语
综上,地质灾害防治期间,应遵照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因地质灾害导致的损伤,难以及时修复完,但是借助水工环地质技术,则能有效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成效,便于实现地质灾害治理目标。在水工环地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相信地质灾害治理也会收获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翟富荣.地质灾害调查及灾害规律研究[J].化工矿产地质,2020,42(2):155-161.
[2]张玉一.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4):253-254.
[3]张峰.水文地质勘察在环境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3):255-256.
[4]魏凯.地质勘查及地质灾害治理对策[J].商品与质量,2020(042):106.